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200万现金,是买房还是投股市,说一下理由?

琅琊榜首张大仙


首先要看看您的风险偏好,而且严格来说资产配置是需要分散的,如果您的资产已经完成了部分部署,即保险和信托打底,债权投资和贵金属支柱,不动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作为金字塔头部先锋,那么恭喜你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您纯粹就想把这200万非黑即白的要么用于投资股市,要么投资楼市,我个人的建议,如果以5年期作为您这笔投资的时间边界,投资楼市吧,最好多买点猪肉,感受一下最近五年猪肉价格的不同😄


股市马前炮


这个要看你所在的城市房价贵不贵,我在四川宜宾房价没有北上广贵,我买了一套付的首付,然后剩于的十分之八用来炒股,十分之二用来做保守型理财,方便急需的时候用。总体收益比我工资强,每个月还房贷五千多也没什么压力,我觉得如今的社会光靠工资真的无法快速累积财富,当然高工资的除外😄。所以钱应该流动起来,才会有更多的钱进来,当然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喵喵爱水煮鱼


建议给3/2的资金去买套房,如果是一线城市中的房产最佳(可以是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千万不要随便买商铺,特别是那种面积较小,无法独立经营的(15年我在广东一线城市买的一个小商铺,目前闲置已经两年多,这是我投资史上最大的一个失误)剩下3/1的资金可以分为三份,一份留在身边应急或者作生活费,一份直接投资股市,买自己熟悉的公司或者行业,并且持续关注买进公司的经营状况。(建议千万不要随便买自己不熟悉公司的股票,当年我就在这里面走了弯路,栽了跟头)剩下最后一部分可以用来定投基金,可以是指数型基金,也可以是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基金,前提是如果定投的是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基金一定要留意近3~5年的收益情况,选择规模影响力相对较大的公募基金公司投资会让人放心很多。如果定投的是指数型基金则无需参考过往基金的业绩情况,因为指数型基金都是跟着大盘指数走的,例如沪深300,中证100或者中证50,这些指数型基金都是跟着这些指数走的,所以参考业绩的意义不大,这种基金基本不用基金经理管理,所以申购费也很低,但是在股市波动较大的年代它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例如我09年定投的某一只混合型基金,经历过大盘从3200点涨到15年的5600多点,在15年因为买房赎回了所有基金,单单那只混合型基金给我就带来了60%多的收益。基金也是最适合多数上班族用来理财的,以3~5年一个持有周期,带来的收益通常都要高出市场上多数的理财产品。

个人理财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Hi杰里


手头有两百万,买房还是炒股?我来说下我的看法。

1,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我对接下来的楼市股市都不看好。先说楼市,其实三年前我一直看跌楼市,但是突然来了棚改政策,大拆大整,楼市一路上扬,但是现在大拆大整接近尾声,如果没有再人为的其他干预,我觉得楼市很难涨上去。其实你有没发现,如果房价持平或跌的状态,买房都是不划算的,房租的收益比银行存款还低,所以我不建议买房。再说股市,除非你是高手,股市里十人九输,所以我也不建议炒股,更何况现在疫情不稳定,天天大涨大涨,很难把握。

所以投资的话,买房炒股我都不建议。

2,如果你是刚需族,肯定是毫不犹豫的买房,而且想保值,一定要注意地段地段地段。

其实你手上这两百万现金如果是自己赚来的,既然有这能力,你自己肯定还有更好的途径去提高这两百万的价值。如果是暴发户,还是建议买房吧。


亮亮大杂烩


手头有200万现金,应该买房还是投资 炒股?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的。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是哪边。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我在三线城市——福州,为例子。在我这边,200万能够买个小三居。如果在市区的话可能有点 不够。但是郊区的话是妥妥的。

不知道现在题主的年纪多大,家里情况如何。如果仅仅是初出茅庐,拿着家里的资金进行操作的话,其实可以买一套房子放在手上进行升值。以目前国内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来看,房地产会有小范围的降价,这个时候买入一套刚需的房子其实是很合算的。

假设你正在奋斗,和自己的另外一半在异地拼搏,这套房子无疑是你们身后最结实的后盾,能够给你们最大的安全感。就算后面发展的不好也能够在这个城市有个蜗居。

但是如果你已经是不惑之年,有经济基础家庭圆满的话。可以考虑用这笔钱进行投资,当然炒股也算是其中之一,应该说算是最有挑战性的了。炒股如果操作的好的话,200万实现更多财富完全不是梦。但是仍旧需要题主量力而行。

俗话说,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上面,如果没有把握的话,也可将资金分为几部分,然后按照需求进行操作,这完全是最理智的一个操作。

今年股市行情不好,炒股可能没有那么顺利能够赢钱。但是如果你是技术熟练的老油条,放长线钓大鱼也未尝不可。

20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希望能够在题主手上财生财,发挥最大的作用


金巢网


手上有200万现金,在你考虑买房或者投股市之前,可以做一点流动性高的理财,利息赚一点是一点。

买房

现在这段时间,房价是有所下滑的,买房会比年前要划算得多。如果你是刚需买房,那么现在不失为一个好机会,趁着这个时候入手吧。不需要再等,因为没有人知道房价会下跌多少。

