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在当前特殊时期,中国园林博物馆“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断线”,推出“园林线上课堂”,持续推广科普教育。

为了让您宅在家里也可以享受一个人的专场展览,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线上观展,精选出30余个历年优秀展览,以VR虚拟展览和视频科普等多种形式,带您再次“回到展厅”,探寻园林历史文化脉络。


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虚拟展览

足不出户

线上观看

“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

观赏中国最古老的园林格局

了解久远的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

长按二维码或手机扫描进行线上观展

↓↓↓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自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与支持。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总结和展示古丝绸之路上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展览通过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文物,展示了南越国、南汉国的宫署和园林,同时也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各国文化互通的影响。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越国宫署遗址自1975年被发现,经三次大型发掘,神秘的真容终于展露在世人面前,一个发达富庶的南越国徐徐向我们走来。层层累积的考古遗存,是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中枢和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缩影;夯土层中掩埋的一件件异域文物,生动再现了南越王国开港通商、宝舶云集的场面,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例证。


展览通过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体现出中国最古老的园林格局,折射出久远的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见证园林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联,唤醒人们对源起于古丝绸之路重大发现的记忆和畅想。


第一部分 考古惊现 南越遗存


1975年在广州的市中心,一处秦代造船遗址在被层层夯土掩埋两千多年后暴露于世人面前,后又历经1995年发现西汉时期南越国宫苑的“蕃池”,1997年发掘南越宫苑的曲流石渠,2000年发掘南越国一号宫殿,彻底揭开了南越王宫宏大的规模和考究的园林建设,并两次位列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一单元 遗址初现


1975年,考古人员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原市文化局大院内修建地下设施时,发现了秦代造船遗址和覆压其上的南越国砖石走道,立刻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揭开了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发掘的序幕。


1995年,广州市电信局计划在忠佑大街西侧兴建综合楼,再一次发现了宫苑遗址,经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南越国时期大型石构水池的西南一角约400平方米,一处重大的考古遗址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1975年发掘的秦代造船遗址1、2号船台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叠压在造船遗址之上的南越国砖石走道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1994年8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师生参加秦代造船遗址发掘。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在西探沟发掘出的造船遗址1~3号船台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1995年忠佑大街西侧建筑工地发掘现场,清理出南越国时期大型石构水池的西南一角约400平方米。


第二单元 考古成果


1975年至1998年,是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的第一阶段,主要收获是发现了南越国王宫的宫苑遗迹;2000年,进入遗址发掘第二阶段,在儿童公园内小范围试掘探寻南越国宫殿区,发现了南越国一号宫殿基址;2002年至2009年为遗址发掘第三阶段,根据试掘结果,有计划按步骤的主动性发掘,除发掘出西汉南越国和五代南汉国的宫殿基址外,还清理出自秦汉至民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越国曲流石渠遗迹航拍现场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2003年11月,考古人员在清理南越国一号廊道遗迹。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2003年,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南汉国砖砌水渠遗迹。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地层关建柱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铜箭镞

秦代(前221-前207)

通长3.5厘米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箭镞是入越秦军配备的武器之一,是秦统一岭南的重要历史物证。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方格纹陶罐

南越国(前203年-前111年)

口径20.3、高26.6厘米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陶罐表面饰方格地纹,间戳圆形几何图案,陶质坚致,是南方越人烧造的日常生活用陶器。


第二部分 岭南重地 御苑遗珍


广州古称番禺,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证实南越国宫署遗址所在地是广州两千多年来一直不变的城市中心,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核心记忆。尤其是南越国御苑更是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王家园林实物遗存,在中国园林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单元 南越宫苑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公元前203年,赵佗据有岭南三郡建南越国。番禺(今广州)既是秦汉时期南海郡治,也是南越国都,逐渐从一个原始社会末期的南越人聚居地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之一。南越国积极奉行“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发展海上交通,扩大商业贸易,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使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都城番禺的政治中枢是南越国宫苑,主要包括宫殿和御苑等。以曲流石渠为核心的御苑在宫苑之内,其中人造水景占据主要地位,石渠、石池是御苑的核心区,大量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御苑布局上仿秦汉都城法天象地的手法,反映了西汉时期的造园水平,也见证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越王宫博物馆曲流石渠复原照片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石构水池想象复原效果图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越王宫想象复原效果图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印花大方砖

