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當一個學生反覆遭遇失敗的打擊後,便成了“後進生”——王金戰

這是全國優秀老師關於後進生形成原因最為精煉的表述。

本文將深刻分析“後進生”形成的原因,並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幫助正在焦慮的家長們。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第一部分:“後進生”形成的原因

“後進生”是指學習進步較慢,考試分數偏低或思想品德一時養成不良的學生個體。那麼,“後進生”的形成究竟有哪些因素呢?在此,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

(一)學生自身因素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內因,一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研究“後進生”形成的自身因素是十分必要的。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有如下幾點。

①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義為“學習能力”。一般認為,智力高,其學習可能性或學習潛力就大,智力與學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後進生”中有個別情況是與智力不高有關的。

②非智力因素

比如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學習興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質不好,情緒不穩定等等情況,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範疇。

③學習目標不明確或無學習目標,缺乏必要的是非觀,缺少吃苦精神。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在中學學習中主動性比智力重要

(二)家庭因素

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家長與教育者,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後進生”形成的重要因素。那麼,在學生的家庭裡究竟有哪些因素導致後進生的產生呢?

①對孩子的放縱

有的家長過分溺愛放縱孩子,對孩子學習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漠不關心,養成了孩子自私、獨斷專橫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實現,便任性胡鬧,導致學習下降。

②對孩子過高期望

同時也有的家長對孩子提出過高的不符合實際的要求,當孩子考試達不到他們的目標時,就嚴加訓斥,導致孩子厭學。

③早期教育的缺失

有的家長不重視對孩子的早期和現階段的教育,憑自己有關係、有門路、有票子等為孩子將來工作誇下海口,導致學生學習失去目標,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生會認為學不學都一樣,將來都會有工作,學生成績直線下降。看來,這樣的家長的想法是多麼無知啊。

④家庭條件優越

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家長生活情趣低下,只顧自己享樂等等,這些家長的做法,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消極的影響。

⑤家庭不和睦

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離婚,都會讓孩子在家中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使他們對學習和追求上進失去了勇氣和信心。

⑥教育方法不恰當

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以打代教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極大的牴觸心理,以不學習來報復家長。

⑦家庭貧困

家庭經濟的貧困,也有可能導致孩子成績下降。貧困對未成年學生造成的直接後果是營養不良和疾病。營養不足將導致大腦發育不健全或體弱,增加了其患病的可能性。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融洽的家庭有利孩子學習

(三)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也成為後進生產生的重要因素。

1、社會上一些消極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響。

2、學校周邊環境狀況的不好,如“網吧”、“遊戲廳”的存在。

3、“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抬頭,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

4、部分社會青年的教唆、脅持等。

(四)學校因素

1、優等生成了老師們的寵兒,倍受老師喜歡,而後進生則多受到冷落,關心不夠。後進生較少得到老師的關愛、賞識。

2、老師缺少對後進生學習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導。

3、有的老師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手段簡單、落後,使學生感到學習枯燥無味,對學習缺乏興趣。

4、個別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

第二部分: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三個步驟。

※步驟一:建立信心

正如王金戰老師所說:“後進生”的形成往往是反覆遭遇失敗的打擊

。因此對於“後進生”首先應該做的工作就是:建立信心。如何建立信心呢?我認為應該從如下的3個步驟去做。

(一)培養孩子與學習相關的能力

①觀察力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告訴學生:把觀察對象從背景中分離出來,用比較的方法抓住特點,用各種感官器官去認識同一事物,並結合差生實際進行訓練。

在實踐中家長可以這樣培養:在家裡讓孩子觀察家裡各個家用電器的不同,然後讓孩子寫一個小的短文;在出去郊遊的時候,讓孩子觀察一路所見所聞,回家之後寫一個小短文。

總之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本質是:讓孩子隨時隨地有觀察的習慣,這種習慣對學習有很大的促進的作用。

②思維力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利用語文課對其學生進行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班級裡開展智力比賽活動,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確定了定向、自學、討論、答題、自測、自結的六步課堂教學法,使學生都有目看、耳聽、口說、手寫的機會。學生用眼、耳、口、手等器官,促進大腦思維能力的發展。

實踐中家長怎麼做呢?

這是我多年介紹給家長的方法: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初二以下),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利用10分鐘的時間,讓孩子描述一天的學習內容,這樣的一個好處是——孩子每天回家之前均會總結一天到底了學了什麼。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③記憶力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教給學生記憶方法,經常當堂試驗各種記憶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求不同的方法背誦課文。根據背誦時間的長短,評論各種方法的利弊,向學生介紹記憶力體操的做法。

對於記憶力的培養,我是如何做的呢?分享給大家。

先給孩子定明確目標(比如今天記憶多少單詞,必須有個具體的數目),再嚴要求(定下的目標當天必須完成),後持久(所帶班級必須天天堅持),這樣下來之後,發現那些自認為記憶力不好的孩子,也會記住必須的基礎知識。

記憶力是基礎,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在家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④想象力的培養

找準學生興趣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說,讓學生想:假如自己當將來當了老師,將要怎樣上課,怎樣教育學生愛集體,怎樣糾正學生思想愛溜號的毛病?這樣的想象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積極性很高。

對於想象力,作為一個數學老師的我,在實踐中怎麼做的呢?

