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文明”進階,是精準防疫的自信|澎湃社論

“口罩文明”進階,是精準防疫的自信|澎湃社論

評論君說

小小口罩的背後,是中國抗疫大戰的波瀾起伏,是我們的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也折射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律負責。

“口罩文明”进阶,是精准防疫的自信|澎湃社论

不是所有場合都需要戴口罩!我們終於等來了這句話。

3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其中明確:“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建議不戴口罩。”在印發這份指引的通知當中,還明確提出“做好防護前提下,合理地減少過度防護”。

這是一份技術指引,也是中國在與新冠肺炎激烈搏殺兩個月之後,做出的精準公共防疫決策。對新冠肺炎的傳染路徑、防疫手段,中國人多了一份曙光在望時的篤定和自信,才有了這份“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建議不戴口罩”的科學指引,才有這份精準實施防疫措施的自信。

1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明確提示“一定要戴口罩,提倡口罩文明”,到這次“做好防護前提下,合理地減少過度防護”,短短60多天的時間裡,口罩文明的內涵發生了一輪“否定之否定”。從一開始心存抗拒、不願意佩戴,到恐慌性地四處蒐羅,再到口罩銷售下發到社區登記,再到它成為單位復工的標準勞防用品。在疫情最緊迫的那段日子裡面,N95口罩成為全社會的硬通貨,多地政府要求領導幹部原則上不佩戴N95口罩,把這些寶貴“鎧甲”留給衝殺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小小口罩的背後,是中國抗疫大戰的波瀾起伏,是我們的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也折射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律負責。

在那些灰色的日子裡,口罩有一種“長在我們臉上”的感覺,很多人擔心過:這口罩要戴多久?但是,正是之前無數人的付出和堅守,才等來了抗疫大戰的曙光,等來這份久違的“自由”,讓我們為之前自己的自覺、“屏牢”點一個贊。

當然,這份技術指引並不是一份“脫口罩令”,疫情還沒有結束!不要錯誤地解讀。《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同樣明確: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在中、低風險地區,建議應隨身備用口罩。

甚至,這份《指引》也不是單方向的“放鬆”,也有收緊的地方,其中明確提出: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作為“重點人員”,“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外防輸入已經成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對入境人員還需要口罩防護升級,像之前個別入境人員居家隔離期間不戴口罩、外出跑步,這是絕對不允許的,這種不負責的行為必須受到嚴肅的懲戒。

白衣戰士們正收起戰袍,陸續從湖北迴家,一個晴川歷歷、芳草萋萋的春日武漢正在迴歸。櫻花在開,楊柳已綠,口罩也到了不必處處都要戴的階段,春天真的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