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誅九族”始於哪位皇帝,“九族”是指哪九族


自古以來,最嚴厲的刑罰莫過於“誅九族”,據清初學者劉繼莊的《廣陽雜記》卷一記載:“誅”九始於隋煬帝。《唐六典

· 注》提到:(煬帝)末年嚴苛,生殺任情,不復依例。楊玄感反,誅九族,復行轅裂梟首,碟而射之。這大概是誅九族最早的案例記載。


古代“誅九族”始於哪位皇帝,“九族”是指哪九族

隋煬帝影視劇照


九族是指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而“誅九族”中常指的九族說法是父族四,即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即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即指岳父一家和岳母的孃家。

古代社會是以家族為中心,按血統、嫡庶來組織的宗法社會,誅九族的刑法思想就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上的。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滅族是最有效果、最有威懾力的刑罰。秦始皇登基後開始實行“族誅”的酷法,後經歷代帝王的豐富和完善,族誅從起初的“誅三族”,逐步上升到“誅五族”和“誅九族”。

明朝甚至出了一樁誅十族的大案。起因是燕王朱棣奪取惠帝朱允炆的帝位後,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堅決不從,因此不但

連九族,還加上了朋友和學生,被誅十族。此案連坐被殺者達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親之發配充軍者高達千餘人。後人常用“誅十族”一詞指代此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