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陽春三月,正是農村進行春耕的好時節。綿綿小雨當中,農民披著斗笠正在田裡忙碌著,這畫面好像回到了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可惜現在各地陸續復工,出門在外的遊子已經享受不到這一幕幕的美景。下雨沒有擋住農民春耕的活動,卻讓筆者打算去挖一些野菜計劃落空了。早上起床之後,只見農村小路上來來回回一些採花人,據說鄰居大爺說現在採果樹的花也能賺錢了。

近日來有人專門到村裡收購果樹的花朵,不少農民朋友覺得奇怪,但在筆者看來這是經濟發展的一種現象而已。就像過去山裡很多沒人要的東西,總是自生自滅,如今卻走上了市場賣到了高價呢。


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當下堅果之類的,最受市場歡迎的應該屬於松子,個頭小味道香,營養也豐富。松子是來源於松塔裡面的種子,而松塔是松樹上結果的。那麼松樹這種普遍喬木,農村人對它基本都不陌生。不過在過去無論哪裡的松樹,幾乎都不受重視,松塔基本掉落一地常沒人撿。在農民看來,堅硬的松塔,用於燒火做飯不適合,很難燒著,當柴火的話還不如松樹幹或者松樹枝來得好一些。

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曾經很多小孩子對松塔十分好奇,常將掉一地的松塔帶回家,為了打開它曾用火燒、石頭砸,費勁一切力量才把松塔打開,有的有飽滿的松子,有的卻空空如也。當時很是費解,為啥有些松塔有種子有些沒有。

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其實很多人對松子的相關知識瞭解很少。松樹在我國有近10個品種,其中東北地區絕大部分所長的松樹叫東北紅松,這種松樹才會結松子,故而命名為東北松子。在雲南地區也有大規模的松樹,當地所產的松子叫落水松子。在其他地方,如中原地區所產的松子卻不能吃,只能當藥用。而且並非所有松樹都會長松子,有些就是結了松塔,沒有松子的。這就可以解釋以上小孩疑惑為何有些松塔有松子,有些沒有了。

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但在過去那些貧窮的年代,無論松塔內有無松子,似乎都不被農村人重視,過去山裡的松樹結的松塔成熟後自然掉落一地常常沒人要。為啥當年松子不受重視呢,一位農村老人給出的解釋是,吃了沒肉。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如要靠松子充飢,那早就餓死了。單單打開松塔就需費九牛二虎之力,還不一定能吃到松子,於是沒人會去採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糧食。

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但如今松子卻成了高級堅果,我國松子的主要產地為東北和雲貴川,主要分為兩個種類,東北松子和落水松子。其餘地區所產的松子僅能做藥用,少有可食用的。自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之後,堅果這種小零食或者說是養生食品才逐漸走上市場,以松子為主力產品,很快就暢銷海內外。因松子採集、加工難度大,其價格在堅果種類當中與開心果不相上下,或者常高於開心果的價格。以網絡上堅果價格作為參考,松子的均價基本可以達到60元一斤。對此價格。不少農民表示,不算貴的,至少人工成本佔了一大半。

過去掉落一地沒人撿,如今60元一斤,農民:吃了沒肉

從松塔掉落一地沒人要,到如今松子成了高級堅果,這也側面說明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不知你們喜歡吃松子嗎?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