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睡后收入”吗

新冠病毒这只“黑天鹅”,狠狠的推了一把线上教育,也让数字化生活到来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存款才是抵抗风险最坚强的后盾,于是副业、理财等等词汇疯狂刷屏,打开小红书、知乎、抖音等当红软件,什么“月薪4000到20000,我的副业之路“,”普通人如何靠理财月入5000“,”你必须知道的20个副业“等等标题数见不鲜,就我自己也一不小心入了基金的坑,日常买卖基金,打打新债啥的,有事没事高呼享受时间的复利。

但最近的股市可谓风云变幻,美股短短十天内三次熔断,连带A股,大盘也是全面走下,对于2月中下旬高位进场的小白们来说,可谓是跌倒天昏地暗。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永远不要碰你不懂的东西。你靠运气赚的钱终将因为运气再亏进去。

每一份收入的背后都是知识抑或时间的具现,能持续带来盈利的副业一定是有着其完整的逻辑和章法。其实啊,所谓的“睡后收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掌握一项专门的技能。

你有“睡后收入”吗

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一定是大量知识和时间的堆积,并非一蹴而就。除却理财,最近也上了一个新媒体主题的线上课程,里面提到了一个关于新媒体底层逻辑的观点,很有意思。

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内容/商品/技能才华✖️新媒体=影响力(钱),即将【内容/商品/技能才华/】做乘法,增加产生【复利及杠杆】的可能性。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创作一些内容,比如你很喜欢拍视频,你的内容就是视频。有的人声音比较好听,这个内容就是段音频。当然,这个内容也可以是一个段子,或者一个观点。

比如最近疫情严重,很多人都有自己各式各样的看法,这些都是内容的不同形式,在新媒体的赋能下,这些内容被更多人知道,让他的影响力变得很强,当某个东西的影响力大了,他就会带来利益收入。

所以,新媒体的本质就是把你的视频、音频、段子、观点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影响力扩大。

除了内容之外还有商品和你的才华、技能。比如一个商品(一只普通的口红),在经过新媒体的赋能之后,原来只能卖一万只,但是经过李佳琪直播卖货,就能卖两万到三万只。

技能和才华,亦是如此,新媒体更多的是一个载体,可以将某些你所热爱,所擅长的东西变成一种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存在,而所谓的打造个人ip也是如此。

你有“睡后收入”吗

以前总将新媒体看作是一种新兴媒体,抑或是一种体系,把这个体系当作是一种技能去锤炼,当然这无可厚非,但任何一个领域从熟悉到专精都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对于本身从事非新媒体领域的人来说,做起来往往会事倍功半。

但当你的某个技能已经成熟的时候,再通过新媒体去发散,往往就会事半功倍。还是拿理财来说,这段时间人们内心对于金钱的渴望让理财的影响力空前强大,于是乎就出现了很多理财方面的“专家”。

小红书上一个每天分享基金知识的账号短短10天,吸粉2万,后来因为小红书的一些内容限制,他转向知乎,不到一周粉丝破万。再后来在知乎上发布微信号,大量粉丝转向微信,在他建立的数个所谓的“养鸡”群高度活跃。

你看,技能到粉丝的转化是不是要比直接用新媒体拿粉快得多。从平台到私域流量转化也没有耗费多大的周章。而这些高度黏性的粉丝想要变现也相对容易的多。

即使他整个社群的搭建和运营还相对粗糙,即使他建立的微信公众号的排版也让人吐槽,但这些反而才是很容易在短期内做到相对成熟的东西。细细想来,多少人在做着本末倒置的事情。

有人说,工资+副业+理财会是未来流行的一种收入理念,如果真是这样,我希望你的工资收入是你喜欢并且想要锤炼的技能,你的副业是你主业的延伸,你的理财是你金钱观和知识的具现。

归根结蒂,个人技能才是最应该瞄准的风向标。所谓个体崛起,也大抵如此吧。不要总羡慕别人的“睡后收入”多么可观​,倒不如静下心来耐心锤炼自身的技能。​

2020的开端并不好,但他的结尾却掌握在你的手中,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