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說起陝西的“老縣城”,很多人會想到秦嶺深山裡那座“佛坪老縣城”,其實,在距離西安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老縣城”,曾繁華了一千多年,而今卻漸漸被人遺忘了。

這座老縣城便是陝西咸陽武功縣的“武功老縣城”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武功老縣城在今天的武功縣城西北約16公里的地方,現在已經被降級成了一個鎮,也即武功鎮。

即使在陝西,武功鎮的知名度也不算高,黃小黃知道武功鎮也很偶然,那是幾年前,當時我還在一家旅遊媒體工作,在一次去扶風的外採中,被主辦方順路帶到了武功,當時,天色將晚,著急趕路,鎮上人匆忙間將我們帶去了三個地方,第一處是姜嫄水鄉,第二處是報本寺塔,第三處則是城隍廟。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報本寺塔,國家文保單位

其中,姜嫄水鄉是一個新建的仿袁家村的旅遊小鎮,報本寺塔和城隍廟都是古蹟,聽鎮上人介紹,這兩處古蹟都不一般,報本寺塔是一座唐塔,前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宅。而城隍廟的城隍爺則號稱是全國唯一被冊封為“王”的城隍。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武功城隍廟

報本寺塔始建於唐時,在武功已巍然屹立千年,上世紀80年代,因為塔身傾斜,當地文管部門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地宮,從地宮中出土了許多珍寶,其中,最為珍貴的為舍利子、金棺銀槨和豹斑玉筒等。很多文物依然保存在武功鎮,當地沒有建博物館,文物被保存在一間不起眼的平房中,工作人員一一將舍利子和豹斑玉筒等取出來,讓我們一行細看。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因為是第一次近距離瞻仰舍利子,回來後我還做了記錄:

“舍利子,就這樣被捧出來了,沒有金棺銀槨,也沒有水晶瓶。可能因為還不做展覽吧,就裝在一個透明的貌似塑料的小瓶裡,湊近看,有圓粒三四顆,大小和小孩玩的塑料子彈球差不多,半透明狀,兩三顆是白色,有一顆呈淡黃。上面覆著一片舍利,像塊小樹皮。”

而“豹斑玉筒”也有奇異之處:

“外表看來就像個銅器,顏色是銅色的,表面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工作人員把手電探入筒內,從裡向外照射,光束打到的地方,就能看到有黑斑的地方都是透光的,就像豹子身上的花斑。”

古蹟如此顯赫,珍寶如此神秘,再看周邊的街景,卻很有“農村感”,窄窄的水泥路,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兩旁的房屋也多是過時的磚瓦房。

儼然一個滿懷故事的寥落小城,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後來,幾經輾轉,準備好好做自媒體,下決心要真正走遍陝西,第一個想去的地方便是武功。

那是去年11月12日,當時,我對武功還不是很瞭解,滿以為自己曾經到過的地方就是武功縣的縣城。等我從西安城西客運站買好到武功縣的票,進站後,才發現,發往武功的有兩趟班車,一趟到武功縣,一趟到武功鎮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那時才知道,原來我去過的寂寞小城並不是一個縣城,而只是一個叫“武功鎮”的鄉鎮

然而,一個鄉鎮何以有那麼多古蹟,那麼多珍寶和神秘的傳說?

查閱資料方知,原來,武功鎮過去就是武功縣城所在地,從北周建德三年(574)立縣建城,到1961年縣城遷移至普集鎮,在長達1300多年的時光裡,這裡一直是武功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不止如此,在早遠的歷史中,三皇五帝的帝嚳時期,這裡還是有邰國所在地,姜嫄(傳為有邰氏之女、帝嚳之妃)出生於此,她踩了巨人足跡而生下農神后稷,而今鎮上還保留著后稷教民稼穡的“教稼臺”。

當我從武功縣城玉祥汽車站轉乘小巴抵達武功鎮北關車站,時間已經是中午了,只餘下半天時間可以遊覽,根據過去殘留的印象、結合搜索的旅遊資料,一邊問人,一邊查看地圖,就這樣就開始了武功之旅。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漆水湖溼地

