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间惆怅客,读《纳兰词》有感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题记

轻轻翻开这本《纳兰词》,透过一首首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的气息,华美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

他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官家公子,注定了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命运弄人,他自幼身患寒疾,难以根治。

他拥有令人艳慕的身世与皇帝的青睐,这样一个贵公子,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他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可惜自古世事难两全,兴旺的门第是助力,亦是羁绊,为了家族的荣耀与发展,他也只有做自己并不愿做的事,留在自己并不愿留的地方,“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是孤独的,他的秉性、他的心气、他的才情,注定了他的遗世独立,注定了他留给世人的,将是一个凄婉的故事,一段离愁别苦的情。虚静的一刻,晨曦洒在他的面颊,当他微微展露笑颜时,那份清灵的孤独,那份怡人的忧郁,依旧。很难说,这是一种幸运,亦或是不幸。就如同南唐后主一样,若说生在帝王家是他的不幸,那么若无这一份由盛转衰的经历,又怎能成就他千古词帝的荣光?

清朝初年的词坛较为不景气,好的词作者并不多,词坛一片寂寂无声之景象。纳兰犹如一颗新星,在清初词坛掀起轩然大波。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高度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周颐也在其《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满族人,能令诸多满腹才学的汉人都为之钦佩,他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的。纳兰的词作有着汉文化的底蕴,含有满族人所自带着的不羁、无拘无束的风格,另词风清新自由,不拘于一格。在诸多词风的影响下,纳兰写出了自己的词风,并被千万人效仿。

但,纳兰词虽流传天下,人们争相诵读之时,纳兰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又有几人懂?就如其好友曹寅所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那般吧。

那个才华横溢的男子,终是尘封在这《纳兰词》中了吧。


我是人间惆怅客,读《纳兰词》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