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之冠《古詩十九首》,篇篇情深字字珠璣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作者和名稱已不可考,每首詩歌都以首句為標題。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這組詩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今天我們一起來深入瞭解其中八首吧~

五言之冠《古詩十九首》,篇篇情深字字珠璣

古詩十九首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詩歌。妻子攀折下庭院裡最美麗的一朵花,想要送給遠行的丈夫。花香溢滿袖間,可山長水闊,人來人往,花兒無法送到愛人手裡。

古詩十九首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此詩主要抒寫女子對相愛的男子(或丈夫)的各種疑慮與哀傷,表達了女主人公對純潔愛情的嚮往。

全詩運用比喻與反問手法以及心理描寫方法,情感豐富,層次清楚,結構嚴謹。

五言之冠《古詩十九首》,篇篇情深字字珠璣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人抓住銀河、機杼這些和牛郎織女神話相關的物象,借寫織女有情思親、無心織布、隔河落淚、對水興嘆的心態,來比喻人間的思婦對辭親去遠的丈夫的想念之情。

全詩想象豐富,感情纏綿,用語婉麗,境界奇特,是相思懷遠詩中的新格高調。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行行重行行》描寫了一個女子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是漢末歲月中的相思離亂之歌。其中「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一句,至今仍然在廣泛使用。

丈夫遠行了,道阻且長,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我就這樣思念著你,日漸消瘦,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悠悠歲月中,不知有多少這樣的悲歡離合在上演。

五言之冠《古詩十九首》,篇篇情深字字珠璣

古詩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此詩通過皎皎明月抒發主人公的愁思。其主題有兩種解讀:一說塑造了一個久客異鄉、愁思輾轉、夜不能寐的遊子形象;一說刻畫了一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的閨中女子形象。

皎潔明亮的月光,照到了我的床幃上。我憂愁得無法入睡,披衣起來,在屋時徘徊。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一個人出門的愁苦,誰能理解呢?無法排解憂愁的主人公回到房間,眼淚沾溼了衣裳。
古詩十九首

今日良宴會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

「今天的宴會,真是太棒了」這就是本詩的主旨。主人公在宴會上,聽到一首美妙的樂曲,十分開心。只有知音才能聽出其中真意,很少有人說出來。

接下來引申出對人生的思考:人生一世,像旅人,像塵土,不要因貧賤而常憂愁失意。

五言之冠《古詩十九首》,篇篇情深字字珠璣

古詩十九首

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這首詩以奇妙的思致,抒寫了一位思婦的驚喜與想象。

客人風塵僕僕,送來了「一端」(二丈)織有文彩的素緞(「綺」),並且鄭重其事地告訴女主人公,這是她夫君特意從遠方託他捎來的。女主人公不禁又驚又喜,喃喃而語曰:「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一端文彩之綺,本來也算不得怎樣珍貴;但它從「萬里」之外的夫君處捎來,便帶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那絲絲縷縷,包含著夫君對她的無限關切和惦念之情。

古詩十九首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在《古詩十九首》中,有人說這首最為悲酸,詩中描寫了一個潦倒失意之人的悽苦。

全詩融情於景,語言形象生動,風格樸素渾厚,運用典故以及比喻、寄託等手法,從高樓寫起,以高飛作結,當中交錯描畫絃歌之聲及聽者感受,寫得縹緲空靈。

為何孔雀東南飛?
因為西北有高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