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滨海军区八路军攻打灵山堡据点战斗经过情况

自从日军侵占日照,开始在海州青岛公路傅疃河桥北和灵山堡附近设立据点以来,抗日军民不论是八路军正规部队,还是地方部队日照县警备团,武工队,区中队,瞅准战机,多次进行袭扰和围攻,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士气,并最终拔除了灵山堡日伪军炮楼。

关于拔除日照灵山堡日伪军炮楼收复奎山夹仓情况,至少查到七种资料有记载,但基本情况一致,但时间、人物却不相同。

文献记载滨海军区八路军攻打灵山堡据点战斗经过情况


1985年《日照今古》第二期编发的《日照兵事辑要》(征求意见稿)和1995年《日照文史》第六辑编《日照兵事辑要》都记载:

1944年9月24日,滨海六团及警备团各一部,拔掉灵山堡敌据点。激战两夜,守敌别风格突围逃走,7名由涛雒来援日军被歼,据点亦被民兵和群众拆除,9月29日,乘胜收复夹仓。”

文献记载滨海军区八路军攻打灵山堡据点战斗经过情况


2015年7月出版的《烽火日照》记载:“ 1944年9月24日,滨海军区六团及警备团各一部协同作战,拔掉日照县灵山铺(埠)日伪军据点。激战两夜,守敌别风格突围逃走,7名由涛雒来援的日军被歼,据点亦被民兵和群众拆除。

9月26日,滨海军区六团一部配合警备团攻克了日照县夹仓日伪据点。”

1942年3月,冒自强从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政治部敌工科分配到海赣独立团政治处敌工股,由股长张圣贵带队去日照县涛雒区开展工作。

2007年出版的《日照烽火录》第三卷,刊有他的回忆文章《我在日照工作的回忆与怀念》,文中提到:1944年9月,滨海六团及该团一部拔

掉灵山堡敌据点,29日乘胜收复夹仓。

1994年11月出版的《日照市志》对此没有记载。

2012年出版的《牟家小庄村志》对日军在傅疃河桥北设据点、在灵山堡建炮楼以及同日伪军作斗争,配合八路军围攻拔掉灵山堡日伪军炮楼等情况,作了生动详细的记述,但时间记载却不同:

“1939年6月1日,日寇对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日海军登陆侵占石臼所,占领日照城、石臼所,四边要道、要点被抢占,傅疃桥头也驻扎日寇。

牟家小庄村党支部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组织村内群众进行反“扫荡”,组织抗日武装,干扰日寇欲在傅疃河桥北头设立据点(碉堡)的企图。

1940年2月,日军在傅疃河桥北头安设据点,胁迫牟家小庄村人去做劳役,修筑木桩石板桥梁(初期的傅疃桥)、筑碉堡。共产党员混入劳工内搜取敌情,及时将情报送出,由王均彩做信息传递员。

牟家小庄村西部的丘岭谓之西岭,亦曰灵山堡。1939年日军侵占日照后,发现灵山堡是一处绝好的制高点,四面是平原地带,可以有效地控制东面的海青(江苏海州至青岛)公路,欲在此修筑炮楼。

牟家小庄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对其进行了强力遏制,使修建工程延缓进行,一次次配合区工队与灵山堡一带军民连续打退企图在灵山堡安设据点的敌人,牟家小庄党支部号召党员、发动群众观察敌人活动动向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快速与区工队联系,区工队由尹世乐(牟家小庄人)引领队伍,不断对敌人据点进行偷袭、打击。1943年3月给日、伪军重创一次。

1944年11月3日上午,牟家小庄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配合八路军滨海军区六团和警备团对灵山堡炮楼日军的行踪侦查围攻,涛雒据点的7名日军离开据点打猎兔子,向北一路经过高兴庙、辛庄子等解放区边缘村庄移进。由于感觉其行迹可能被我军发现,为避免被歼,便退入伪军驻守的灵山堡炮楼内,当时灵山堡炮楼驻有伪军王睦来(音)小队约30余人。我军采取围攻、佯攻、打援等作战攻势,牟家小庄村做为作战指挥地,党支部做了积极的配合

