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对“鄂籍专厕”难以释怀

为什么会对“鄂籍专厕”难以释怀

一个厕位,可能从来没有引发如此围观。3月17日,桂林高速服务区设立的湖北籍专厕总算有了“主人”,据桂林永福县卫健局说法,该服务区不在该县行政管辖范围内,“属于自治区级直属企业,按其上级行业管理规定设置湖北籍专用厕所”。

还没有谈到对错,更没有歉意,只是想找出个用“鄂籍专厕”、专用停车位来防疫的决策主体,尚且如此耗费时间,不免令人感慨。在事发地方出面否认政由己出的情况下,涉事企业有必要出面还原决策初衷,论证其必要性,公示其执行状况。

媒体报道显示,不管是鄂籍专厕,还是专用停车位,牌子虽然挂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人对进出人员的身份进行区分管理”,即便是某种独具特色的疫情防控“硬核措施”,其具体执行状况可能也难尽如人意。

不客气地说,被挂上的“鄂籍专厕”牌子,除了对相关地域人士徒增歧视和排斥感,并不会有丝毫实质性的防疫作用。哪怕只是对来往车辆人员尽可能严格地测量体温,做好必要的人员分散安排,也要比专门针对湖北籍人士设置专区、事实上扩大隔离范围,要有用得多。

必要的防护必须有,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过度加戏,却只会徒增麻烦。不妨放开了想,“鄂籍专厕”如果必要,为湖北籍人士辟出专用车道、修建专门道路,是否只是因为时间紧来不及(或者无力)准备,才胎死腹中?

早有论者指出,仅仅因为是湖北籍贯,哪怕可能已经数年未曾落地湖北的在外工作、生活人员,也被视为洪水猛兽,这不仅属于赤裸裸的懒政,更是对特定人群的公然歧视。有必要深究,那些虽然对疫情防控毫无作用的表演型措施,为何依然会有人乐此不疲地布置、设计和推动,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此恐非孤例。

疫情防控不能只是挂块牌子、做做样子,各种形式主义不仅不能给战疫助力,还会扯战疫的后腿、消解社会的凝聚力。

战疫前期,因为对未知疫情的某种紧张和恐惧,各地对湖北籍车辆、人员的区别对待或有可以理解的成分,但随着全社会对疫情认知的加深,“一刀切”地以籍贯辨别和排斥湖北居民的方式正越来越多地被纠正。在突如其来的疫情氛围中,面对瞬息万变的舆论热点,人们之所以会持续关注和讨论“鄂籍专厕”,个中透露出的正是公众对一些地方过激防疫政策的担忧,和对歧视鄂籍人士的警惕。

战疫需要对疫情的科学认知和理性判断,不能一直都把粗暴、无知与蒙昧捧为“硬核”。疫情防控的措施也要尽可能避免偏激,更加注重措施的科学、务实和有效。特别是地方和企业的决策者,则尤其需要对疫情防控具备基本的冷静和理性,即便在一定时间段内,周边氛围存在某种针对鄂籍人士、车辆的恐惧和排斥,地方防疫措施的制定也不能疏于引导,更不应该一味迎合。

病毒没有籍贯,湖北没有原罪,这场疫情过后,鄂籍人士遭遇的那些防备和排斥,需要对各种地方土政策、土措施做全面彻底的排查和清理,更需要社会各界明确对类似行为说“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