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祸首之一,为亲儿千里送樱桃,不曾想最后被亲儿谋杀

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是一个影响了唐朝盛衰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所谓“安史”,指的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叛将。对于安禄山大家可能了解得比较多,都知道他是一个凶狠残暴的胖子,但是对于另一位叛将史思明就可能不是那么了解了。那么,史思明有什么能耐,能够在“安史之乱”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位置呢?这就要从史思明发迹的事情讲起了。

从关系上来说,史思明和安禄山是从小一直玩到大的朋友,两人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并且他们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打仗骁勇善战。如此人才唐朝自然不会放过,因此在不久之后,两人就被同时提拔为边关将领,在唐朝边境征战多年,深受唐玄宗的赏识,甚至“思明”这个名字都是唐玄宗赐给史思明的。一次唐玄宗亲自召见史思明,闲聊之中询问起了史思明的年龄,史思明如实回答说:“还没到四十岁。”唐玄宗十分高兴,拍了拍史思明的肩膀说:“好好干,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为亲儿千里送樱桃,不曾想最后被亲儿谋杀

果不其然,唐玄宗的预言十分准确,史思明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只可惜他的一身勇武用在了另外一个方面——反抗朝廷的方面。天宝年间,唐玄宗的生活变得奢靡腐化,还重用杨国忠等奸臣治理朝政,由于安禄山和杨国忠素来不和,因此在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率兵50万发动叛乱。当然了,这样的“好事”安禄山当然会想起史思明这位发小,而接到安禄山的“命令”之后,史思明在朝廷大义和旧交之情面前果断选择了后者,不仅立刻跟随安禄山“揭竿而起”,还充当安禄山的先头军,很快叛军就攻破洛阳、长安。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为亲儿千里送樱桃,不曾想最后被亲儿谋杀

为了感谢史思明,安禄山称帝之后倒是也没有忘了这位战功赫赫的好友,出于对他的极度信任,安禄山让他回到自己的老家范阳,负责经略河北一带,并且将河北附近的十三座郡县都分封给了史思明。此时史思明的地盘很大,手下还有8万多精锐叛军,因此他回到封地之后也没有闲着,开始忙里偷闲和唐军打起了游击战,通常他打唐军都是胜多败少。直到757年12月,史思明想要趁机攻打名将李光弼所镇守的太原,结果被李光弼用“地道战”打得大败而归,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范阳。

此时,安禄山虽然号称大燕皇帝,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由于长期不运动,安禄山的体型变得异常肥胖,又因为纵情饮酒,双目也渐渐失明。此后,安禄山的性格就变得十分暴躁,动不动就要杀人,就连他的小儿子安庆绪也十分畏惧他的父亲。久而久之,这种畏惧就转变为了憎恨,为什么这个废人父亲可以站在皇帝的宝座上号令天下,而我就不可以呢?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为亲儿千里送樱桃,不曾想最后被亲儿谋杀

于是在公元757年11月,经过精心筹划之后,安庆绪买通了安禄山身边的阉人李猪儿,和严庄、高尚等大臣将自己的父亲害死,自己当了大燕国的皇帝。史思明听说这件事之后内心自然十分火大,现在一个毛头小子竟然也敢对我呼来喝去?于是对于安庆绪要求派兵的要求,他一概不予理睬,甚至他还一度投降唐朝,和安庆绪彻底划清关系。但是实际上,他在暗处却开始加紧筹划叛乱,准备登基成为新的燕王。

公元758年9月,郭子仪率二十万唐军将安庆绪所在的相州团团包围起来,城内的粮食供应全部断绝。无奈之下的安庆绪只好派人去找史思明搬救兵,并且声称自己要将大燕帝国的皇位禅让给他。史思明听说有利可图,于是立刻发兵反叛唐朝,南下攻打距离相州很近的魏州。没过几天,史思明就血洗魏州,并且在公元759年自称大燕皇帝,开始调集重兵攻打郭子仪围困相州的军队。初次交锋,郭子仪手下的士兵素质太差,吃了败仗之后只能全军撤退。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为亲儿千里送樱桃,不曾想最后被亲儿谋杀

于是,史思明大摇大摆的进入相州,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安庆绪等人全部用绳子勒死,以报安禄山被杀之仇。得胜之后的史思明回到范阳之后,将范阳改成燕京,作为新的大燕帝国的首都,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封为怀王镇守邺城,和唐朝再次公开对抗。

此时,在政治和军事上春风得意的史思明觉得应该趁胜追击,一举击败唐朝,于是在公元760年,他让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回到范阳,自己亲自披挂上阵,再次攻破唐军驻守的洛阳。此时,洛阳城内的樱桃刚刚成熟,果品香甜美味诱人可口,因此史思明百忙之余还不忘记给自己在范阳的亲儿子史朝义送去一筐樱桃,甚至还写了一首打油诗缅怀父子之情:“樱桃一笼子,半赤一半黄。一半与周挚(当时大燕的宰相),一半与怀王。”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为亲儿千里送樱桃,不曾想最后被亲儿谋杀

但是实际上,史思明以及他所率领的叛军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残暴的叛军。每攻克一地,史思明就要纵兵屠城,仅仅在攻克魏州之后,史思明一天就杀掉了三万无辜百姓,搞得处处民不聊生,而这样的人到底念不念及父子之情恐怕很难说。而在不久之后,他的儿子史朝义就吃到了苦头。

攻克洛阳之后,史思明在公元761年率军攻击唐军驻守的陕州,结果攻打了很多天也没攻克下来。气急败坏的史思明立刻命令手下将士在附近筑起一座名为“三角城”的军事要塞,用来储备叛军的军粮,而且下令必须一个月之内修成。得令之后的史朝义、大将骆悦等人日夜兼程,终于在一个月之内建成,只是墙外还没有来得及上泥加固。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为亲儿千里送樱桃,不曾想最后被亲儿谋杀

此时,史思明前来视察工程质量。看到自己的儿子修了一个“豆腐渣工程”给他,顿时将史朝义、骆悦等人拉过来严厉地训斥一顿,甚至一度想杀掉他们。史朝义吓得急忙磕头说:“士兵们连日修城都很累了,让他们稍微歇息一下就马上干活!”对此,史思明却不依不饶:“你难不知违抗我军令的后果吗?等我攻克陕州之后,一定首先杀了你们祭天!”

既然史思明这么不讲父子感情,那也就不能怪史朝义“弑父”了。到了夜晚,史朝义让骆悦率领300亲兵冲入史思明的大营,史思明闻讯想要逃跑,却被追上来的士兵射中手臂,负伤被俘。虽然史思明被抓之后苦苦哀求让儿子饶自己一条性命,但是还没有等到史朝义发话,这位不可一世的大燕皇帝就暗中被骆悦等人用一根绳子结果了性命。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结局来看,两人都是被亲儿子所杀,所以说自古以来就是“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