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瘋子”尼采,帶你瞭解一代哲學大家的故事及思想


寫在前面:發現有很多人喜歡尼采,這幾天就寫一篇關於尼采的文章,覺得還不錯的可以點個贊。當然有疏漏不準確的地方還請大家指出。

1.尼采的生平事蹟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主要著作有《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解讀“瘋子”尼采,帶你瞭解一代哲學大家的故事及思想

尼采畫像

對尼采來說,他的童年生活並不幸福,在尼采五歲時,他的父親死於腦軟化症。數月後,年僅2歲的弟弟又夭折。親人接連的死亡,使尼采過早地領略了人生的陰暗面,他憂鬱內傾的性格與這不無關係。尼采曾經這樣講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屬於其他孩子童年的陽光並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經過早地學會成熟地思考。”

在不愉快的童年過後,尼采成年後曾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此後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對愉快的時期。但正如叔本華所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作為哲學家的尼采選擇了前者。據說長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於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馬伕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失去了理智。尼采晚年發瘋,引人唏噓。

解讀“瘋子”尼采,帶你瞭解一代哲學大家的故事及思想

尼采進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後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學精神病院。後來母親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因母親去世,尼采遷居到位於的妹妹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終是他的溫暖的避風港,家中的成員始終圍著他轉,無微不至地關懷他,精心呵護他,儘量滿足他的一切願望。但尼采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捨棄了這一切,像個苦行僧一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中飄泊遊蕩,忍飢挨餓,沉思冥想。

1900年8月25日,尼采與世長辭,享年55歲

解讀“瘋子”尼采,帶你瞭解一代哲學大家的故事及思想

2.尼采被人喜歡的原因

在國內,許多不多哲學的人都喜歡尼采,相比於其他的哲學家尼采為何被眾多人們所喜歡呢?

一方面,尼采身體不好,每次寫作不能超過二十分鐘,否則就會頭疼,這導致了他的作品都是格言式短句,卻讓他的作品比那些鴻篇鉅製好讀。另外尼采的文體是詩化的,不晦澀,充滿激情,連圈外人都能讀明白,不像黑格爾,維特根斯坦,語言晦澀難懂,非專業人士很難看懂。也正是因此,許多尼采的名言如“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即使一些人不能讀懂其中的哲學意義,也會被它的辭藻所吸引,覺得很文藝、很有意境

另一方面尼采性格獨特,緋聞不少,結局悲慘。孤傲倔強的性格,是尼采的標籤,跟莎樂美的曖昧,跟瓦格納的離散,跟基督教不和,被妹妹包裝成納粹精神教父,最後死於瘋人院……這些事放在今天都是可以被人津津樂道談論的八卦,也可以說尼采有特別的“人設”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哲學發展做出的影響,以及他那透徹的名言帶給人們的思考。

解讀“瘋子”尼采,帶你瞭解一代哲學大家的故事及思想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3.尼采的名言與思想


3.1、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這句話應該是尼采最著名的一句話,也被大多數人稱讚。

第一次看見這句話,我就被它迷住了,有一種莊周夢蝶的意境之美,卻又充滿了積極的力量。再想想自己的人生,一次次地奮起,一次次地失落,一次次地前進,一次次地放棄,有很多錯過的悔恨,有過太多對生命的辜負。

他告訴我們白駒過隙,所以每一天都要活得豐富,活得無怨無悔,應該用自己的生命蹁躚起舞,繪就屬於自己的那份精彩。而那些起舞的日子,正是你向理想努力奮鬥的時候,也是你人生最輝煌、最美麗的時刻。


3.2、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各種各樣的欺騙,不論承受者承不承認、意不意識到,多多少少在蠶食著信任。

我們一次次的告訴自己要相信眼前人,相信小小的謊言不會瓦解諾言。

終到一天,想去相信,卻發覺無能為力。

令人難過的原來不是我發覺你已經讓我無法信任,而是我以為我能保持對你的信任,最終卻意識到:

心生芥蒂是不可逆的規律,信任從一開始就無法做到無條件。


3.3、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當我們尋找到我們生活的意義後,我們可以去適應它的一切

3.4、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

這句話激勵一直我去嘗試新的東西,不要害怕未來會碰到的困難或阻礙。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不就跟這句話相似嗎?認真地度過當下,不畏將來。

“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這句話後面經常都會跟著這句,但其實並不是尼采所說。


3.5、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 眼中的形象 越是渺小。

3.6、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訴說,以求同情,因為一個有獨特性的人,連他的痛苦都是獨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瞭解,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同時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貶值。

這或許這隻生用於尼采這樣的“怪物”吧,我想。

3.7、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只有那些長久深自緘默的人,那些長久如雲漂泊的人,才能最終聲震人間,最終點燃閃電。

3.8、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每個人的身上,都同時住著勇士和惡龍。

在每個人身上,時刻都有兩種要求,一種趨向上帝,一種嚮往撒旦。對上帝的祈求或是對靈性的祈求是向上的願望,對撒旦的祈求或是對獸行的祈求是墮落的快樂。

這話是波德萊爾的。

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同時住著天堂和地獄。

這話是王爾德的。

這八句話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充分體現了尼采的文體是詩化的、不晦澀的、充滿激情的,我們在讀的時候不會覺得晦澀難懂,相反會覺得很有韻味。充滿哲理的同時,其文學性可見一斑。高中的時候經常拿尼采的話作為作文的題記,讀起來讓人覺得這個學生很有文采。

4.讀尼采時的建議

介紹尼采思想的可以先讀薩弗蘭斯基的《尼采思想傳記》,衛茂平譯。薩弗蘭斯基是德國當今的著名傳記作家,而且獲得了尼采獎,在德國還是很有知名度的。

解讀“瘋子”尼采,帶你瞭解一代哲學大家的故事及思想

讀完之後有個大體的感覺,然後就可以直接讀尼采的書了,建議按時間順序,從《悲劇的誕生》讀起。介紹性的書不必讀太多,瞭解一個哲學家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讀他的著作。

5.結語

尼采是一個悲觀消極偏執到極致,洞悉一切世間世事的瘋子。


他的哲學概念是:世界的存在是你抽象出來的
他的眼裡人性是複雜的。

解讀“瘋子”尼采,帶你瞭解一代哲學大家的故事及思想

如果有時間,試著去讀讀尼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尼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