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创作的点子有没有大小之分?

俗世琴音


没有,创作中经常说以小见大,写作时接地气,写身边人的故事,但是故事种种细节往往是时代的烙印,是特有的痕迹。这些细节越丰满,故事越真实,越让人信服,这个故事越出彩。很多小说开始写作的时候,不过都是小说家的灵光一闪,就看选取素材的哪个闪光点来写。我的一部小说就是基于一个很平常的素材,一对姐妹,姐姐在北京读书,读了研究生。妹妹在地区读了中专,妹妹已经嫁人生子,姐姐还在北漂。我在这个很平常的素材下,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就是基于对姐姐生活的反思,这个高学历意味着成就吗?妹妹平凡的生活,也许是姐姐北漂后所向往的真正的幸福。我觉得这就是抓生活中小素材闪光点的一个例子。


远山白云乡


昨天晚上同事把她创作两张藏书票,发给我看,我看着藏书票编写了这个故事,经同事同意,分享给大家。

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和妈妈相依为命,她家非常贫穷,但是小姑娘非常善良,她和妈妈住一间屋子,旁边是一间柴房住着小鸟一家人,有爸爸妈妈还有即将出生的两个孩子,小姑娘每天在院子里和小鸟一起嬉戏,精心的喂食喂水,可是有一天刮风下雨,把那间柴房刮倒了,一只鸟蛋摔破了,小姑娘伤心的哭了,把另一只鸟蛋捡回来放到自己和妈妈屋里,给他们做好窝,精心的料理,过了一些天,一只小鸟出生了,小姑娘和妈妈还有小鸟一家三口一起生活,有一天小鸟一家飞走了,小姑娘非常失落,过了一个月,小鸟一家回来了,每只小鸟嘴里叼着一粒种子,小姑娘把种子种下,日久天长种子发芽了,长大了,一颗种子长成了鲜花,满院子鲜花非常漂亮,小姑娘把鲜花做成花环戴在头上,可好看了,另一粒种子长成了一片稻田,小姑娘把金灿灿的稻米分给那些没粮食吃的人家,还有一粒种子结了个大大的南瓜,南瓜成熟了,把南瓜切开,里面的瓜子都是金子的,小姑娘把金瓜子送给那些没钱治病的人,她和妈妈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姑娘的事,被一个财主听到了,他家也有柴房,里面也住着两只小鸟和他们即将出生的两个孩子,老财主也把鸟窝捅了,也把一只鸟蛋摔破了,也学小姑娘把两只小鸟和一只鸟蛋弄自己屋里精心养着,后来小鸟一家飞走了,再后来也回来了,也叼回来三粒种子,财主高兴极了,把三粒种子种下,后来也长大了,一粒种子长了满院子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只要老财主一出门,扎的直叫唤,另一粒长成了一片野草地,把他们家的稻子地都掩盖了,他们家颗粒无收,另一粒也结了一个大南瓜,把南瓜打开,原来是个马蜂窝,把老财主蛰得抱头鼠窜。

我不知这个素材是大是小,我也不知道我的故事同事是否满意,是不是破坏了藏书票原有的美感。




无可奈何的板凳


故事创作源于生活,一个好的故事点子总是能在生活之中看见它的影子。

例如:

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弄堂,不超过一华里。

两边的屋宇大都斑驳陈旧,铺面废弃。偶

尔能见到几座翻新了的房子耸立其中,显

得很异类。

弄堂里的石板路光滑但有缺痕,垃圾在漏

水处淤积。

这是宦山街的一条弄堂。它历经百年依然如此让人想念。挑盐的人,赶马的人,上广西去贵州的人,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穿皮革制鞋的人,穿草鞋的人,穿根据地老乡做的布鞋的人,都曾经走过,然后他们有些人去了广东和四川,而有些人却去了陕北延安,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缔造了新中国,他们是共和国的元勋,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贺龙……

贺艾的老屋位于弄堂的中段。小时候他觉得弄堂好热闹,也很好玩。48年前,弄堂里的营生很多。有香烛铺,豆腐作坊,日杂店,铁匠铺,农具店,当然也有饺面铺。白天这里人来人往,晚上铺子窗口发出的光洒落在石板路上,行人方便,临时购物的人老远就能识出他要去的地方。

修了马路后,马路边修了屋,店铺跟着离开了弄堂,弄堂渐渐沉寂,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贺艾参加了工作,但老屋依旧在这里,父母还住在这里。他隔三差五要回家看看父母,陪他们吃一顿饭,聊些旧事。他曾劝父母跟他们进城去住,也曾与弟弟妹妹商量把老屋翻新。但父母始终不同意也不愿意。理由是:住惯了老屋,不想挪动。没有办法只好依父母的。

