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诱惑

电影的诱惑


1972年夏末秋初,我国引进了一部朝鲜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这部片子有黑白和彩色两个版本,由金日成创作,金正日导演。

著名朝鲜电影艺术家、“人民演员”当年仅18岁的洪英姬饰演主人公花妮。她一举成名,头像印在朝币面值一元的钞票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现在货币上的演员。

影片通过花妮、顺姬姐妹悲惨的生活遭遇,用精湛的艺术手法揭示了朝鲜人民曾经遭受的阶级压迫和走上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片中插曲优美动听,广为传唱,中文译制片里由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演唱,她那明亮婉转的歌喉征服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至今萦绕在耳畔。

在当时中国文艺尚待复兴的年代,部队经常重复上演的电影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大家俗称这三部电影为“老三战”。

尽管如此,只要有电影看,即就是“老三战”这类片子,连队战士从晚饭前站队唱歌时听到指导员在队前通知,仍然是兴高采烈的,因为看电影总比坐在一起开班务会互相斗私批修要快乐自在。

电影的诱惑


朝鲜《卖花姑娘》这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电影,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全民争看一睹为快的强劲旋风。毫不夸张的说自打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一部国产或进口的电影能够像《卖花姑娘》这样影响巨大风靡全国。

当时在全国公映时,24小时循环放映,歇人不歇片,跑片人车轮飞转,拷贝一本一本传递。神州大地的影院里哭声一片,观众看电影时都拿着手绢擦泪,欣赏电影同时成了接受阶级教育的课堂,而且常常一票难求。

九月初的一个周末,晚霞俏丽,天色透亮。在秦岭南麓部队施工刚平整出来一片工地上,早早坐满了等待看《卖花姑娘》电影的部队指战员和驻地老百姓。

以往的电影场上,部队看电影一律打背包带武器,只坐在正面观看,每次也都留出一定的区域给驻地群众。这次看《卖花姑娘》考虑到人多场地不够,部队没有通知打背包而是让带小凳子带武器,到了场地枪靠右肩坐下。小板凳比背包省地方。

电影的诱惑


没有想到周围老乡们一传十十传百,十几里路外的群众都知道消息了。待到太阳落山后,还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打着火把拿着手电筒,从山间小路和田埂上走来。

起初人们都站在电影机后边空地上,站不下了就跑到银幕背面去,里三层外三层的蔓延到四周的沟坎山坡上。

团里各个连队除了值班的外,部队大概来了三千多人,现场老百姓则是部队的几倍,银幕的前后左右远远近近围满了人,看起来至少有一万人以上,人山人海,场面壮观。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卖花姑娘》影片的拷贝还没有到。上边打来电话,说是拷贝还在西安各部队营区放映着,专门向“三线”驻军部队运送拷贝的飞机大约十点左右可以起飞。

电影场上的部队指战员毫无倦意,连队与连队之间开始拉歌,喊声掌声嚎叫声响成一片。

势力强壮的连队越唱越勇,任凭谁也将他们拉不倒拉不散,而力量薄弱的连队刚开始唱几句,就被其他连队一阵儿有节奏的狂轰滥炸吆喝声,打击的溃不成军唱不下去。

电影的诱惑


拉歌是部队传统的集体性文化活动,尤其在全团集会前短暂的等待空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一营四连是全团的文化尖兵,连长指导员重视活跃连队生活,他们连的演唱组很活跃,许多人才都是团里宣传队的骨干。

说到拉歌,全团都知道四连有个排长杨本强,他是66年从安徽涡阳入伍的,口齿伶俐,短小精悍,指挥拉歌有两把刷子。他在队前指挥连队拉歌时,动作果断,声音洪亮,煽动性极强,全连在他发出的口令指挥下,情绪饱满,心齐声亮。

如果轮到四连唱歌,周边三四个连队别想拉倒他们;而别的连队在唱歌时,杨本强一出手,三下五除二,准把该连拉得稀里哗 啦销声匿迹,在哄笑声中败下阵来。

某连唱的好不好?再来一个要不要?

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

某某连呀嘛呼嗨,唱一个呀嘛呼嗨!

等等,除了这些拉歌的常用语外,还有许多临场发明的拉歌词,花样百出,忍俊不禁。

就这样,部队和在场老百姓一直等到午夜时分,终于等来了从城固柳林铺航测团军用机场拉来的《卖花姑娘》拷贝。护送拷贝的记得是省军区电影发行站的一个叫庞富华的人。

虽然来人职务不高,但人家是代表上边来的。为了表示对上级首长和领导机关对部队的关怀,团政治处主任胶东人于连春亲自发声,拿出了宣传股早就给他写好的讲话稿,在放映机前的灯光下高声念了起来。

电影的诱惑


稿子前边念的都是些感谢关怀,巨大鼓舞等流行用语。于主任系解放战争入伍的工农干部,文化程度有限,操着一口浓厚的胶东腔,照本宣科,一字一板,毫不马虎。

稿子基本顺利地快念完了,最后一句结束语需要翻页,而翻页恰好把电影名字的卖和花姑娘隔断在前后两页讲稿间。

于是,可爱的于主任就念成: 最后,请大家观看朝鲜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卖(他用食指粘了一下嘴里吐沫揭过这页稿纸,然后接着念下页)花姑娘》。

这一句听起来就成了卖,,,,,,花姑娘,他一言既出,还没有反应过来,全场顿时哄堂大笑。大家一笑,他猛然回过神来,不禁为自己刚才的讲话也感到好笑,遂摘下老花眼镜,也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电影的诱惑


繁星点点,夜色迷人。在人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某个仲夏夜,漆黑的东半球某处山坳里,上万名军地观众就在这一片诙谐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聆听着片首“卖花来,卖花来”的东方歌声,饥渴而贪恋地开始欣赏银幕上出现的盼望已久的某国元首与其子亲制的美丽画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