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4.2%,东营如何借助资源优势带动经济转型?

近日,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及东营市统计局的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东营全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291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2%。在山东16地市中排名第11位。

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以及国家重要的石油基地,东营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连山东半岛,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就在去年,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迎来了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2019年9月18日上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而步入2020年,东营又被纳入山东省会经济圈,肩负起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任。

这也意味着,东营需要快速编制规划、谋划项目,主动对接国家规划,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擎,带动经济发展。

经济增速4.2%,东营如何借助资源优势带动经济转型?

经济结构面临双重压力:工业占比过大,创新能力不足

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东营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2916.19亿元,在山东16地市中排名第11位,与2018年的排名相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73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1675.11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35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9:57.4:37.5.。

经济增速4.2%,东营如何借助资源优势带动经济转型?

制图:界面山东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2:39.8:53.0。东营市的三产结构数据相较于山东省平均数据来说,还是相差甚远。作为一个资源大市,东营的工业占到将近六成,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第三产业占比过低,“四新”经济发展缓慢。

未来,东营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攻坚突破。聚焦“5+2+2”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在传统能源方面,2019年,东营传统能源生产稳中有增,原油加工量5058.0万吨,比上年增长21.2%。原油进口使用权扩大到3735万吨,成为助力炼化企业原油加工产能持续释放的重要基础保障,直接推高了下游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石脑油产量381.0万吨,比上年增长9.1%;石油沥青产量606.5万吨,比上年增长42.8%;其他石油制品产量2197.5万吨,比去年增长55.3%,胜利油田油气开采稳步运行。

2019年,东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全省高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相较于2018年底上升10个位次。

从山东省会城市群概念来看,东营位于山东东北部,和济南并不接壤。但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角度看,黄河由东营入海,东营加入省会经济圈有助于共建黄河下游城市群。今年1月,济南发布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推动建设黄河下游城市群等措施引人注目。在三大经济圈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山东晋升较早的国家战略之一,而东营则是建设主阵地。

2019年12月,东营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意见。2020年1月,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在东营市委集体学习会议上表示,东营要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下大气力打通向西连接黄河流域城市的通道,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和省会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增速放缓背后,动力不足原因凸显

可以说,东营的经济因油而兴。

东营已经成为全国石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7220万吨/年,占山东省的36%、全国的10%。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东营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形成了“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继而带来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抵御经济波动能力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等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提出要“紧紧抓住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东营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虽已起势但尚未成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明显放缓趋势,经济上行压力较大,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四新”经济比重较低等问题客观存在。

长期形成的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致使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协调性欠佳,结构欠优,一产不强,二产偏重,三产占比仍偏低等问题依然突出。

2019年,东营市第一产业增长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更是低于全省3.8个百分点。

2018年,第一产业增长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

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东营压力依然很大。

其次,东营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2019年,东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2.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2.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6%。2018年东营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0.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25.5%,第二产业下降8.8%,第三产业下降10.3%。

摆脱资源依赖,“石化重地”如何寻找新动能?

诚然,东营面临着资源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创新模式落后,人才资源匮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短板。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东营不满足于工业体量大、规模大,多年来一直用工作主动赢得发展主动,推动工业由大到优、由大到强。近年来,东营市围绕培植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实行去产能和上水平“双管齐下”,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此外,东营大力发展非油产业,培育起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主导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探索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

东营依托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培育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现有国家级中心渔港和国家级一级渔港各1个,各类渔业园区57处,省级现代渔业园区18处。

可以看出,东营十分重视转变发展理念、正在努力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

2020年,东营将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创新再塑东营产业发展新优势。整合油地校科技人才资源,推进石油大学高等研究院、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功能区块建设,加快聚集科研力量,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东营市财政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企业实施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技术改造。实施总投资341亿元的131个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分别发展到300家、600家,引进和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

2019年4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上海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表示,“石化产业占东营工业的半壁江山,建设鲁北高端石化基地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而打造核心区是东营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号工程’”。山东省规划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为东营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机遇。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东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承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动能的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都对东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东营来说,实现突破不仅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撑,更需要有目标、有对策的发展方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