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今明兩年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招高校畢業生?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近日,國家相關部門正式官宣:今明兩年事業單位空缺主要招聘高校畢業生。

我認為這個文件出臺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意思:

一、疫情影響下今明兩年全國總體就業形勢可能真的不好。

大家可能看過教育部公佈的官方數據,今年高校畢業生有874萬,比2019年增加40萬人,創歷史新高!再加上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對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看好,有媒體稱“史上最難就業季”又來了。國家統計局剛剛在3月16日發佈數據顯示,疫情對我們國家失業會造成影響,要到今年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屆時調查失業率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高校畢業生要對這兩年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有清晰的判斷。

二、畢業生要轉變就業觀念,尤其要敢於基層就業。

大家都說現在大學生就業難,而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許多大學生就業觀念有問題,較典型的就是在就業過程中“高不成、低不就”,就業期望值過高。我不否認就業期望高會激發畢業生求職的動力,但如果不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好好把握求職機會,反而會錯失許多好的機會。大家如果仔細翻閱官宣的文件,即《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工作的通知》,會發現文件有這樣兩句話:“要積極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事業單位工作”,“要積極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基層服務項目計劃”。這說明政府極為鼓勵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也專門出臺了直接面試、直接考察、不設開考比例等相應的激勵政策。

三、政府對就業問題越來越重視。

國家很多政策文件以及一些重要場合經常提及這句話,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所以政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希望有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對於大學生而言,儘管目前高校擴招,高等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但相對於龐大的就業人口基數,大學生還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對大學生求職就業,政府、學校還是會關心到底的。比如各地教育、人事等部門面向大學生開展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定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的政策等等,希望高校畢業生還是要多關注這些政策,用好這些政策。

四、畢業生要未雨綢繆,好好把握政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高校畢業生,如果你在大一大二就做過詳盡的職業生涯規劃,關注過你所在專業的就業情況,相信等到你大四找工作肯定不會慌亂。如果找工作之前做好的詳細的準備,熟悉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甚至有具體的求職方案以及應急舉措,這樣哪怕求職碰壁你也會積極理性地應對。今明兩年事業單位主招高校畢業生,說明這兩屆畢業生如果想進入事業單位會較之以往可能會容易一些,所以有這個意願,一定好好把握機會。對於後年畢業的大學生,更要有憂患意識,一來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不一定會改觀,二來一些激勵優惠政策不一定會延續,比如事業單位招聘,如果今明兩年招聘飽和,後年可能就不會再招。

最後,還是提醒一句,好的政策、好的機會一定要善於把握!個人觀點,你怎麼看?歡迎一起聊聊。


胡老師說


事業單位都是技術性很強的單位,應聘請文化素質高的,文化修養好的大學生,他們都有文化,學習理論知識快,理解能力強,因此,比較適合。


元月2006


今明兩年是事業單位招高校畢業生,我個人的觀點是國家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同時也是讓更多的大學生有機會到事業單位去工作,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的一些事業單位的招聘限制,降低門檻,讓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有機會去事業單位工作。


砌塊移動工程師


首先是年輕化的要求

第二是現代化需求,網絡時代科技時代,新畢業生帶來的熱情,進取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