一週給孩子一道比較難的題,讓孩子在週末的時候把這道題的詳細解答交給我,並且寫出通過做這道題,孩子有哪些感悟與收穫。有時候,真的很意外,孩子寫出很多種解答方法,並且給出了這道題相似題的解答方法。

對於想象力的培養,給孩子一個簡單清晰的引導,讓孩子自由的去處理,想象力便會有所加強。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二)及時給予孩子正反饋

在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的過程中,對孩子表現出的丁點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這樣孩子便會在一次一次丁點的進步中,找回屬於自己的自信。

比如,孩子一天能夠背下10個單詞,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孩子今天你又進步了,昨天才背5個單詞”;孩子最近的考試的進步了5分,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孩子你真棒,又多了5分,爸媽相信你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孩子逐漸不玩手機了,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孩子最近真棒,手機都不玩了”......

總之正反饋就是:讓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再給以一些動力,讓孩子前進更堅實一些。

孩子能力培養起來了,並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孩子的自信就回來了。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步驟二:營造好的家庭環境

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呢?我認為有以下4個方面。

①孩子創造一個鍛鍊自我的環境

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各種鍛鍊自己的環境,讓他們在動手中學會動腦筋、想辦法。現在有的孩子上幼兒園一定要讓媽媽送到教室,找好座位,疊好衣服,放好書包,一切都處理好之後,才允許媽媽離開;有的孩子已經上了大班,甚至在中學,還是賴在爸爸媽媽的床上,不願意去獨立的房間休息,這都是孩子依賴心理的體現,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作為筆者,認為對於孩子自我鍛鍊的一個好方式是:與孩子一起做美食,在我孩子4歲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做美食,孩子現在6歲了,基本可以獨立完成幾道美食的製作了。

在家裡,營造一個讓孩子動手做家務的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②給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從中學會感受愛,內心擁有愛,並學著去關心別人、愛別人,這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與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打鬧。我們愛孩子,愛愛人,更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如果說夫妻之間或婆媳之間,甚至鄰里之間關係不和睦,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

如何讓家裡有愛,很多人覺得很難。筆者分享一下我的方法,望一起交流。做到家裡有愛,其實做到四個字就好——“為他著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多替別人想想,這樣就有了愛。比如在我家孩子3歲的孩子,在家裡總是蹦蹦跳跳,很影響樓下的鄰居,我就從網上買了厚厚的墊子,告訴孩子只能在墊子上跳,這樣孩子既可以蹦蹦跳跳,也可以明白這樣做是為了不打擾鄰居。

我認為愛並不是一時興起就可以培養的,而是從生活中的小事著手,讓孩子感受什麼是愛,孩子就會有愛,家裡才會有愛。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有愛家庭可以融化孩子缺點

③給孩子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

可能父母上班比較忙碌,對家裡的衛生便有了忽略,這便在孩子心中產生不愛乾淨也是可以的印象。特別對於孩子是“後進生”的情況,家裡越是要乾淨整潔。

我鄰居一個孩子,也就2歲左右。她媽媽經常帶著孩子來我家玩。我們會給孩子一些糖果與小零食給孩子吃。孩子吃完之後,產生的垃圾,孩子會把垃圾放到垃圾桶裡,這與這位媽媽特別愛乾淨有關係,家裡的地拖得乾乾淨淨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這些美好便從小映入孩子眼中,這樣的孩子很少與“後進生”有緣的。

給孩子一個嚴慈相濟的家庭教育環境

這點很好做,從小在家裡規定何事不能做,做了的後果是什麼要明確,這樣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對於孩子“無錯誤”性的結果不能亂髮脾氣。比如,有的孩子本身就很努力,由於多種原因考試成績就是不理想,但是家長總是會這樣說:“你看某某,為什麼考滿分,同樣是老師教,你咋就聽不懂啊,笨死人了”,這就導致很多孩子對考試產生恐怖的心理。這些年來很多的孩子對我說“老師,我真的很害怕考試”。

所以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什麼該嚴?什麼該慈?應該明確起來,其實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懂,就是做起來比較困難,這可能源於家長沒有把這件事做成習慣吧!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溺愛給孩子的缺點,往往最難以改正!

※步驟三:主動交流

交流才能讓很多事情變得容易,在差生轉化成優等生的過程中,在前兩個步驟完成之後,最後一個步驟就簡單多了。家長的主動交流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與學校老師主動交流。

經常與學校老師交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進步與不足,以便在家裡給予一定的鼓勵與指導。

(2)與孩子主動交流

對孩子噓寒問暖,有時間帶孩子去公園玩玩,與孩子一起交流書籍或者一些電影等。

(3)與優秀交流

為了孩子更好的進步,家長可以通過網路,瞭解好的學習方式,好的學習資料,從而更好的幫助孩子儘快轉化為“優等生”。

(4)鼓勵孩子與老師同學更多交流

鼓勵孩子有不會的問題,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以便及時的解答。


後進生轉化優等生的3個步驟,循序漸進也可雨過天晴

交流才會更有效率


第三部分:總結

綜合上述,一個“後進生”轉化為“優等生”的順序為:

建立自信→營造環境→主動交流。

在“後進生”轉化為“優等生”的過程中,建立自信是基礎,營造環境是動力,主動交流是鞏固。家長結合老師的幫助下,按照以上三個步驟循序漸進的實施,孩子也許就可以變成“優等生”(當然三個步驟在有些時候可以同時實施,這三個步驟我是按照重要性來排序的)。

最後希望作為“後進生”的孩子,自己不要自暴自棄;家長需要多些耐心;老師給予孩子更多的引導。也許我們見到的“後進生”便會越來少。



[1]魏書生. 發展中差生智力的幾點作法(節選)[J]. 學科教育, 1988(4):3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