碉堡在灵山堡制高点,因此围攻战斗难度很大。我军一次次引爆,但是仍然未能炸开炮楼。后改变了作战方案,用“引蛇出洞”的智取战术。

敌人中计,于第二天即11月4日午饭后开始突围。出炮楼向东猛窜,沿牟家小庄村西门外(当时牟家小庄筑有圩墙)弯弯曲曲的沟壑,向南欲奔夹仓据点。我军死死地挡住他们的去路。4名日军当即毙命,2名日军在逃窜中继续与我军交火,一名被我军击毙在牟家小庄村西南,俗称“坨林前”地块,伪军死亡人数不明,仅1名日军和几名伪残兵逃回涛雒据点。

我军攻占了灵山堡炮楼,当晚将其彻底拆除。战役中,由于敌人武器装备优良,火力太猛,阻击战使六团多名战士负伤,十几名战士牺牲。牟家小庄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做好伤员的救治工作。

11月5日,外围的日军围剿了牟家小庄,将民众集结到村南,威逼村人交出战事参与者。牟家小庄党支部在战后就预料到敌人不会善罢甘休,提前做了安排,并由村里享誉闻名者,与是时给日军做翻译的孙某(邻村人)议定应对办法,在全面的周旋下,免遭日军的屠杀。后孙翻译因此而立功。

2008年12月11日,日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在牟家小庄隆重举行市级党史教育基地“日照县委城南活动中心遗址”标志碑暨日照经济开发区县级党史教育基地标志碑揭幕仪式。专门为市级党史教育基地“日照县委城南活动中心遗址”、 县级党史教育基地“中共牟家小庄党支部旧址”和

“灵山堡战斗旧址”标志碑揭幕。”

2015年山东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写的山东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丛书《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记载是迄今为止最为详细权威的,但只提到灵山堡东侧村庄,即现在奎山街道牟家小庄、东石咀子和岭二头村,未提及灵山堡西北侧和西南侧现在的高兴镇合庄和丁家大村,治史者不应选择性遗漏,警备团高兴区中队的参战,即是最好说明。

文献记载滨海军区八路军攻打灵山堡据点战斗经过情况


书中记载: “灵山堡战斗旧址位于日照经济开发区西部的灵山堡丘陵,地处开发区奎山街道和岚山区高兴镇交界处,开发区境内分属奎山街道牟家小庄、东石咀子和岭二头村三个村所在。

1939年日军侵占日照后,发现灵山堡是一处绝好的制高点,四面均是平原地形,可以有效地保护东面的海青公路不受来自西面解放区的攻击,于是动工修筑灵山堡炮楼。炮楼有3座碉堡,占用土地约100亩,1942年冬建成。

1944年11月3日上午,日军涛雒据点有7人离开据点打猎兔子,向北一路经过高兴庙、辛庄子等解放区边缘村庄。

由于感觉其行迹可能被八路军发现,为避免被歼,于是向东退入伪军驻守的灵山堡炮楼,以保障安全,并吃午饭。当时,灵山堡炮楼驻有伪军王睦来(音)小队30多人。

八路军滨海军区六团侦察到7名日军的行踪,当天下午,立即以三营1个营的兵力包围灵山堡炮楼。三营以七连围攻炮楼,九连打援,八连为预备队。地方部队日照警备团也参加了围攻,其中日照警备团高兴区中队30多人配合七连开展佯攻。