为了让父母住的舒服,贺艾把老屋里面搞了装修。改造了厨房,砌起卫生间,地面安了防滑地板砖,几间卧室都吊了顶,铺了木地板。反正他想到的都做了。虽然父母坚持不肯搞但他执拗地做了这一切,他才放了些心,但回家的次数相对少了。

他的工作比较特殊,尤其是升职后,愿意结交他的人愈来愈多。虽然他努力控制,但有些还是控制不住。他觉得自己可能陷入了某种氛围,想退出又有些不舍。他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来之不易,若不是父母含辛茹苦让他复课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现在最多在外地打工,仅仅糊口而已。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常常告诫自己要保持定力,千万别自毁长城。每一次外出应酬饭局都尽量控制酒量少说话,每一次检查工作都力求公平公正。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或多或少,他犯了规矩。每回这样后他就后悔得很,发誓下次不再这样。夜里睡觉总在床上辗转反侧,而且几天后心情才能平静。

贺艾回老屋看父母,把车停在马路上。一个人走在弄堂里,没有人与他打招呼,他总觉得后背凉凉的。他时不时往后看看,并没有人跟着。自从马路修好后,年青的把屋修开了,住这里的大都是老人,有好些屋是空着的。有时候一些流浪猫占了一座屋,生了许多小猫,冷不丁窜出来,从脚间溜过,让人伸缩不及。他加快了步伐,往老屋走去。只有进了屋里,见到父母,他的心才稍稍平静,身上也不觉冷了。父母面上的惊喜稍纵即逝,恢复了原样。父亲说你今天有空了,回来好。母亲闷声去厨房做饭。他有些尴尬。他记得这个月有二十天没有回来了。他说出差了,回来后又去扶贫点住了一星期。父亲依然说回来就好。他问父亲弟弟妹妹也冇来么?父亲说各人有各人的事。

饭桌上父亲给他倒了一杯酒,自己也倒了一口,说还是这个酒好,少喝点,养生。你在外面也不要喝那样贵的酒,米酒好。他知道父亲的用心,满口应了,心里却想这样的事由不得自己啊。

饭后他要走了,父亲说送送他,母亲拉亮屋檐下的灯。灯光下人影绰绰,他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的。他对父母说,不用送,手机上有电筒,亮的很。说着拧开电筒晃了晃,走了。

出弄口时他回头望了望老屋,檐灯正好熄了。


动向故事


我认为,故事的点子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小的点子也能写成长篇小说,时间跨度并不需很长,有的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浓缩一生,用一生的行为去解释这几分钟的影响,一个小的点如何展现出大的故事呢?

一是故事虽然小,但它可以由此引伸出大的时空和故事背景,由此对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描述和展现,很多人写故事都是如此,用一个小的点子,结果后面引发了一系故事,这个故事越弄越大,越弄越危险,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情节和故事越来越曲折和惊险刺激,通过主人翁的英勇行为,最终给故事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样的故事点子虽小,但仅是开头,以此为引子,引出的是一串串长长的大故事,一部长篇故事,这就是小点子的作用。

二是有的故事点小,但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各种故事起源,是可以引出大故事的。也就是说,一个小点子可以在里面进行扩充,任何一个小点子都可以。比如,一个人在睡觉,这个点子应该比较小了,然后,你可以扩写成,一个女人在睡觉,一个漂亮的女人在睡觉,一个漂亮的女人带着一个娃娃在睡觉,这个女人还躺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不是她丈夫,这个男人是个老男人,这个男人年近九旬,她爷爷吗?他为什么睡在她身边?这女人为什么不愤怒,为什么还跟他说话?还抱着孩子给他看?还朝他笑。

由此,可以引出非常多的故事细节出来,可以没完没了地写个不停,小点子一样引发大故事。

所以故事创作的点子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李苏章1


故事创作的点子有没有大小之分?我认为是有的。但点子有大小之分,却没有优劣之分。

你所讲的点子大小,在我看来应该可以理解为故事整体的世界观的大小,然而我认为这一点并不影响,并且也并无区别。

我们是否可以把故事背景宏大的故事认为是题中所说的点子大,相对的故事背景小的就是点子小。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找两个例子进行对比。

首先是故事背景宏大的小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金庸系列。

金庸先生的小说,故事背景十分宏大,拥有完整的故事体系,书之间的世界观也有联系,是人们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也是影视界重复翻拍的精品,是非常成功的。这样宏大的故事背景,点子很大,成为精品。

当然也有许多故事背景较小的作品,有很多,比如《简爱》

它没有宏大的世界观故事背景,描述了女主人公简爱历经波折的成长经历以及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

