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2010年2月阆中市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 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其建筑布局,也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阆中山环水绕而择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楼,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余街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朝对,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为明清建筑,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鳞次栉比,青瓦粉墙,雕花门窗。院落或坐北朝南,坐东朝西,以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以藏风聚气。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自战国中期巴国由于战乱迁都于阆中以来,历代帝王都将阆中视为辖治西南的重镇,竞相在此设置郡、州、府、道并苦心经营。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中时,按宫苑格局大兴土木、广建殿堂,使阆中的建筑格调骤然上品位、成规模,始有“阆苑”之称。此后历代王子皇孙,朝廷命官在羁留这块"风水宝地"期间,也纷纷广聘能工巧匠,或兴土木以建府第,或择佳处以修别殿,逐渐使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61条,而古院落数以千计,总面积2.1平方公里。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是阆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有雕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由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阆中自古便被誉为“阆苑仙境”,“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被诗圣杜甫如此赞美,阆山阆水之魅力可想而知。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我的中国行(三十六)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