如果是投资买房,现在并不是很建议买房。因为好的房产早已被他人买下,而其他房产增值空间并不大。即使趁着低价买入表面上很划算,但是房价还继续下跌的话,投资就等于打水漂了。

投资股市

股市看起来到了一个历史低位,看上去很适合投资,但是全球股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国内股市波动很大。这其中肯定是存在很多投资机会,但是200万投资股市的前提是你本人懂得投资股票。如果你只是一个投资小白,那么可以先投资个10万左右,等到你在股市中掌握了一些本事之后,再逐步加大投资不迟。

如果是我

假设我手上有200万,我会这么做。因为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四线小城,房价并不是太高,全款一套120平的房子,总价也不到100万。那么我先用100万买下一套房子,按道理来说贷款会比较划算,但是我不喜欢欠钱,所以全款会比较舒心。接下来还剩下100万现金,我也不会全部投资股市。30万购买债券基金,30万购买指数基金,剩余40万用来投资股票。这个资产配置,只是按照我个人的需求来配比,也可以把钱用于其它投资,只是给大家作参考。


商界書生


只能二选一的话,选股市。

楼市估值泡沫太严重:

变现越来越差,交易成本上升,不确定持有的成本因素;

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严重畸形;

虚假繁荣,成本上升,可支配收入可怜;

港台新加坡日韩欧美投资意愿低,业务下坡路,中长不可逆,维持算好的;

出口下降趋势形成,wto以来不守承诺,优惠国待遇取消等,越来越难,各种因素导致优势消失;

大城市吸引力下降,活力下降,有效购买人群锐减;

地段地段地段等口号失灵,新天地和陆家嘴几年涨幅还没有城乡大,已经因为地段因素赋予了高估值;

股市中长期来判断,目前可以进场:

200万算中大资金,分阶段按投资原则建仓,回报率一定比楼市高。不要碰热点和高风险股票。



小明向往美好生活


就目前中国的市场情况来说,拥有200万,这种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如果是生活在生活成本比较小,压力生活压力比较小的三四线小城市中,我建议先买套房,大概装修收拾好也就到了六七十万左右,剩下的钱我会投入股市,就目前市场下跌情况来说,机会总是比风险大,投资翻倍是很可能的;第二,如果是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一线或者二线城市中,对于我这个冒险者来说,我会全额投入股市,理论依旧是之前的思想,目前市场处于低位,一到市场调整好之后,翻倍不是问题,如果自己在多研究研究,还是可以赚来一线城市的一套房的。





小包大爷


大凡赚大钱的人首先有很好的悟性,擅于发现并能有效的利用规律,赚钱一定是在头脑所能认知的基础下,通过自身的悟性、科学的数据在确保风险的情况下,大概率预判明天和未来的走向。房子,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来讲,目前房子的供有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实际居住量,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控,国家对于房价也会适时的依据社会发展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故而房价已经不会向20年前那种暴涨,未来的房屋是越来越具备功能性,例如学区房、景观房等比较受欢迎。而股市目前2700点明显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当下的点位也是暂时由于国际恐慌以及主力操作手法所导致。目前购买股票输的最多只是时间,在选择正确股票的情况下,获利是大概率的。但令人担忧的是人性的贪婪,股票具有价值和投机双重功能,而在我国,投机更胜一筹,当你盈利的时候会浮躁,会觉得自己是股神,尤其是在研究一些技术,更会膨胀,我之所以谈到人赚钱一定要建立在认知的情况下,通过运气在股市中赚到的迟早会加倍的还回来,一旦沾染股票则很难离开,因为股票有翻倍的魅力!这时候大众心里会觉得我是运气不好,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已,有时候,主力也需要演戏!虽然我的文章主张当下有200万购买股票,但我更担忧的是若干个自以为股神的人余生因股市而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妻离子散,理智吧,可爱的股民,当你靠看到我这篇文章而进入股市,即使赚钱一定要懂得收手,股市包罗万象,只有真正能看懂和打明牌的人才是最大赢家。再次告诫盈利后要学会收手!


孟子62代传说


关于这个问题,在当下,个人认为200万现金投资于股市比投资于房产更好。理由有几点:1、国家的基调: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因此从政策层面不支持楼市再继续大幅上涨2、股市对经济的意义:股市不活跃,企业无法融资,因此一个上涨的股市对国家是有益的,国家可以容忍低放假但无法接受一个不活跃的资本市场。3、性价比:房价10年涨了10倍而股市还在原位,谁的向上空间更大?4、流动性,股市可以按需要随时变现,而房子只能整个卖,一旦楼市变冷,甚至不是想卖就能马上卖掉的。。5、国运:未来的国运一定首先从企业获得的发展来体现,企业发展一定会体现在股市上,国运昌盛一定不是体现在高房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