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唐朝著名詩人李賀的《致酒行》中,他曾這樣描寫唐朝的著名宰相馬周: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但是誰又知道而在這詩歌中敢於衝撞皇帝的馬周,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呢?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因為戰亂的原因去世了,都留下馬週一人在人世間生活。由於沒有父母的撫養,也沒有親人的照顧,獨自一人的馬周生活十分艱苦。雖然家庭十分困難,但是這也沒有阻礙馬周學習的腳步。
由於從小就對自己報效國家的夢想有清晰的認識,馬周在學習上總是苦下功夫,因此十分精通儒家的書籍,成為了一名中國古代典型的讀書人。本以為憑藉自己的才華,能夠在家鄉一帶飽受尊敬的馬周卻並不是如此,家鄉一帶的人都因為他過於放蕩不羈而輕視他。於是他便離開了家鄉,獨自一人到長安求學。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並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受到皇帝的重用。而是在偶然的情況下,他所寫的文章被皇帝看到,因此受到推薦,才在朝廷中擔任官職。或許是因為在家鄉中的不受尊敬,不被大家重視,卻在朝堂中得到皇帝的賞識,馬周就越發的努力工作,以此來向皇帝證明自己。
就這樣,他憑藉著自己的才能在朝堂中站穩腳跟。在唐朝所有的開國大臣中,他對許多人都懷有敬意,但是他最為敬佩的卻是最初跟隨隱太子李建成,後來在唐太宗繼位之後歸順的第一諫臣魏徵。因此也有人稱他為第二個魏徵,因為他繼承了魏徵敢於勸誡皇帝,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風骨,成為了一位諫臣,常常勸誡唐太宗以理治國。在他在朝廷擔任官職期間,他為貞觀盛世的到來,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也難怪後世將他稱為一代良相。
身世坎坷,為人不拘小節
根據歷史記載,馬周出生在山東一個小村莊裡,在他年幼的時候,父母就因為戰亂去世了,他也就成為了孤兒,生活的十分困難。但是哪怕生活得十分困難,他也仍然沒有放棄學習。在他的努力之下,他很快便掌握了古代以來的眾多知識,尤其精通《詩》,《傳》等儒家經典書籍。
能夠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之下仍然能夠堅持讀書的人不多,這樣的人應該受到大家的尊重。但是這件事在馬周身上卻恰恰相反,由於他行事過於放蕩不羈,在中國古代那種封建社會自然不被大家歡迎,從而被當地的人所看不起。
或許是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於是他便沉迷於喝酒。在武德年間,他曾經在機緣巧合之下擔任家鄉一代的助教,他也是如此得過且過,
每天仍然以喝酒取樂,並不把替人傳道授業當回事兒,因此當地的官員每次都恨鐵不成鋼,總是斥責他。時間一久,馬周就不忍受到這樣的侮辱,於是便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助教一職,在曹、汴兩地之間四處遊蕩。或許這個時候的馬周沒有遇到他的伯樂,他在當地再次遭到官員的侮辱,在一氣之下,他就踏上了前往長安的道路。事實證明,這也是他做的一個正確決定。在前往長安的路上,他也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當時在他寄居的客棧中,店中的小二隻招呼過往的商販,卻不招呼看起來穿得窮酸的馬周,於是馬周非常憤怒,要了一斗八升酒,獨自一人喝完,當時的人都感到很驚訝。到了長安之後,他得到了中郎將常何的賞識,並且寄住在他家中。由此看來,這馬周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在伯樂面前也頗受欣賞。
受人推薦,深受太宗賞識
作為一名胸有宏圖大志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格外重視對人才的招攬。在貞觀五年,他面向朝廷的所有官員,讓大家談論關於建國以來的朝政得失。在皇帝的命令之下,各位官員只能回到家中寫奏摺上奏皇帝。或許這個問題對其他大臣來說並不難,但是對於作為武將常何來說,這確實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情。於是他便決定向在府中居住的馬周詢問,也將這件事作為考驗馬周的一個試題。
馬周在知道常何的煩惱之後,便決定為他解決,於是以常何的名義向唐太宗提出了二十多件關於朝政得失的事情,並且每件事都給唐太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面對這種情況,唐太宗十分的詫異,因為他十分的清楚自己常何的才能,於是便詢問常何這是何人所答。而這常何也是一位十分愛惜人才的人,他知道馬周是一位值得重用的人才,於是他便順勢而為的向唐太宗推薦了馬周。
馬周之所以之後能夠官拜宰相,這其中也離不開常何的幫助,如果在最開始常何選擇了隱瞞,沒有向唐太宗推薦這個人才,那麼或許馬周的才能也會因此埋沒吧。
唐太宗十分高興,自己的國家還有這樣的人才,於是便立馬召見了馬周。甚至於在馬周還沒有到達皇宮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四次派人前去催促了,這也足以看出唐太宗的愛才之心。在與馬周有了初步的交流之後,馬周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令唐太宗十分的滿意。唐太宗就覺得此人一定能擔重用,於是便給了他一個官職,令他在門下省值班,他也正式的開始入朝為官。如果說推薦馬周的常何僅僅只是他的一個跳板,那麼唐太宗就一定是馬周的伯樂吧。
