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導語:

《愛情豆豆》具有較強的悲情主義色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人生旅途中的漂泊感,人生遭際中的宿緣感,精神追求的飄渺感,愛情歷程中的疼痛感。以許豆豆闖蕩北京在求職過程中的愛情遭際為主線,任教於上海某一中學的許豆豆在經歷了痛失親人、初戀失敗、遭校長騷擾的遭遇後,逃離了讓她傷心的上海,來到從小就嚮往的北京。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在這裡,她與來自不同地方的幾位姑娘短暫相處,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與初戀男友賈心照不期而遇,與網友螞蟻的網戀走向現實。許豆豆在兩個男孩之間猶豫徘徊並最終選擇了螞蟻, 而螞蟻在去西藏考察的歸途中與豆豆失去聯繫,再也沒回來。

這其中,還穿插了許豆豆對成長經歷的回憶,因婚姻不和而與房子一同葬身火海的父母,慈愛善良,而又不幸的曹奶奶一家人,與賈心照美好的初戀。許豆豆美麗、善良、純潔、堅韌、自尊,從不喪失對生活、對愛情的勇氣和熱情,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年輕女性成長的勵志讀物,其中的愛情是令人疼痛的愛情,而且不惟愛情,整個故事都彌散著令人傷懷的悲情主義色彩。

《愛情豆豆》的本意來說,要表現的是一種積極向上而不頹廢的青春,對生活和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純潔美好愛情的嚮往。但我們不難發現正是這中間的悲情主義色彩,使它更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靈。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在《愛情豆豆》中,悲情主義色彩主要表現在:人生旅途中的漂泊感,人生遭際中的宿緣感, 精神追求的飄渺感,愛情歷程中的疼痛感這幾個方面。

一、人生旅途中的漂泊感

許豆豆將暫住一屋的室友及來北京前後,與上海有關的人物與經歷相聯繫起來,並以“我”的視角打量身邊匆匆的過客。在一開始就是風塵僕僕、在北京地下室尋找住處的許豆豆,緊接著,這間“黴味撲鼻”、只能“從小排風扇頁片的縫隙中看到外面天色”的屋子,便陸續聚集了來自不同地方、各懷心思、處於戀愛季節的三位姑娘。

對於這個有著千萬人口、千年歷史、每天都有人不斷湧進的都城,她們只是瞬間的過客。許豆豆曾經是上海的過客,在那裡留下了許多傷心的記憶。來到北京這個她從小就嚮往的城市, 在這裡,她如願以償經歷了她渴求的“浪漫的邂逅”,工作上的成功後,又成了北京的過客。

在北京的地下室,還有三個與她短暫同住一屋的姑娘,長髮瘦臉的楊雅安目的很簡單,來這裡看她的胖子男友並順便了解考研的情況;短髮豐胸的小曼是為了“尋夢”,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她的動了真情的網上老公;那位神秘的吊帶裙韓娟娟在我們還未看清她的面目時就離奇死去。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而與豆豆相互深愛的螞蟻忽隱忽現,與豆豆經歷了一段甜蜜而浪漫的愛情後,又一去不復返, 而上海的人與事都已成往事。本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相對無窮的宇宙,人生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而幾個姑娘都只不過是漂泊到此,偶爾相遇又各自散去,繼續她們的漂泊。特別是許豆豆,她從來就沒有一個安穩的家。

小時侯,她放學回家,發現父母已隨家成為一片灰燼,她漂到了好心的曹奶奶家,在大學與賈心照相戀也未能成家或進入他的家,離開她所教的中學時,沒有了曹奶奶的家,就更不能算是有家了。 因此,豆豆的漂泊命運和不斷地追尋就早已註定。

其實,人本身就處於不斷地漂泊與追尋中,尤其是現代社會,人被永恆的追求和無盡的慾望所支配,每一次的追尋都意味著一次身與心的漂泊。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二、人生遭際中的宿緣感

先是許豆豆放學回家後再也找不到家,成了孤兒,雖被好心的曹奶奶收留,但老尼姑二師傅說“豆豆是個禍根”,害了父母又害了曹奶奶的兒子強強。曹奶奶也是命運坎坷,年輕時遭遺棄,一個人拉扯兒女,苦了一輩子,她慈愛而又無奈,無力教養好孩子又改變不了他們的命運。曹奶奶的女兒云云出嫁時,豆豆感覺大喜可不是什麼日子,因為曹奶奶說過:“男人很容易變心的”。

這一切都有一種極強的預示性,命運已經註定,人們很難改變些什麼。人就只能按著各自的命運軌跡運行,而且後來多已應驗。相信緣分,這幾乎是始終貫穿著豆豆與每一個人的相遇與分離中。

豆豆與大學同學賈心照可謂真心相愛,但因家庭背景有太大差別而遭到賈心照母親的反對。這位圓滑老練的母親不動聲色地對他們說:“以後你們能不能走到一起,那就看你們的緣分了。”他們的愛情純潔而又脆弱,單只是一個母親的阻撓,用軟刀子殺人,便使他們各奔東西。幾年後雖又相遇於同一個城市,但終究舊情難續。

那位與豆豆通過橡皮泥戲劇性地得以相見的橡皮泥博士陳果,與豆豆見面後分手時也相信“是我的跑不掉,不是我的,強求不來”,一切“隨緣”,於是他們就隨了“緣”,之後再也不曾相見。

