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瑶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 ——四A景区县城金秀介绍

2018年9月26日,“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对符合基本条件的地区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并颁发牌匾和证书。金秀瑶族自治县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广西首个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县份。只有符合“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舒适’的月份不少于3个月,年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不低于1000个/cm3,年均AQI指数不大于100,旅游设施齐全、服务管理规范"等基本条件的区域才可以申报“中国天然氧吧”,而每年能获此殊荣的地方并不多。

金秀地处广西来宾市东部,位于桂中腹地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19.35万亩,耕地面积1.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7.34%,稳居广西首位,是仅次于西双版纳的全国第二大物种基因库,被专家誉为“万宝山”及“碳库、水库、氧库、物种基因库”。2017年,该县空气优良占全年比例为100%,全年“舒适”月份长达7个月,全年空气质量均达优良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年平均每立方厘米1383个以上,青山瀑布景区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万个以上。有“广西最大水源林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称号。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最大水源林区……走进金秀大瑶山,峰峦叠翠、峡谷云海、流泉飞瀑、山岳湖光随处可见,宛如一幅纤尘不染的山水画卷。一个个“国字号”金招牌叠加于身,让这个中国成立最早、瑶族支系最多、瑶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瑶族自治县,以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在广西独树一帜,并享誉全国。

金秀所处位置正是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植被茂盛,气候温和,温润多雨,是广西最大的水源林区,境内水源涵养丰富,境内发源的河流有25条,河流小而长,河网密度大,切割深,曲折多,落差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其中莲花山、圣堂山、猴子山等就是主要水源发源地。

金秀县委、县人民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确定了“林业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具体的工作上,着力抓好森林保护工作,坚持把林业作为金秀的母本产业,依托林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水电产业、旅游产业、工业(药业)。抓住自治区把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列为全区六大精品旅游区进行重点建设的契机,高起点高标准,抓好“三圣”(圣山:圣堂山;圣水:长滩河;圣都:世界瑶都)景区的建设,着力打造中国旅游名县。

金秀大瑶山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植物种类居广西之首。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二级保护17种,国家I类珍贵树种4种,II类珍贵树种11种。陆栖脊椎动物373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二类保护动物22种。昆虫资源也极为丰富,有21目168科570属853种,其中珍稀种类有14种,有些系属我县首次发现。专家认定,金秀是广西最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是重要的天然植物园,也是广西乃至全国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有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蜥”和世界植物活化石“银杉”。经科学家鉴定,金秀县还有 27科、83属、144种大型真菌。

产品有灵香草、八角、香菇、玉桂、甜茶、山苍子、天花粉、茶叶、木耳、黄笋、蕨草、绞股蓝等。八角、香菇、灵香草、玉桂、绞股蓝不仅闻名全国,还远销东南亚,甚至欧美各国。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金秀县“中国八角之乡”称号。

矿产资源有金、铜、铅锌、重晶石、花岗岩、彩色大理石等十余种,蕴藏量十分丰富,开采潜力巨大。

“近年来,金秀利用大瑶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的特色农业,坚持‘山内乡镇重点发展茶叶产业,山外乡镇重点发展水果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朝特色、规模、品牌、质量、效益五个方面努力调优结构。”2014年,金秀水果种植面积近5万亩,成为山外乡(镇)最重要支柱产业。头排镇水果核心示范区总面积达2000亩,鑫之海等水果专业合作社增至17个。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居住有瑶族、壮族、汉族等民族。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五个支系,是瑶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

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 “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提到的42个著名产茶区之一。民国《象县志》评象州茶“其特佳者,中平有青山茶,色黄绿,味香滑;金秀县大樟乡有东温茶;瑶山中有瑶茶,微红,极促消化,隔宿其味不变”。其中所指的“青山”、“东温”、“瑶山”等地名,均在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另有罗香乡罗运村所产白牛茶,清朝年间,官府曾进贡皇上,颇负盛名,当地群众将采制的谷雨茶细心保存,用于治疗痢疾和咳嗽等病。近年来金秀县境内陆续发现大量原生态野生茶群落,资源丰富、品种稀特。据有关专家研究,金秀县有些年限长久的古茶树年龄达几百至上千年,属乔木、半乔木型,大、中、小、叶种均有,极具有研究开发价值。

近年来,金秀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围绕特色产业,提出了“山外乡镇发展水果产业,山内乡镇发展茶叶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加快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