或許是他的才能吸引了皇帝,在他入朝為官之後,他也仍然能夠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在百官之中脫穎而出,得到了皇帝的重視。甚至唐太宗還愛屋及烏,因為這常何推薦有功,賜予了他許多的金銀珠寶。
雖然皇帝十分的重用他,也很欣賞他,但是馬周卻並不甘於成為一個像其他官員那樣按部就班的人,而是非常仰慕唐朝時期有名的諫官魏徵。於是他便積極地向皇帝諫言,提出了一些他認為的想法。而他的諫言也都被皇帝採納了,而唐太宗也因此更加的欣賞他,不久便為他升了官。
根據歷史記載,在貞觀十八年四月九日,唐太宗曾經前往太平宮,在這途中他曾經問隨從的官員他最近有沒有什麼過失,並且還讓眾人實話實說。就在其他人畏懼皇權都不敢開口的時候,只有馬周站出來對皇帝說,您最近除了所做的賞罰有一點以自己的喜怒哀樂為標準之外,其他並無什麼不可。而面對他的建議,唐太宗也積極採納了。
就在這一年,不甘心於此的唐太宗決定御駕親征遼東的時候,命令他留下輔佐皇太子。這對一個臣子而言,這是多麼高的榮耀與信任,為了不辜負皇帝的信任,馬周兢兢業業的輔佐皇太子。在唐太宗班師回朝之後,就為馬周升了官職,讓他成為了新一任的吏部尚書,從而負責對官員的考核和人才的選定。確實,
這馬周是一個人才,不僅能夠輔助好皇帝,還能照顧好太子,讓前線的皇帝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戰爭之中,無後顧之憂。採取措施,著手解決建國振興所面臨的問題
在唐太宗統治時期,本來就面臨著穩定統治,維護社會秩序等等問題。而這馬周的出現,可能就是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的轉折點。首先面對鞏固統治這個問題,馬周提出了廢除世襲制度這一貴族特權。在馬周看來,這種制度卻應該被取締,因為它只會造成國家不穩,朝廷官員得不到更新。
於是在他的建議之下,唐太宗開始對這些貴族取消了政治場上的權利,從而紛紛給了他們大量的金錢,以此來保證他們生活的富足。除了廢除世襲制度以外,他還主張賞罰分明。
在他的選拔之下,為唐太宗提供了一大批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而對那些貪官汙吏無所作為的官員也給予了懲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在世襲制度廢除之後,貴族對皇帝的約束便大大削弱了,因此在馬周看來,這個時候就應該著手對國家進行改革,以此來鞏固國家的發展。而在馬周的主張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便是向皇帝建議厲行節約,減少宮中的消費開支。
那個時候國家才剛剛建立,在經歷過戰爭之後,整個國家的人口本來就十分少。與隋朝的人口相比,只有隋朝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按照中國古代的法律規定,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必須服從徭役。這所謂的服從徭役就是指服役人員去滿足統治者對居住等的要求。
雖然皇帝也經常下旨減免差役,但是國家的發展卻不能離開這些百姓。因此皇上就更應該以柔和的政策對待他們,從自己做起,不貪圖享樂,從而使百姓們心甘情願地為國效力。 作為一個接受中國古代傳統教育的人,馬周卻能發現這些問題,不得不說,這是十分的不容易。
對於國家來說,馬周確實是不可缺少的人才,而對於唐太宗來說,馬周是一位值得與之相交的知己。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經這樣評價馬周:馬周對事情分析十分快捷,忠貞端正,對人的批評從不忌諱,每次派他辦事,多使朕滿意。他既獻出全部忠誠親近依附於朕,朕要切實藉助於此人,共同辦好當前政事。
或許正是感受到了唐太宗對他的誠意,馬周也甘願從此踏踏實實地為唐太宗辦事效勞,直到他去世為止。而他確實也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自己許下的的諾言,輔佐唐太宗開創了貞觀盛世。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官員,馬周卻能夠設身處地的為百姓著想,常常在皇帝面前提出善待百姓這一觀點,在當時而言,確實不容易。除此之外,這馬周的為人處事原則也是十分的令人敬佩。他能夠在複雜的朝堂中處理好與各位大臣的人際關係往來,還能不與他們中的某些人同流合汙,這實屬難得。
結語
縱觀歷史,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有許多傑出的代表人物。就拿唐太宗統治的年間來說,唐太宗麾下人才濟濟,文有長孫無忌,魏徵等人。武有尉遲敬德,秦瓊等人。而這馬周卻能夠在這麼多的人才之間脫穎而出,通過到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和朝廷的認可。不得不說,他確實值得後人尊重。
許多詩人都仰慕馬周。其中張耒在《馬周》中詩云:馬周未遇虯鬚公,布衣落魄來新豐。一樽獨酌豈無意,俗子不解知英雄。賢豪相逢自相得,一語君王見胸臆。當時豈不為人言,聾耳安能為君側。
作為一名臣子,馬周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他也沒有辜負百姓們對他的信任,他所提出的政策在鞏固唐朝統治的同時,也緩解了百姓們的壓力,所以他也被當時的百姓所尊崇著。 在我看來,他的努力也值得人們所學習,所尊重,從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最後卻能成為唐朝的一代宰相,不得不說,他本身也是個傳奇人物。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
《馬周》
《致酒行》
閱讀更多 紅袍知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