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书有感之一

 最近疫情的原因,在家里整理书籍,也是整理了过往的回忆,借孔网,聊聊自己的购书感受。先从科学幻想小说聊起,以后会陆续聊聊古典文学、武侠小说、哲学艺术、政治法律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开始步入正轨,全国掀起了学文化、学科学的高潮,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1977年到1979年间,我上小学四、五年级,订阅了一份给小学生看的每周一期的报纸,最喜欢看的是刊发的科学幻想小故事。记得这段时间有一次去四叔家,看见了一本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1978年出版),我如获珍宝般一口气读完了,书中对21世纪的描绘,虽然现在看来是很粗糙的,但对当时的少年,心里的冲击蛮大的,其中念念不忘的是人造肉的描写,从此喜欢上了读科学幻想小说,开始购买科学幻想小说。从此以后开始了我买书的生涯,至今为止,经过了数次搬家,舍弃了不少书籍,但留下来的至少也在3000册以上,科学幻想小说应该会有200本以上,但科幻世界杂志送给朋友很多,最可惜的是1987年老旧平房拆迁建楼,我在外读大学,科幻世界的前身《科学文艺》从创刊号开始的好多期在搬家的过程中丢失了。当时出版科学幻想小说最多的出版社应当是海洋出版社,1979年开始,我陆陆续续购买了海洋出版社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我消逝的世界里》、《冰下的梦》、《科幻海洋》等数十本小说,遗憾的是,1983年十月开始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科学幻想小说意外中枪,在姓科姓文的争论中无端被定性为精神污染的载体,中国的科学幻想文学步入了冬天,科学幻想小说的出版基本消失,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有所改变。印象深刻的几件小事有,一是《魔鬼三角与UFO》是当时的畅销书,很难买到,我是在沈阳的朝鲜文书店里买到的;二是我把好多科学幻想小说带到学校给同学传看,其中《科学神话》传看过程中曾被老师在课堂没收,后还将与我;三是当时有每月一期《全国新书目》,我常去舅舅工作的医院图书室查阅新书目上是否有发行新的科学幻想小说的信息,然后购买。

我特别感谢的是父母,他们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对我和姐姐两个人的教育从不吝啬,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发行的第一版《辞海》缩印本,定价22元,相当于全家多半个月的收入,当时是通过各企事业单位组织订购,我母亲毫不犹豫的在她的工厂订了一套。

整理旧书有感之一


整理旧书有感之一


整理旧书有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