南越国(前203年-前111年)


宫殿台基四周的散水铺砖。南越国宫殿用砖形式多样,大方砖、长方砖、小方砖、三角砖等,大多有模印精美的几何图案,体现出宏伟辉煌的王家气派,是“秦砖汉瓦”的杰出代表。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倒“万岁”文字瓦当

南越国(前203年-前111年)


瓦当在古代多用于宫殿和官署等级别较高的建筑上。秦汉以前,“万岁”一词是欢呼祝颂的代词,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敬佩或祝福,寓意吉祥。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越王宫遗址出土的部分板瓦和筒瓦还粘接有菱形或圆锥形的瓦钉,形制特殊。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第二单元 南汉风云


南汉建国比南越国晚了一千余年,却依旧将国都和宫殿建在南越国的基址上。五代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原唐清海军节度使刘岩(龑)据岭南地区称帝,建南汉国,定都广州,改广州为兴王府。南汉国历三世四主,971年被宋所灭,国存55年。


南汉统治期间,政治措施得宜,社会稳定,还利用广州兼具内河和外海港口城市之利,积极发展海上交通与对外贸易,府库殷实。南汉立国后又在城内外大兴土木,遍筑宫殿和苑囿。已发掘有一号、二号和三号宫殿以及池苑等遗迹,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精美,显示出昔日王宫的雄伟华丽。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汉一号宫殿北面殿堂磉墩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汉二号宫殿东回廊及第一进殿基址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汉一号宫殿想象复原效果图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蝴蝶牡丹花纹砖

南汉(公元917-971年)


用于铺砌南汉宫殿庭院地面,砖面模印四只展翅腾飞的蝴蝶,四角饰牡丹纹。牡丹象征富贵,蝴蝶与“叠”字谐音,寓意富贵叠来。反映南汉凭借海上丝绸之路优势国家富足。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太湖石

南汉(公元917-971年)

通长44、通宽28厘米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此太湖石为五代南汉国宫苑水池驳岸积石。


第三部分 帆影千年 海丝遗风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人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风帆航海技术开展贸易的海上大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与融合的对话之路。广州是秦汉时期九大都会之一,地处南海之滨和珠江入海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形成的港口城市之一。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2000多年来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上贸易管理机构所在地,在东西方海上贸易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重要的海丝文化遗产。


第一单元 丝路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和形成于秦汉时期,公元前3~1世纪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海上交通贸易格局逐渐形成。隋唐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当时世界上航线最长的通道。政府加大对蕃货海贸管理,招徕藩商,先后设置市舶使、市舶司等机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至全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入鼎盛,大批的外销瓷和香料往返于各国,这一阶段航海业持续发展,海上丝路不断繁荣。明清时期实行“时开时禁,以禁为主”的海外贸易政策,见证了以广州为枢纽的南海丝绸之路的兴衰,奠定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延续至明清时期在广州的中心地位。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不同时期广州海上交通示意图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波斯蓝釉陶片

南汉(公元917-971年)


古代波斯素以制陶著称,在南汉国宫殿内发现了大量的波斯蓝釉陶片,说明南汉与波斯贸易往来密切。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玻璃料珠

东晋(317-420年)


经检测,为来自南亚或东南亚地区的费昂斯(faience)珠子,多与玻璃管串成饰物。晋、南朝时期,玻璃制品造型美观独特,但数量稀有,大多为舶来商品。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长沙窑白釉绿彩执壶

