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外地人可能沒聽說過新寮島,湛江本地人只要去過外羅漁港,差不多都會順道去新寮島轉一轉,這一轉就有發現寶藏一樣的驚喜。

新寮島位於天南重地的雷州半島東側,是湛江第四大島、徐聞縣第一大島。它就像一塊璞玉,古樸、天然而又原生態。這裡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茅草古厝,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完美的剪影很是好看,引得外地攝影師紛紛前來採風取景。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島上的北尾村。白色的門樓離老遠就吸引住了我們的眼球,非常高大氣派。村裡有一個文化樓,平日裡有什麼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辦。文化樓這種建築,就像這邊的宗祠、廟堂一樣,幾乎每個村子都有,而且造型各具特色。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村裡綠樹蔥蘢,除開大片的椰子樹外,還有桉樹,以及雷州半島特有的海麻樹。海麻樹上掛著網床,村民得閒的時候躺在裡面優哉遊哉,又有綠蔭遮陽,涼爽而舒適,簡直不要太讓人羨慕。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走在鄉間小道,三角梅濃豔而熱烈地盛開,繁花似錦,鄉野氣息極其濃厚。各家各戶院落裡都種有果樹,從門前走過都能看見菠蘿蜜碩大的果實重重得掛在樹幹上,彷彿能聞到瓜果飄香。當地有許多蝦田,像一塊又一塊的鏡子,不時能看到養殖人員在田埂勞作。不禁感慨這種迴歸自然的淳樸感覺,上一次大概是小的時候在鄉下奶奶家了。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本村的朋友說好戲還在後面呢,故意賣著關子不劇透,說著就帶我們往海灘走。先是看見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像一盆盆巨型盆栽擺在海上,一團一團的綠,有許多鷗鷺在四周翩翩翱翔。

我們看見了藍得醉心的大海,一望無際,蒼茫深邃。老詩人蔡其矯曾寫詩讚美鼓浪嶼:有風無風的日子裡,它的周邊都鑲著雪白的蕾絲花邊。而這句詩用在新寮島,也恰如其分。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這會海灘邊還沒有什麼人。灘塗上爬了密密麻麻的小螃蟹,這場景著實嚇到我們了。朋友說他們叫這種螃蟹為螃蜞,也只有這邊才有,小小的身體,爪子卻特別大。我們剛一下腳,還沒靠近,小螃蟹轟得一下四散開來,爬得溜快,慌忙鑽進洞中,瞬間看不見一隻小螃蟹,只留無數的螃蟹洞眼。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當地人會用這種小螃蟹做成美味的蟛蜞汁,其做法也很常見。小螃蟹清洗之後在罈子裡搗碎,密封保存一段時間,就成了下飯炒菜的好東西。是的,你一定像我一樣,想到了《舌尖上的中國》裡來自北海的沙蟹醬,還有那位做沙蟹醬的姑娘。

螃蟹還沒看過癮,就聽到了哞——哞——聲,我們看到了傳說中會趕海的牛,情緒瞬間被點爆。這些黃牛都是一副悠閒自得的模樣,自顧在海邊漫步,像是在餐後消食。朋友說可別小看這些牛,它們是有名的陸南和牛,在2015年曾被炒到差不多10萬元一頭。

牛身上的氣味比較重,加上海水的海腥味,太過親近大自然,所以我們打算沿著海岸線往遠一點的地方行進,還沒走出多遠,就看見有很多人或彎腰、或席地而跪,雙手正在灘塗裡扒拉著什麼,旁邊的小桶裡是挖出來的海貨,有沙蟲和各種貝類。

來新寮島旅遊的城裡小孩子,也會受不了抓獲蝦蟹的誘惑,紛紛挽起褲腿在灘塗裡挖沙蟲、撿海螺、撿生蠔、抓螃蜞,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在新寮島吃海鮮真的太容易了,而且不用考慮資金預算,更不用擔心新不新鮮。哪天想吃螺了,提個籃子去灘塗裡撿就是,半小時不到就能撿一小籃。靠海吃海的說法得到最完美的詮釋。我們發自內心羨慕當地人每天都能享用新鮮的魚湯、螺湯、海鮮大餐。

聽朋友說只要是週末,晚上北尾村還有篝火晚會,熱情的村民會與遊客一同載歌載舞,非常熱鬧,而我們要趕在日落之前去西山村看夕陽。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許多人已經等候在岸邊了,也許用“等”這個字眼不合適,因為你看不到遊人面露焦急之色,相反,他們在享受著海風輕拂的愜意,還有碧波盪漾的快意。

紫藍色的晚霞不知何時塗抹了整片天空,趕海的漁婦和老嫗隨便在水坑裡洗了洗手,趕緊掏出手機拍攝下這片片晚霞。我不清楚她們拍了多少次、多少張這樣的晚霞圖,直覺告訴我,她們和我一樣,對美好的事物從來沒有抵抗力,即便已經看了千萬遍的風景,再次看到依舊能夠觸動心絃。

此刻的小島靜謐而安詳,海藍而沙柔,自然而然就讓人放下了生活的疲憊與偽裝。張開雙臂,讓椰風吹進心田;睜大雙眼,把這良辰美景刻在心裡。

廣東這座南端小島,遺世而獨立,如今成為詩意棲居者的落腳地

因為行程安排比較趕,我們沒有去到位於新寮島東部的後海,聽說那裡能看到浩瀚無垠的南海,而且有一排排潔白的大風車,所以有一點點遺憾。朋友打趣說,留一個遺憾也好,下次再過來新寮島好好地看後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