虽然伪军装备低劣,但日军配备有机枪和钢炮,火力较强,因此围攻战斗难度较大。八路军一次次引爆炸药,但仍炸不开炮楼。

指挥员查明情况后,立即改变了作战计划,放弃强攻,采用了“引蛇出洞”的智取战术。敌人中计,于第二天午饭后开始突围。

日伪军以猛烈的火力,出炮楼向东猛冲,并沿牟家小庄村西门外(当时牟家小庄筑有土围子和城门)弯弯曲曲的沟壑,向南直奔夹仓据点方向撤退。

日军和伪军的撤退路线不一致,日军走沟底,伪军走沟上。八路军把目标放在7名日军身上,担任预备队的八连与日军猛烈交火,死死地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由于敌人火力太猛,这次阻击战使六团牺牲了十几名战士。附近夹仓据点的伪军被激烈的战况所震惊,吓得弃城而逃。

此时,日军已有1人腿部受重伤,弹尽粮绝的4名日军决定自杀。在牟家小庄村南,日军抱起一颗炮弹摔在地上,使其爆炸,4人当场毙命。另有2名日军被击毙,仅余1名日军藏到麦子架下面拼命逃脱,和剩余的伪军一起逃回涛雒据点。

八路军攻占灵山堡炮楼的当晚,即将它彻底拆除。至此,灵山堡炮楼围攻战斗胜利结束。此战共消灭日军6人、伪军16人,彻底拔除了灵山堡炮楼,极大鼓舞了日照抗战军民的斗志。

2008年12月11日,日照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在此竖立灵山堡战斗标志碑,碑长120厘米、高80厘米、厚15厘米。”

《日照兵事辑要》记载:“ 1944年7月上旬,八路军滨海军区二十三团、六团各一部,配合警备团在日照发起局部反攻。六团一部并高兴区中队强攻平台、灵山堡据点,均为奏效。”

滨海军区第二十三团,原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五团,1941年2月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后该团为第三师第八旅二十三团,1943年10月调入滨海军区为滨海军区第二十三团,团长为胡继成,政治委员王德贵。

滨海军区第六团,1943年3月由原115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改编而来,团长曾国华,政治委员刘西元。

《日照烽火录》第二卷,刊有牟野云回忆文章《拔掉灵山堡敌伪据点之见闻》,文中开头提到,1944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我警备团一部在主力部队老六团和区中队配合下,经过一昼夜战斗,干净利索地攻拔了灵山堡敌伪据点。伪军窜逃,鬼子被全歼。

《日照烽火录》第四卷,刊有牟野云1986年写的回忆文章《王明俊遇敌脱险境》,文中提到,1944年8月下旬一天,日照敌工总站站长王明俊来到牟家小庄牟野云家住宿。第二天早饭后,突然闯进来两个身着绿军装,头戴伪军帽,手持张着大机头匣子枪的两个人,搜查是否住过八路军,幸被牟搪塞过去。事后,判断是灵山堡据点伪军队长别风阁和他的随从

上述资料攻打灵山堡战斗时间有9月24日和11月3日两种记载。收复奎山夹仓时间有

9月26日和9月29日两种记载。据守灵山堡据点伪军队长有别风格和王睦来两种记载。

个人认为,1944年9月24开始攻打灵山堡据点据点里伪军队长是别风格,9月29日收复夹仓。


1985年《日照兵事辑要》(征求意见稿)还记载:“1948年1月5日,日照县夹仓乡还乡团丁履业、丁孟详等人,突袭盘石庄、合庄,抓盘石庄农会主席李其聚、合庄公安员张纪爱等12人,抢走步枪4支。”这是日照唯一记载此情况的红色记忆资料。

日照县公安保卫工作历史资料长编》记载,1943年11月,日照县公安局局员苏寿荣(男,1900年生,籍贯碑廓大朱曹一村,1937年3月参加革命)在合庄牺牲。

通过上述资料记载可以看出,自抗日战争日军侵占日照县城起至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最后从石臼所败逃,傅疃河桥和灵山堡周边沿海村庄,始终处在敌我斗争的前沿,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党领导抗日武装和群众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