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每天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会被放在心上。

“中国前网络红人罗玉凤因新冠肺炎去世”,这样的假消息,理所当然的淹没在信息洪流中。

罗玉凤,人称“凤姐”,10年前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当然,这种出名是“恶名”,而非美名。

2010年,凤姐在地铁口发布征婚广告,由于其极其严苛的征婚条件,和她自身外在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引起媒体的关注报道。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征婚条件有多苛刻呢?洋洋洒洒七条,下面这三条最出圈:

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

身高176--183左右,长得越帅越好。

必须有刘德华那样的帅气、立威廉那样的俊俏、谢霆锋那样的冷酷。

凤姐抓住了“出名要乘早”的精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刚开始加速的时候,靠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自信,一举成为中国第一代“网络红人”。

她最红的时候,十几档电视节目邀请她,某新闻网站请她做主笔开专栏,某品牌广告用30万出场费请她代言。

一直到2019年凤姐的社交账号被封,她才算真正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

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你很难用正常人的逻辑去评价凤姐。

在现有舆论环境下,很多人因为凤姐一些言论,大肆辱骂,甚至在她谣传死亡时也不忘调侃。

也有人因为凤姐拿到美国绿卡,把她当做草根逆袭的励志人物。

老实说,她被骂应该,她被有些人夸也似乎有理可循。

因为,罗玉凤这个人在长达10年的网络红人生涯中,已经被舆论撕裂成一块又一块。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2010年,凤姐参加《中国达人秀》带着小抄唱了一首《爱情买卖》,因为准备不充足,她被三个评委按了“待定”。

走到台下,有一名黑衣男子冲出来,近距离将一颗鸡蛋砸在她头上。

这名男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达人秀是和世博会有关的选秀,这么神圣的舞台,怎么能让凤姐这样代表低俗的人出现呢?”

凤姐怎么说的?她在面试某中文电视台记者时,她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嘴”。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9岁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往前推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凤姐将“自命不凡”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极度自信给了她“张狂”的勇气,她在社交平台上调侃汶川大地震的亡灵,辱骂国家。

并言行一致的,于2011年11月踏上她认为可以“接纳”她的美国,拿到美国绿卡,再没有回来。

罗玉凤就像被互联网声音撕碎的零碎片段,零零散散,你很难从中拼凑出她完整的个体。

人们厌恶她,嘲笑她,羞辱她,却又始终不忍心将视线离开让他们厌恶的女人。

跳梁小丑的唯一作用是娱乐大众。

长达10年的互联网红人生涯中,凤姐是网民们闲来无事啐几口的对象。这是她在互联网中存在十年的唯一理由。

看客们从这些片段中攫取他们想看到的,大肆辱骂,大肆赞扬。

罗玉凤,可悲的时代缩影

2010年,凤姐在短短一年内参加了《花儿朵朵》、《时尚星达人》等数十个综艺节目。

还去面试了《还是甲方乙方》、《五号停机坪》等电影角色。

她在各种综艺节目中打转,她走到哪镜头就跟到哪。而节目组们呢?乐见其成。

观众磕着瓜子嗤笑一个跳梁小丑,那些综艺节目从心底里看不起她但又无法拒绝她身上的热度。

凤姐是社交媒体兴起的那几年“审丑文化”盛行的开端,媒体们抓着这些他们看不起的草根们打造一个又一个笑话。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2013年,远赴美国的凤姐被拍到在纽约街巷的美甲店替黑人修脚;2015年,某新闻网站与凤姐签约,为其开辟专栏,全网推广。

打着凤姐名号的微信公众号,“我就是凤姐”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爆款,其中的一篇《求祝福,求鼓励》阅读量高达320万,赞赏达到20万。

第二天,凤姐的公众号宣布捐出20万打赏给大凉山的贫困儿童,并永久关闭赞赏功能。

一时间,曾经嘲讽过凤姐的人都调转方向称赞她大义。

原本凤姐可以凭借此次机会逆风翻盘,彻底将“底层人的奋斗史”书写出全新的篇章,并且只要运营的好,她自身的流量就能让她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但是,凤姐却自曝了,她说文章被大幅度改动。她还是向上挣扎无望的亚裔底层黑工,写不出这样动人的文字。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荒诞的戏剧散场,嗑完瓜子的看客,呸得一声转身离去,有庆幸,有不甘。

有人说,凤姐留给中国网络的“是一个穷人的妄想,一个妄人的挣扎”。

她相貌平平,身材、学历也没有任何突出之处,她却“妄想”被城市接纳,“妄想”改变命运。

像所有相貌普通,家境普通的女生一样,她就应该安分守己,而不是痴心妄想;她就应该接受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徒劳的挣扎。

但她打破了这种“就应该”,没有按照原生家庭安排好的路,过普通的生活。

所以,不安分、博出位是她的标签,“丑人多作怪”是她的底色。

她可恨,拿温州动车事故的亡灵、汶川地震的人命调侃玩笑。

她又可怜,一路被利用、被嘲弄,想改变命运却被命运玩弄。

这个可悲又可恨的时代缩影,有着“贫穷”的底色,有着“膨胀”的欲望,也有着“无下限”的可耻。

嘲她、笑她,不如忘了她

20几岁的凤姐,身高1米46喜欢穿7厘米高跟鞋,10年前在互联网上上蹿下跳,唯恐天下不乱。

可能人到中年看淡了名利,凤姐被传患新冠肺炎死亡,她辟谣说出的话倒有看淡生死的意味:

“被死亡了挺好的,以后都清净了”。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网络红人们纷纷夹着尾巴做人,转战到更加隐秘的地方作妖。

偶尔有几个全民网红,也是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在众人视野中。

比如因天价理发店意外走红的“眉毛哥”网红小吴,拍了时尚大片,代言了手机,现在已经听不到他的任何消息。

被言论“撕裂”的凤姐,娱乐圈会不会饶了她?

“网红”囊括的职业群体非常多,像李佳琦、薇娅直播类型的,也有papi酱、李子柒、手工耿这样短视频类型的,还有因为外貌出众在社交平台上积累粉丝的,等等,不一而足。

而像网红小吴、凤姐、芙蓉姐姐、犀利哥这类,他们因为语言或外貌契合了普通大众的“审丑心理”和“娱乐心理”,遭全民恶搞突然爆红。

他们属于哪一类呢?没有明确的定论,却有统一的身份,都属于社会底层。

在凤姐为数众多的张狂语录中,只有极少部分稍显“正常”:

“不是每个人出生都能做富二代,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不应该受到嘲笑,我也只是万千屌丝中的一员.……”

风姐们享受过“狂人语录”带来的巨大利益,也卒于他们同样张狂不懂分寸的言语。

他们终究不过是时代的一粒灰,一闪即逝。嘲她,笑她,骂她,不如忘了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