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精情真好軍醫——記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謝渭芬

新華社武漢3月18日電 題:業精情真好軍醫——記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謝渭芬

賈啟龍、孫國強、吳浩宇

他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軍醫。

但如果搜他的名字,就會發現他並不普通:“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全軍科技拔尖人才、“海軍名師”、上海市領軍人才和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十佳醫生”……

业精情真好军医——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3月13日,謝渭芬與同事討論病例。 新華社發(曹希 攝)

56歲的謝渭芬從醫35年,找到了肝纖維化和慢性肝病治療新方法,在肝癌細胞“誘導分化”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今年2月,謝渭芬加入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出任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連日來,他帶領團隊科學精準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讓患者看到了希望。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謝渭芬會走進病房,盯著輸液管,嘴裡默唸著一串數字,計算每分鐘輸液的滴數。

“不同的患者都應該有針對性治療方案,設置好輸液速度就是一項。”謝渭芬說,比如有的患者100毫升液體需要45分鐘內輸完,那就要求至少每分鐘50滴。

精準治療,細節是關鍵。查房時,謝渭芬會隨時提問管床醫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壓數據分別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會一改平時的溫和,黑著臉批評。

业精情真好军医——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3月14日,謝渭芬檢查患者治療記錄。 新華社發(曹希 攝)

讓別人記著,自己心裡也得有“數”。謝渭芬記不全一首完整的歌詞,但清楚記著每名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及診療情況。

謝渭芬常說,對於患者,一次握手、一句問候,都可能是“良藥”。

10多年前,謝渭芬收治的一位患者去世了,患者的女兒卻送來錦旗說,謝主任每一次查房,都會緊緊握著她父親的手。

在武漢,這雙大手同樣暖了很多人心。不論男女老少,病輕病重,謝渭芬每天查房,招牌動作就是一手握著患者的手,一手拍拍患者的肩。

感染三科病區,老年患者多,有的患者一入院就發生“炎症風暴”,病情急轉直下,危及生命;有的雖然病情穩定,但肺纖維化嚴重,肺功能受損大,舉手邁步都氣喘吁吁。

一位74歲的患者入院後高度焦慮,總覺得自己出不去了。謝渭芬每天查房都會握著老人手,俯身,家長裡短嘮三五分鐘。不僅自己跟老人聊,謝渭芬還安排心理醫生來給老人做心理疏導。幾天之後,老人吃飯多了,睡覺也踏實了,最終順利出院。

大醫之大,在於業精,更在於情深。一位患者剛分娩就住進了醫院,身體虛弱,思子心切,焦慮不已。謝渭芬就聯繫後方醫院寄來產婦護理手冊,“三八”節那天還親手送上鮮花、巧克力,讓年輕媽媽感動得泣不成聲。

大醫之術,需要系統思維作為支撐。一位80多歲的重症老人,患有認知功能障礙,還有冠心病、房顫、糖尿病等多種基礎性疾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謝渭芬組織全科進行病理分析,迅速給予抑制炎症因子、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幾天後,老人由入院時只有90%的氧飽和度上升到99%,意識也得到較好恢復。

來武漢前,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咽拭子核酸假陰性等問題,謝渭芬就提出應開展患者外周血抗體滴度(含量)測定和流行病學調查,有助於判斷患者所處感染階段,有利於早期識別無症狀感染者,還可以評估病情演變過程。

謝渭芬身上既有儒者氣質,也有軍人義膽。一天晚上,一名患者突然呼吸急促,氧飽和度下降,胸片發生明顯變化。已經脫下防護服的謝渭芬,再次穿戴整齊進入病房,搶救結束回到宿舍已是次日凌晨。

時至今日,謝渭芬帶領團隊在武漢奮戰已經“滿月”。對他來說,這一個月彷彿是轉瞬的一天,又像是漫長的一個世紀。快也好,慢也罷,他相信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勝利的曙光正在普照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