唐(618年-907年)


长沙窑窑址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及石渚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唐代重要瓷窑。产品以青釉为主,盛行釉下彩绘,主要有青釉下描绘以铁、铜为着色剂的褐彩、褐绿彩。其釉下彩绘工艺对中国古代陶瓷装饰产生了深远影响。产品不仅内销,而且大量外销,出土于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西亚等广阔的地域。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片

唐(618年-907年)


以人物、动物、植物等模印纹样贴在壶、罐等器物上是长沙窑另一独具特色的装饰工艺。陶片上是典型的胡人舞蹈题材造型,具有浓厚的异域特色。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漳州窑青花双鹿花卉纹盘

明(1368年-1644年)

直径22、高4厘米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又名克拉克瓷,这是欧洲人对明末清初来自中国,具体产地不明的青花瓷器的统称。后经考古发掘得知,这些瓷器多产于福建的漳州地区,以连续开光图案装饰为特点,纹饰繁缛,深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


第二单元 海丝影响


广州是见证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荣历史变迁的港口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宗教传播、人员往来、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城市核心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更是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带来的重要影响。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弯月形水池上的八棱石柱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印度巴贾石窟第12窟的八棱石柱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印度桑奇大塔八棱石柱围栏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八角形石望柱

南越国(前203年-前111年)

残高28.9、柱体径9.8—10.4厘米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八角形石望柱,柱身八角形,方形底座下有凸榫。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希腊化浪潮波及印度,印度出现了具有希腊风格的建筑,如巴贾石窟和桑奇大塔使用了希腊式八角形石柱。南越国宫苑大量使用八角形石柱,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印度间接受到波斯文化影响的结果。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铜佛像

南汉(公元917-971年)

通高9.7厘米,最宽2.5厘米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南下士人云集,是岭南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佛教文化昌盛的时期。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青釉莲花纹瓦当

南汉(公元917-971年)

当径10.2厘米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莲花在佛教中代表圣洁、智慧和觉悟。图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当,传达出当时佛教对中国古建筑的广泛影响。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西村窑青釉军持

北宋(960-1127年)


军持是伊斯兰教和佛教徒的净手器。西村窑以位于今广州西村而得名,是北宋时期广州的外销瓷窑。西村窑产品以青釉为主,其次为黑釉和绿釉,其生产的瓷器多数销往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军持是伊斯兰教和佛教徒的净手器。


园林线上课堂(27)| 观展·VR看“从南越国宫署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展

汀溪窑系青釉划花纹碗

宋(960年-1279年)

汀溪窑址位于福建省同安县(现属厦门市同安区、翔安区)。釉色以青黄为主,以枇杷黄色为代表,其烧造年代以南宋至元初为主。汀溪窑青瓷大量出口外销,传到日本后,受到日本茶道“开山之祖”村田珠光的喜爱,故日本学者把同安青瓷誉称为“珠光青瓷”。汀溪窑青瓷在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出土,尤其是日本镰仓海岸、唐津山麓遗址等有大量出土。


从定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到聚焦南越王宫宫苑遗址的发掘,历史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多元与民族的融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商贸为依托,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一条承载文化、艺术的和平之路。它以深远的意义和广博的内涵,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传承丝路精神,不断深化东西方的交流与融合,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成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而备受关注。

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博物馆的视角,再现波澜壮阔的丝路文明,向公众传播古代文明的遗产,弘扬共创丝路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园林线上课堂”将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优质科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了解璀璨瑰丽的园林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和科技。美的园林,就在你身边。

关注中国园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园林”

线上观展览 赏文物 品文化

后续还将有更多精彩的“园林线上课堂”系列推送


温馨提示

1、做好个人工作场所清洁消毒,勤洗手,多通风,增强防护;

2、同一办公空间内有多人时,佩戴好口罩,保持适度距离;

3、正确获取权威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4、消除恐惧心理,作出理性判断,保持良好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