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有人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还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

曾国藩也曾感慨:“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毋庸置疑,他就是千古第一完人——王阳明

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蒋介石一生非常敬佩明代有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之称、同为浙江老乡的余姚人王守仁先生

有说蒋介石到台湾之前,先后曾三次到王守仁被贬谪贵州龙场时修身悟道的阳明洞参悟,还让蒋经国和张学良都学习王阳明的思想。其对王阳明先生的推崇备至可见一斑。

王阳明对后世的最大贡献,是用自己跌宕人生顿悟出的,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就是这个阳明心学,影响了我国500年来的无数英豪,让孙中山毛泽东都一生敬仰;

更流传到东亚,成为日本民治维新的重要推手,引领日本迅速崛起,让蒋介石长叹:“中日的差距,就在一个王阳明”。

在浮躁功利的当今社会,阳明心学更被认为是现代人身心修行的法宝,解决问题的灵药,商界、政界等精英名流早已掀起“阳明”风潮。

正如一位美国社会学家所说:中国人活得太累了,只有成功和拼搏,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却想追求幸福。

我们每天竭尽全力,身体疲惫的同时,内心也越来越焦虑,为什么会这样?

王阳明则一语道破天机——那是我们得失之心太重。所谓“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知行合一,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王阳明的思想都不是一般读书人的坐而论道,而是在跌宕的人生中悟道的真理。

知行合一就是在他经历了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无人问津的落寞后,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他认为,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曾国藩、蒋介石等人对王阳明非常推崇,

蒋介石甚至认为中日两国的差距就在于一个王阳明:“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日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

1908年,一位留学日本的浙江青年,目睹阳明心学在日本的盛行后,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道:“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在阅读王阳明《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这位浙江青年,就是蒋介石。

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蒋介石震撼不已,他万万想不到:阳明心学在影响明清两代无数豪雄后,竟然传到了日本。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日本之崛起竟与阳明心学息息相关。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推手,就是王阳明的阳明心学。

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曾说:“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清 焦秉贞《王阳明先生真像》

相比王阳明的用兵之法,流传给后世更多的是他的思想。王阳明被贬谪之后,绝处逢生,寻一山洞,潜心修学,终龙场悟道。

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

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

“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大格局需大智慧,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的心学著作《传习录》

王阳明的毕生思想都写入了他的著作中,汇集整理后便是《王阳明全集》。它不仅包括《王阳明全集》原典,还以白话叙写了王阳明坎坷而不凡的一生。为了更好的让读者理解王阳明心学,体悟其精妙之处,本书还汇编了他的名言鉴赏和心学大智慧。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就是这套王阳明全集精装版。精装书的设计和排版,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最新版王阳明全集(精装版)的书,和古书相比,字的大小几乎差了十万八千里。真正读书,还是字大的好,保护视力,不伤眼睛。作为送礼佳品以及自己收藏都是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