豆豆與螞蟻的相識相戀,在千萬的網友中,難道不更是因為“有緣”?就連後來住進地下室的王姐,不也相信他們一見如故是“緣”,聚是緣,散是緣,聚散隨緣。他們相信命運,相信緣分,他們都沒有過多地與命運和緣分抗爭,用心去維繫因緣而生的感情。而幸福畢竟不是從天而降的,因此,人物的悲劇,情緣的錯失,就在所難免了。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三、理想追求的飄渺感

許豆豆離開上海,不僅僅是一種逃離,更多的是為了追尋。她從小失去父母的呵護,相依為命的曹奶奶也撒手而去,與男友賈心照的分手,任教的學校又讓她的尊嚴受到傷害,她感到命運多舛,前途飄渺,無家可歸,無情可依,於是她來到從小就嚮往的北京,開始了漂泊與追尋。

好在現代科技似乎為人們情感的渲洩與交流提供了一種方式,許豆豆還在上海時就混跡於網壇,相遇那個虛擬人螞蟻倒也打發了許多無聊的時光。也許所有的追尋正因此而更加虛無飄渺,心底的渴盼卻更加強烈。如與橡皮泥博士陳果的相遇,就是兩個寂寞靈魂的遊戲。

按照常理,對待這樣一塊無意中發現的橡皮泥,一般人會一笑棄之,或者根本不會注意到。 如果說注意到這個小圓球並無意中捏碎是出於好奇與巧合,那麼深夜裡還撥通這個電話並引出一些故事並與橡皮泥博士見面就是有意而為的了。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豆豆的這些作為並不完全的如小說所交待的,是出於一個網絡寫手、自由撰稿人“渴望弄清這張紙後面的故事”,而在於她確實是很寂寞,一直以來“潛意識渴求一份未知的浪漫的邂逅”。 她一直在尋找著什麼,工作、友誼、愛情、理想、抑或是一個家?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所有的都是未知的,她也時常處於一種迷惘中。

她渴盼,她追尋,又因為受到傷害而不斷地抵制多種誘惑。她要擺脫的東西似乎無處不在,她本想逃離讓她觸目傷懷的上海和與之相關的往事,可是網絡使螞蟻無處不在,在四處找工作時又與初戀情人巧遇,她多麼希望賈心照就是她停靠的“站臺”。或許她要追尋的其實就是她想擺脫的。

還有來自成都的小曼,來去匆匆的韓娟娟,相信她們一定都在找尋著什麼,但都沒有明確的結果。幾位飄泊的過客,幾個寂寥的靈魂,執著而又縹緲地追尋著,精神渴望有所依託,執著的追尋終究跌落於縹緲的夢中。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四、愛情歷程的疼痛感

經常有人說只在乎曾經愛過,而不必真正擁有。其實,這只是無奈的灑脫,像許豆豆,愛過了又愛過,雖甜蜜而又浪漫,卻是更加疼痛。先說賈心照,他們在大學校園裡相愛,都不在乎彼此的家庭出身,純潔浪漫,但就是這純潔的愛情,經不住現實的風吹草動。許豆豆為了維護她的自尊,也為了避免給戀人帶來更大的傷害,而賈心照也不能不顧及生他養他的母親的情感,他們因此而失去相伴到老的緣分。

而後來兩人邂逅在北京時,螞蟻已開始走進許豆豆的生活,許豆豆儘管內心還保留著對賈心照的愛,決心留下來。但這時,昨日的純情已不在,賈心照更加成熟,後悔沒有出國,還想相互考驗一下對方,這一來,付出了錯失再續前緣的代價,美好的初戀到此便完全告一段落。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許豆豆闖蕩北京,的確如她所願,經歷了她渴望的浪漫的邂逅,她不僅偶遇了初戀情人賈心照,網上戀人也從網絡走到現實中來。許豆豆最終選擇了網上戀人螞蟻,這中間經歷了痛苦的掙扎與考驗,螞蟻無疑是可愛的,他的才氣讓眾多不同網壇的網友傾倒,他果斷得有些霸道的愛讓許豆豆無法抗拒,他突如其來後又突然離去,虛幻而又真實,善變而又執著,他的魅力撞得許豆豆心痛而甜蜜。

可許豆豆遠不是那般果決,她曾經受到傷害,她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壞女孩,她在兩個男孩之間掙扎徘徊,即使確信自己已經愛上螞蟻時,仍然在理智中抑制誘惑。她甚至在一種遊戲心態中百般考驗螞蟻,對螞蟻的獻身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報復賈心照,是遭受又一次打擊後渴求墮落的需要。

漂泊的靈魂急切尋找依賴,卻還是固守神聖而又保持變相的自戀,當她下定決心嫁給螞蟻,給自己一個歸宿時,螞蟻卻再也沒有回來,儘管她堅信螞蟻一定在塵世的某個地方,螞蟻最終停泊在了許豆豆的信念與幻覺中,在心底的呼喚中。

《愛情豆豆 》:雖無法左右命運與緣分,但仍在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結語:

《愛情豆豆》是一個個現實與記憶片段的組合,這是一場千古不變的愛情故事,人物真實而又模糊,鮮活而又虛幻,青春流浪主題也正好符合了現代人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及對成功與愛情的遐想與渴盼。網絡是人物工作、生活、情感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愛情感傷而又浪漫,打動人心但並不猛烈撞擊。

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悲情主義色彩,無奈、迷茫、失望與痛苦,但又不令人墜入絕望,畢竟人世間還有令人回味的真摯的愛情和友情,還有超越親情的情感,她們雖無法左右緣分與命運,但她們仍在不斷地追尋更美好的生活,而不幸的命運與遭際也沒有讓人喪失善良的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