我是人間惆悵客,讀《納蘭詞》有感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題記

輕輕翻開這本《納蘭詞》,透過一首首小令長調,彷彿能看到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人站在那裡,散發著一股遺世獨立的氣息,華美至極,深沉至極,孤獨至極。

他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官家公子,註定了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命運弄人,他自幼身患寒疾,難以根治。

他擁有令人豔慕的身世與皇帝的青睞,這樣一個貴公子,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他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只想獲得自由,過飲酒作詩、無拘無束的生活。可惜自古世事難兩全,興旺的門第是助力,亦是羈絆,為了家族的榮耀與發展,他也只有做自己並不願做的事,留在自己並不願留的地方,“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是孤獨的,他的秉性、他的心氣、他的才情,註定了他的遺世獨立,註定了他留給世人的,將是一個悽婉的故事,一段離愁別苦的情。虛靜的一刻,晨曦灑在他的面頰,當他微微展露笑顏時,那份清靈的孤獨,那份怡人的憂鬱,依舊。很難說,這是一種幸運,亦或是不幸。就如同南唐後主一樣,若說生在帝王家是他的不幸,那麼若無這一份由盛轉衰的經歷,又怎能成就他千古詞帝的榮光?

清朝初年的詞壇較為不景氣,好的詞作者並不多,詞壇一片寂寂無聲之景象。納蘭猶如一顆新星,在清初詞壇掀起軒然大波。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高度讚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周頤也在其《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作為一個年紀輕輕的滿族人,能令諸多滿腹才學的漢人都為之欽佩,他是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的。納蘭的詞作有著漢文化的底蘊,含有滿族人所自帶著的不羈、無拘無束的風格,另詞風清新自由,不拘於一格。在諸多詞風的影響下,納蘭寫出了自己的詞風,並被千萬人效仿。

但,納蘭詞雖流傳天下,人們爭相誦讀之時,納蘭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心事又有幾人懂?就如其好友曹寅所說“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那般吧。

那個才華橫溢的男子,終是塵封在這《納蘭詞》中了吧。


我是人間惆悵客,讀《納蘭詞》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