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為什麼會主動放棄叢林法則?

董事長為什麼會主動放棄叢林法則?

不要指望別人做你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比如變得無私

------張鵬


(此文僅限於討論企業管理,請讀者在留言中不要越界,否則會導致此文犧牲)

這是“企業管理模式”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一家企業,由叢林法則轉變為文明法則,最好的方式是企業掌門人也就是董事長主動改變。但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看看下面五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場景,這些都是我見到的真實案例。

我們身邊的場景

場景一,戀情在聚餐後結束:有人在聊天群中分享了她的一個故事。她在網上談了一個男朋友,談了一年,非常投機,對方各方面都不錯。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家餐館。但飯後她就決定和他分手。理由是:他對服務生很不尊重。她認為不能平等待人的人,不能成為自己的終生伴侶。

場景二,面試後決定不去這家公司:最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應聘一家公司的中層職位。對方的人力資源經理在和他做第一輪面試時,對他表現出咄咄逼人、居高臨下的氣勢。雖然他通過了面試,但他決定不去這家公司。

場景三,不讓下級發言的老闆:我有一個朋友開了一家只有四五個人的小公司。他和我聊天時,經常痛罵“極權者”。有一次,我參加了他公司的一個內部會議。結果我發現會議從頭到尾都是他在給員工訓話,員工們低著頭默默地聽,不敢吐一個字。

場景四,我的鐵桿粉絲求職:有一個關注我多年的“鐵桿粉絲”,對於那些在我的文章中留言反對我的人,他每次都站出來為我出氣。他用的方式是痛罵對方,用詞相當粗俗。有一次,他說他丟工作了,要我提出一些求職的忠告。我告訴他,先要改變自己的極端情緒,才能在職業道路上取得成功。

場景五,英國上司請我吃飯

:在1999年底,我在英國面試成功,獲得了這家跨國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的職位,在我回國任職的前一天晚上,我當時的英國上司和夫人請我吃飯。他問我:“你比幾個下級都年輕,也沒有他們這麼豐富的行業經驗,很有可能你上任後,他們根本就不會尊重你,你會怎麼辦?你會不會用權力讓他們服從你?”我回答:“不會,我會給他們提供價值,讓他們覺得我是來幫助他們成功的。”上司說:“那我們就選對人了,我相信你會成功。”我還記得那是在一家印度餐館,因為這頓飯成了我人生中最難忘的。

董事長為什麼會主動放棄叢林法則?

(上圖是2002年我與當時的上司以及她夫人的合影)

我們都感染了這個病毒

類似上面的案例數不勝數,你我周圍比比皆是。其實,你我都不能完全免俗。比如,在我女兒小時候,我就打過她,為此我現在還感到內疚。我們都是在叢林法則中長大的人,並且,這個法則還在盛行。

我們經常看到這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小人得志,不可一世”。但,這個小人可能就是你或者我。只不過,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變成了曾經厭惡的那種人。

我們多多少少都感染過叢林法則病毒。它比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更強,持續時間更久,更難以治癒。最可怕的是,即使是重症患者,都認為自己完全沒病。

也許你應該慶幸的是,你目前還沒有成為董事長。如果你真的當了董事長,你能保證你的症狀不會比現任的董事長更嚴重?

董事長髮病的過程

古今中外,許多企業的董事長在感染了叢林法則病毒後,病程基本上都經歷了下列三個時期。

1、天使期。在推翻了病重的前任後,新上任的董事長躊躇滿志,決心用權力、激情、果決的方式掃除前任造成的惡果,包括貪腐、低效、利益輸送等。

這個時期,員工認為董事長是天使,董事長也知道員工認為自己是天使。這個時期一般只能持續一到兩年。

2、魔鬼期。由於採用的是與前任完全一致的叢林法則,結果,新任董事長並沒有給公司帶來起色,只不過是形成了新的利益層。所以,公司很快就重蹈覆轍,進入了新一輪的腐爛。

此時,員工開始發現董事長不是天使,而是魔鬼。但董事長還認為員工都認為自己是天使。他認為企業沒有走上正軌,是因為有魔鬼在搗蛋。這個時期一般需要三到五年。

3、嗜血期。由於董事長在消除“魔鬼”時,把反對自己的人也一併消除了,這些人可能並不是魔鬼,結果企業內血肉橫飛。很快,董事長就知道自己結下了許多血仇,此時他如果放下手中的刀,可能自身性命難保。所以,他唯有繼續砍殺,不管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已經知道大船要沉了,於是拼命將船上的資產轉移到自己的救生艇上。這時,員工早就認為他是魔鬼,他自己也知道員工認為他是魔鬼。這個時期往往是董事長上任5年之後。

最近有幾家大公司的倒閉就是經過了上面三個時期。結果,有的董事長在船沉之前成功逃離,有的已經身陷囹圄(在此我就不列出這些企業的名稱了)。

董事長為什麼會主動放棄叢林法則?

董事長為什麼會主動放棄叢林法則?

董事長主動放棄叢林法則而採用文明法則,一定不是因為他要放棄自己的利益,不是因為大公無私,而是因為他要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關鍵是對利益的定義。對這一點,人與人之間有巨大的差別。

我們可以把利益粗略的分為兩類,物質利益精神利益

對於物質利益人們的分歧不會很大。因為都可以折算成錢。比較起來很容易。

差別就在精神利益,這是指哪些環境會讓你更愉快。

比如,我覺得與他人平起平坐、相互尊重讓我輕鬆愉快。而另一個人認為讓別人對自己點頭哈腰、畢恭畢敬更讓自己愉快。

我覺得別人敢對我說真話、不怕我、可以和我辯論更讓我舒服。另一個人認為讓其他人畏懼、不敢頂嘴更讓他舒服。

這就是典型的對精神利益的差異認識。也可以理解為,人與人的審美觀有巨大差異。

叢林法則的審美觀認為:人與人之間最美的關係是主僕關係。這種審美觀是幾百萬年生物進化的結果。

文明法則的審美觀認為,人與人之間最美的關係是平等關係。這種審美觀是近代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

從本文開頭的五個場景可以看出,叢林法則的審美觀在中國還是比較盛行的。

而一個人如果形成了文明法則的審美觀,他就產生了內心的驅動,要用

文明法則取代叢林法則

作為公司的董事長,他如果在內心形成了文明法則的審美觀,他會有一系列表現。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就是,他會尊重每一個人,包括底層的“小人物”,比如門衛、助理、秘書、子女、清潔工。即使和這些人講話,他也不會說自己是在指示、指導,而是建議、請求。他不會要求別人對他進行讚美。這就是文明的指標。

在物質利益有保障的情況下,具備文明法則審美觀的董事長,就會為了追求精神利益而啟動對企業的改變,用文明法則取代叢林法則

但問題又來了,董事長有這個動機和行動,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嗎?是否有可能,他啟動了這個程序後,結果變得完全失控、企業變得一盤散沙、全盤崩潰?

對這個問題,我歡迎各位提出見解。這正是我的公眾號價值所在。我準備在下一篇中提出我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