武功是一個在地形上很有特點的地方,概括起來就是“兩塬夾一川”,東西兩面都是厚厚的土塬,土塬之中,鑲嵌著一道寬闊的南北走向的平川,川道里,漆水河緩緩流過,漆水河西岸,一片密集的街巷、房屋,鋪滿平川,形成人煙繁茂的景象,這便是武功鎮了。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站在西塬頭俯瞰武功縣城

武功鎮中心方圓約3.6平方公里,鎮上生活著一萬餘人,南北長而東西窄,有南關和北關之分,透露出不同於一般小鄉鎮的氣派。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北關乘坐發往西安班車的地方

鎮上古蹟很多,多是道觀寺廟和古墓遺蹟等。其中,靠近北關的地方有美陽關、城隍廟、報本寺塔、康家山清涼寺等,而靠近南關的地方有“小華山”、“關帝財神廟”。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美陽關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小華山

此外便是古風猶存的街巷,有東街、西街、大北街、小北街、學前街等,巷子有當鋪巷、馬道巷等,和一般鎮子比起來,透著講究。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鎮中心由好幾個村組成,村的名字都充滿古風,有武塔村、稷山村、綠野村、華山村等。

然而,雖然大的佈局和氣韻猶存,常住人口也依然很多,但細看起來,“老縣城”還是衰落了,從鎮上的建築就能一目瞭然地看出來。鎮上街道雖然經過硬化,但街道兩邊的建築都十分粗陋,除了北關附近新開發的旅遊街道,鎮上大部分民房都只有兩三層,正面貼著瓷磚,而側面往往裸露出紅磚,這樣的建築,在我國南方的農村幾乎都已經看不見了。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街道和街道之間,房屋和房屋之間,一股股的電線纏繞著,像一張雜亂的蛛網罩住鎮子。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整個鎮子最高的建築就是建在李世民宅子之上的七層報本寺塔,而最顯豪華的建築則是那些寺廟,如城隍廟、清涼寺、小華山、關帝財神廟等,殿宇巍峨、飛簷翹角,裝飾得十分華麗。鎮上人似乎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鎮上開有不少的香燭店,美陽關處的東嶽廟香火尤其興盛。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報本寺塔鶴立雞群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關帝財神廟

像武功鎮這樣,歷史上曾經是區域中心,多會誕生一些傑出人物。除了歷史久遠的姜嫄、后稷母子,武功人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蘇武、李世民和康海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蘇武葬在武功,至今武功鎮仍有蘇武墓祠。據稱武功是蘇武父親平陵侯蘇建的封地,後來,蘇氏一脈遷居於此,而今,武功已經成為世界蘇氏宗親祭祖尋根的地方。

李世民則於隋開皇十八年冬(599年初)出生在武功,今天的報本寺塔,在隋唐時,曾是李淵的“武功別館”。李世民對自己的出生地感情很深,當他登上帝王寶座後,曾重遊武功舊宅,還留下了多首詩文,包括《幸武功慶善宮》《重幸武功》《過舊宅二首》,後來,更是舍宅為寺,為報母恩,取名“報本寺”。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城隍廟

正是因為報本寺有這樣不凡的出身,才會有後世的地宮珍寶發現之奇吧。而武功城隍廟的城隍爺也跟著不同了,傳被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城隍廟也因此不稱“廟”,而稱“都城隍府”。

而武功人康海,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是明清兩朝陝西僅有的兩位文科狀元之一,28歲中狀元,文才出眾,為“明代前七子”之一,後來被捲入“劉瑾案”丟官,他索性看開人生,到揚州經商,從狀元變成殷實鹽商,晚年回到家鄉武功,組建康家班社,創出“康王腔”,被稱為“秦腔鼻祖”,活出了恣意瀟灑的人生。

距西安1個半小時,有座被人遺忘的“老縣城”,輝煌千年而今落寞

為紀念康海而建的康家山清涼寺

而今的武功,“老縣城”歷史漸漸被人遺忘,反而是武功旗花面這道小吃流傳很廣。

要不是多年前那次不期而遇的邂逅,也許我也會錯過這樣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