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在贾家楼所结拜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汉中,张公瑾也是一个存在感不突出打人物,他虽然是这群人中来自于北平的头面人物,是北平王罗艺的心腹将官,因而在瓦岗英雄劫牢反狱,反山东、定瓦岗的行动中,都无缘在现场参加,因此在评书中的存在感很差,在印象中。他参加了贾家楼洪洪烈烈的大结拜之后,就退居了幕后,彻底沦为了一个的酱油的角色。

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贾家楼结拜,张公瑾是来自北平府的旗牌官


在评书中,他后期也是上过瓦岗山的,并被他的程四哥封为镇殿将军,可在大殿上也没有镇的了几回,就又消失不见啦。好吧,即然不想镇殿,那就在战场上见一见高低吧,可战场上也难以见到他的身影,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啊!即使大伙一块了归了大唐后,在秦王府里,却又只能见到秦琼、程咬金等几张老面孔,独缺他奋力拼杀的身影,但就这样一个只是在北平王帐中当当旗牌官,在大魔国当当镇殿将军英雄,却从来没有过与弟兄们拼杀在战场,没有经过九死一生的经历,最后却依旧和一众瓦岗弟兄一样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功臣,获封国公之位,这让认真读隋唐的朋友总是感觉诧异,人说程三斧是福将,其实程咬金的福气哪能比得过张公瑾呢。


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北平王罗艺


其实,评书,评书中这样描述,还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历史上的张公瑾从来也没有当过什么北平王的旗牌官,所以也无从在北平结识秦琼,所以也不可能存在他为秦母拜寿,在贾家楼与秦琼等人结拜的事,当然他的大魔国的镇殿将军也是子虚乌有之事。事实上,他名为瓦岗英雄,却从来没有上过瓦岗山,不仅和瓦岗山等人不是一伙的,相反,倒是敌对势力。历史上强大瓦岗山就是在与王世充对峙的过程中解体的,他就是在效力于王世充阵营的,任王世充的长史,他和秦琼,程知节等人唯一共同点,都是因瞧不起王世充的为人,最终转投到大唐的阵营的,虽然归宿是相同的,但来的路却是不同的,这也正是这些评书把他说描绘成瓦岗英雄,但又在瓦岗山难以寻觅他踪迹的原因。

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张公瑾画像


事实上,这位相传在瓦岗山上打过酱油的镇殿将军,但在历史上相当有名的历害的人物,在李世民所封的凌烟阁功臣里面,他是高居程咬金之上的人物,排在了第十八位,而大名鼎鼎的秦元帅却只排在了第二十四位,不知当时看到此结果时,张公谨会不会说,“二哥,对不起你啦!”事实上也没什么对不起的。因为张公瑾,虽然名为瓦岗英雄,但事实上张公瑾与瓦岗英雄以前却并没什么渊源。相反,倒是敌对阵营,我们知道,当年瓦岗寨在消灭了张须陀的隋军主力,招降了裴世基等重要成员之后,军力大盛,本想趁着势如破竹之势一统天下,可是却在阴沟里翻船,在洛阳出现了一个王世充,不光阻挡住这股势头,并且一举团灭了瓦岗群雄,从此后,瓦岗群雄做为一个整体,不复存在了。

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历史上的张公瑾没有做过旗牌官司,倒是王世充手下的长史


而这个张公瑾。恰恰此时在王世充阵营,是王世充的,后来随着刺史,举城归附唐朝,据说刚归唐时,不像程咬金、秦琼等人,都以勇猛名闻天下,因此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倚重的主要将领,而这个洧州长史呢,对不起,连听都没听过,名声和功绩远远入不上李世民的法眼,诚心归顺,安排他有个吃饭的地方罢了。到底是英雄识英雄,李绩、尉迟敬德等人发现张公瑾是埋没的人才,经多次保奏,方才入幕秦王府。从此后,这个王世充旗下的长史,渐渐成长为了秦王李世民的心腹,


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李绩,英雄识英雄,张公瑾入秦王府多亏了他的保举


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尉迟恭。张公瑾入秦王府,多亏了他的保举,真乃英雄识英雄卡


只所以在太宗的心里,张公瑾的地位远超秦琼,除了他在大唐开国前后所立的盖世奇功外,与他在玄武门事件的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据说,玄武门事件的前夕,李世民一直为何不动手犹豫不决,就让张公瑾为他占卜一下,见他如此犹豫,张公谨很干脆地把占卜用的龟壳往地上一摔,说道,占卜是为了解决疑难之事,而现在此事毫无疑难之处,如果占卜的结是不吉,难道就停止行动了吗?经他这样一说,李世民方才下定了决心,取得了玄武门事变的胜利,从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张公谨不仅是李世民的心腹,而且是个善断大事的历害角色,怪不得凌烟阁的排名远在秦琼之上呢。

瓦岗山上他只能打打酱油,却因善断大事而成为了玄武门取胜的关键

玄武门之变时,张公瑾是善断大事的角色,比秦琼起的作用要重要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