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文丨圖圖爸爸

大家在生活中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有些時候突然會盯住某一個東西,腦袋裡一片空白。

在別人看來就是一種痴傻的狀況,實際上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發呆。

雖然說發呆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會考慮孩子發呆是不是太過內向,甚至認為孩子這種愛發呆的情緒,已經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成長。

所以,會進行訓斥、打罵,讓孩子改變自己的性格,這樣的方式真的正確嗎?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鄰居家的孩子文文是一個比較乖巧懂事的孩子,可是每次和他父母聊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愛發呆是他身上的一個特點,這也讓父母都感到十分的憂愁。

有些時候孩子一個人坐在那裡,爸爸媽媽也會訓斥他們:“看到叔叔阿姨你怎麼都不知道招呼一下?”、“每天都知道坐在那裡,也不知道去活動活動,看你現在情商那麼低,長大以後怎麼辦?”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可能會瞬間被驚醒,而且眼神裡表現出來較為柔弱的狀態。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01孩子愛發呆,真的是因為比較內向嗎?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之中,總覺得所謂的發呆就是一個內向的性格情緒,畢竟這種內向的情緒是影響到人的成長。

我們現在也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高情商、高智商的存在,而內向孩子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發展從而導致孩子出現問題。

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發呆父母也會從中教育,可是大家應該明白的是所謂的發呆,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 發呆≠內向

發呆其實僅僅算得上是孩子一種無意識行為,也就像是我們在被某一個事物吸引之後會表現出來的情形。

可能有一部分人會向別人積極介紹,但是這類孩子卻是較為沉默,內心在思考。

  • 發呆≠沉悶

父母覺得孩子發呆就是不太喜歡熱鬧的情景過於沉悶,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或許你詢問那些喜歡發呆的朋友,他們會告訴你自己的思想活動有多麼的活躍?在自己的思想世界之中,到底有多麼豐富多彩的東西。

  • 發呆≠無意交流

確實在發呆過程之中,孩子無法和別人展開較為融洽的交流活動,但是這並不是一種無意交流。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把所謂的交流,侷限於人與別人之間的交流,實際上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也是比較重要的。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02孩子發呆的情感裡,藏著他本人的專注力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喜歡發呆,一定不要用打罵訓斥的方式去對待他們。畢竟對於孩子來說也有他們自己的小世界。

而這種所謂的發呆,其實還暗含他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特點,最為重要的可能就是他們能夠專注於某一件事物有較強的專注力。

✔孩子有精力集中的意願

一些父母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會說“這孩子是有多動症,老師每天給我打電話說要退學”這其實就表現出來很大一部分孩子其實無法集中自己的經歷到某一件事情上。

因為在他們現階段,其實是屬於一種比較好玩的狀態,會被周圍各式各樣的東西吸引。

而這種能夠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某一處的孩子,也顯得較為優秀,算得上是比別人贏在了起跑線上。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發呆的過程之中,其實孩子有一個自我的沉澱,如果大家懂得引導孩子的情緒,也會讓他們變得更為沉穩,因為這種本身思考的活躍性會促使孩子慢慢的從感性向理性發展。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自我的空間感

很多人總是喜歡熱熱鬧鬧的,和別人親近會讓他們感到開心愉悅,但還有一部分孩子喜歡有自我的空間感,每天回到家裡面可以坐在沙發上自己一個人玩。

或者說爸爸媽媽在一旁聊天,他也可以自顧自的和自己玩耍,這種對於自我空間感的把握是很多人長大都無法適應的,也表現出來他們的獨立能力。

而發呆其實就是孩子給自己的心理創造一種自我空間感,作為父母應該考慮,這對於他們的重要性。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03孩子發呆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正面影響呢?

那麼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其實發呆可能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總是會讓孩子變得過分沉悶,而經過一些研究,我們可以瞭解到孩子發呆會有一下正面影響。

①適當的放鬆讓大腦,讓孩子有休息的時間

有一部分人在發呆的時候確實會思考很多的東西,但是有些孩子也僅僅只是盯住某處。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的大腦是放鬆的,我們每天被生活之中各式各樣的東西衝擊,自然而然表現出來比較緊繃的感覺。

特別是在家庭之中,孩子和父母的相處也會讓孩子有異樣的情緒,如果大腦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也不會促進他們的腦部發育,這種適當的放鬆對於大腦確實較好。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②無意識的想象鍛鍊孩子的思維

可能很多人都明白在發呆的過程之中,人的思想是處於一個較為變換的狀態,而這種所謂的無意識想象,也對於孩子來說有很大的作用。

孩子本身就是比較有創造力想象力的存在,加之這種無意識的想象,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

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打斷他們,還有可能影響到他們本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③喜歡發呆的孩子更懂得沉默是金

就像我們上面所分析的,對於那些喜歡發呆的孩子來說,他們在生活之中表現出來比較沉默內向的狀態。

但是他們的思維是較為活躍的,只是外在表現,以及他們的性格展現給人的這樣的感覺。

所以,為什麼我們發現孩子喜歡發呆要進行訓斥打罵呢?大家也都明白“沉默是金”的道理,如果孩子有這樣的特徵,父母應該選擇偷著樂,並且進行一定的培養。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04聰明型父母這樣做,讓孩子在發呆同時更好的成長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其實有些時候父母的教育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不是孩子自身的努力。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內向的情緒,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聰明型的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更好的發呆,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

1)不輕易的去打斷孩子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將精力集中於某一件事情之中,當時有別人進行打攪那麼自然而然會對這個事情的持續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孩子在發呆過程之中,他們希望自己可以沉浸在這種感覺中,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的去打斷孩子。

當一種較為消極或者暴躁的情緒影響到孩子,他們下次表現出來的狀態,就不會像我們所想的這樣,而是從沉默轉向為暴躁。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2)不訓斥謾罵孩子

父母親是對於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也應該知道孩子出生之後,和父母相處最多,父母的評價對於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而這種訓斥謾罵夾雜著對孩子的體分析,其實就已經影響到了他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所選擇的思考方式。

當我們發現孩子喜歡發呆的時候,應該去了解他們本身內心所想,和孩子進行一定的探討,而不是以大人的經驗來判斷孩子行為的錯誤。

3)給孩子發呆的時間

孩子自然有自己做事情的選擇,父母也不應該過多的干涉,當孩子對於自己的所有事情有一定的安排之後,父母需要去遵照他們的時間計劃表。

就算孩子再發呆,父母也不應該以“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的理由來搪塞孩子,甚至對他們進行訓斥,或者更改孩子的計劃,耽誤他們發呆的時間。

這樣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或許你就將一個聰明的孩子扼殺在搖籃之中。

孩子總愛發呆並不是笨,背後隱藏著優秀的潛能,父母別輕易扼殺了

4)讓孩子有自己的小空間

孩子在小的時候,其實也應該有自己的空間,而孩子表現出來喜歡發呆,或許就是他們思想上的獨立。

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千萬不要以一個管理者自居,更應該以引導者自居,畢竟對於孩子來說,成長長大是自己的事情,父母所能提供的幫助也是有限的。

當孩子有自我空間之後,他們會明白自己在當下應該做什麼事情,而這種發呆的過程就是他們對於這些事情的思維過程,難道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獨立嗎?

寫在最後:

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他們會出現各種各樣讓父母感到煩躁的習慣,或許在父母看來這都是一些壞毛病需要改正,但是我們應該從孩子本身的狀態和性格,以及各個方面來進行考量。

而不是隨意的去對他們說“你不能這樣做”,“你這樣做你未來就不會成功”,這看似是為孩子好,但實際上從小就已經將他們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特徵扼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