《简爱》相比起金庸先生的小说,世界观小的多,但是这本书永远都会出现在推荐读本上,因为此书带给读者的启示以及人生哲理并不比上述金庸作品小。

有上面两个例子不难看出,点子大小并不会影响作品的优秀与否,真正让读者感受到的,一方面是情节、文笔、人物的刻画,另一方面是你最终的落脚点,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能够把自己想表达的哲理传达给读者并使之受益。

所以,我认为这些比故事的点子大小与否更需要作者认真琢磨,用心修饰。

比故事点子大小更重要的是用心书写,真心传递。


陈二忽悠


故事创作的点子没有大小之分,只有新与陈之分。

第一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想好核心点子。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

第二我写故事的一点体会

故事是“编”出来的。当然,这个“编”,不是凭空瞎编,而是在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后,加以提炼。故事的写法,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这样几句话:三两个人物,在两三个不同的场合,围绕一个中心情节(故事核),展开两三次的矛盾冲突,最后使矛盾得到解决。

总之,谁都想把故事写得好看,使读者一

一个故事生动不生动,读后能不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往往与细节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有出色的细节描写,故事读来就生动有趣,就觉真实可信;反之,故事情节再曲折,思想主题再深刻,这故事也只能是干巴巴的,让人觉得没味道,缺少感染力。

综观我们的新故事作品,各式各样的都有。有的试图用曲折离奇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有的想以巧妙的构思赢得读者,有的则着意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而想与众不同。作者是好心,但往往好心得不到好报,读者不买账,说你虚假,说你胡编乱造,说你思想大于形象公式化概念化。


玉门爱会赢


很高兴能来回答您的问题,作家朋友!

  • 1 素材与故事的关系

写故事必然离不开素材,写好故事必然离不开好素材。这就好像一个人,故事就是这个人的外表形象,而素材就是他的涵养素质。一个人的身体很棒,但是想要过得精彩,得到别人的认可,与他自身的修养素质好是分不开的!

  • 2 故事和好故事的区别

正如题主朋友所说,有的素材“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也正好和我上面做的必须有些吻合了,食之无肉——修养不够,缺乏内涵;弃之有味——外形还不错。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灵魂的双腿注定走不远的。

  • 3 遵从内心的抉择

其实,无论素材如何,只要想写,就一定写的出来,但是这个取决于你是想写好故事还是一般故事。所以,题主最后问的“什么样的素材适合写故事,什么样的素材不适合写故事”,其实是在问什么样的素材适合写好故事。

那么,什么样的素材适合写好故事呢?我觉得是,事情的经过比较复杂,但是适合通过多条线索去阐述,多维度去还原真相的事件。

谢谢大家


溪庭常日暮


故事创作的点子,无所谓大小吧!

每个故事里了,都藏着乾坤不是?

如果,故事点子一定分大小的话,通常那些关乎民生社稷的,就是大吧!如果是个人的感情,对他人社会无关痛痒的,也许就是小。

如果,故事点子分大小,那一定和创作者的生活环境、自身素养和社会地位有关系。

另外,故事点子分大小,和创作者的着笔点、喜好有关。有的就喜欢小情小调,有的就喜欢大开大合。

小故事里藏着大乾坤,也是有不少的!

故事点子大小,真的很难分的!



金秋高阳


故事的创作无关大小之分。在于作者的功力如何 即便你写国家争霸。 群雄逐鹿 也和谐,家庭琐事是一样的,在于功利,在于细腻。在于人物和故事的刻画。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猫腻写的小说。那里面的人物刻画每个人都用三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雪中悍刀行。那里面既是小人物的刻画,也能让人记一辈子。一个跨木剑行走江湖的店小二,也和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剑仙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其故事主要是抒情戏里能够让人有感受有感慨,能够让人从里面明白好多事物就行。没有大小之分,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叫做一眼镜面鸡蛋羹 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你可以看一下。

面鸡蛋羹, 我要的是镜面鸡蛋羹。它的表面平滑如镜,可以照见人影。它滑如凝脂,侧放一把金属勺上去,就会因为自重陷入其中。它幼嫩无双,用手指轻弹碗边,就可以看到蛋面激起波纹,晃晃悠悠,摇摇欲坠,却依然能保持形状迅速恢复。” 这种文字的功力,让人看着如在眼前。



石人说事


故事的素材应有大小之分。文章所选素材无论从立意、情节还是人物的刻画,只有做到出神入化、各具特色、入木三分才具吸引力。如果再赋予传奇色彩更佳,如果平平淡淡,如记流水账似的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啦。故事的素材要有立足点,说服或教育的效果才可称得上素材……可选超常性的、可选有戏剧性的等等不一,主要还是看材料是否能为文章服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