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原本是為了吃選手的瓜去看女團選秀綜藝《青春有你2》,沒想到卻吃到了“字幕瓜”。

歌曲《Bad Girl》的中文翻譯字幕裡,“壞女孩”的“壞”字加了雙引號,讓人一夜夢迴“死”加雙引號的綜藝節目場景。“死”加引號還可以理解,“壞”都不能單純做自己了嗎?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再看看同期播出的三檔衛視音樂綜藝《歌手·當打之年》《天賜的聲音》《我們的樂隊》,都不是標點符號這麼簡單的問題了,簡直是歌詞“篡改”的重災區。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歌詞“篡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歌手按原歌詞唱,字幕改成讀音相近的詞,華晨宇的《鬥牛》就是這樣。

另一種則是演唱時直接把歌詞改了,如周深在《歌手·當打之年》中演唱的《達尼亞》,黃齡和薩頂頂在《天賜的聲音》中演唱的《易燃易爆炸》。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而“篡改”的標準,令人目瞪口呆。如果說“孤魂野鬼”不符合“無神論”,那麼“血管”“兇暴”“原罪”“背叛”“混賬”“空虛悲哀”犯了哪條天規戒律?還有,“放浪”一詞就真的比“放蕩”好嗎?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沒猜錯的話,“輕佻又下賤”“赤裸”“銷魂”在一些人眼中屬於“汙言汙語”,所以被刪改了。但是,連“身體”一詞都不能在歌詞中出現,有些人是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嗎,還要拉著所有人一起遮羞?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華晨宇演唱的歌曲《神樹》中,“大人放逐孩童被困”“拆碎這座萬籟的牢房”等歌詞被改得意象全無,也失去了歌曲“警示人們環境可能面臨巨大災難,人類應該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的含義。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總結了一下最近綜藝節目中被篡改的歌詞:不能有煙,不能有鬼,不能有性,不能消極墮落,不能背叛沉淪,甚至連描述災難畫面的詞語都不能出現。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其實,改歌詞、改字幕的現象不是今年才出現,也不是隻發生在衛視平臺。去年愛奇藝播出的《樂隊的夏天》,也出現了多首歌詞被“篡改”的歌曲。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在對衛視和視頻平臺一視同仁的監管標準下,網絡早已不是“法外之地”。為了順利過關,避免“節外生枝”,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選擇了最懶、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我“閹割”。

然而,這是政策制定的真正目的嗎?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綜藝市場曾經一度出現“娛樂至上”“明星用個人隱私博眼球”“兒童綜藝井噴”“明星片酬過高”等亂象。為了掃除這些不良現象,總局頒發了一系列規定。

從2013年抵制過度娛樂的加強版“限娛令”,到2015年要求真人秀節目關注普通群眾,避免過度明星化的“限星令”,再到叫停明星子女真人秀的“限童令”,規定常駐嘉賓單季片酬不能超過1000萬元“綜藝限薪令”,同時號召多出一些文化類、正能量的節目。

平臺為了節目過審順利,一般會做兩方面功夫。

一是植入積極、正向的主題,並設計相關環節。譬如,去年播出的《嚮往的生活3》,用幫扶觀察的角度切入“鄉村國情調研”。每期節目結尾,黃磊都會帶著嘉賓走進鄉村,把真實的觀察與體驗彙總成一篇“田野調查報告”。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二是嚴格的自我審查,開篇提到的“歌詞篡改”就屬於這種。由於很多規定沒有明確的標準,大家都在爭奪“摳字眼”第一名。

但是,綜藝環境變好了嗎?有一點點風險的語言、文字都不見了,可真正存在價值觀導向問題、甚至挑戰觀眾底線的節目卻還是頻頻出現。

今年年初播出的某“吃飯”節目,明星去素人家裡蹭飯,暴露了自視甚高、沒禮貌、亂賣慘等各種問題。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去年年底,明星改造素人的某“好看”節目,幾乎把你能想到的對女性的惡意都包含了。

首先,面對素人生活、工作、家庭中出現的問題,明星團充滿了傲慢的指責和居高臨下的指導,還時不時對素人進行嘲笑和霸凌。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其次,明星團在改造過程中,傳達出的價值觀,包括但不限於:不穿高跟鞋就不是女人,不噴香水就不是女人,不化妝就不是女人;一個女人的自信都源於好看,不好看則等於一無所有;不管你是經濟獨立的女博士,還是要獨立照顧四個孩子的寶媽,抑或是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你都要毫無條件地讓父母、丈夫、兒子滿意!你要按照他們的喜好去改造!

國產綜藝的“求生欲”是不是過頭了?

這個節目把狹隘的審美觀強行按在別人身上,漠視女性的價值,強化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簡直其心可誅。

那些把“空虛悲哀”“原罪”斃掉的人,明顯是反應過度了。不如把這些摳字眼的工夫,下在節目的創新和優化上。求生欲固然不可或缺,但探索的勇氣和嘗試更值得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