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麥除草劑使用7建議,不要讓除草劑成了產量的絆腳石

很多未做冬前除草的農戶,在春季溫度上升,麥地雜草萌發時會有補噴除草劑的想法。因此每年因為除草劑的使用不當而造成的藥害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隨著溫度的迅速升高,小麥生長迅速拔節後因為除草劑產生嚴重藥害的,可能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甚至顆粒無收。今天,“農知君”就在春季除草劑使用上做下簡單介紹,以供小麥種植者參考。

春季小麥除草劑使用7建議,不要讓除草劑成了產量的絆腳石

本文“農知君”將從一株受藥害的小麥苗說起。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此株麥苗雖然莖基部正常,但其上部嫩莖葉已受害。分析可能的原因就是施用了除草劑,如甲基二磺隆、精噁唑禾草靈等具內吸傳導作用的除草劑。此類除草劑主要作用於活躍新生組織,用藥後遇強降溫天氣後會發生藥害,對新生組織造成致命危害。這種現象在小麥拔節後施用除草劑併發生凍害時較常見。

溫馨提醒:如圖這種情況,因為小麥主莖、大分櫱已拔長兩個以上節間,且毒害時間較久,很多開始出現腐爛現象,基本沒有挽救的機會了。同時要注意關注天氣情況,避免施藥後短期內遇強降溫天氣,否則可能發生嚴重藥害。

春季小麥除草劑使用7建議,不要讓除草劑成了產量的絆腳石

接下來我們將對春季麥田除草劑使用的幾點注意事項做簡要介紹

小麥拔節後不打除草劑

春季麥田除草大多是在3-5葉期進行,拔節期停止用藥。同時大家要注意用藥時機和濃度,以免造成幼嫩麥苗因為解毒能力低產生藥害。拔節期後,小麥進入孕穗期,此時是小麥一生中最脆弱時期,極易產生藥害。如用藥不當會引起麥穗抽不出、畸形麥、苗發黃、生長受抑、破壞穗分化等,嚴重時會影響後期產量。

用藥建議: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選用炔草酯、唑啉草酯、野麥畏防除野燕麥,選用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防除雀麥、旱雀麥;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選用苯磺隆、唑草酮、2甲4氯、2,4-滴二甲胺鹽、氯氟吡氧乙酸、辛酰溴苯腈、滅草松及其混劑防除藜科、蓼科、多年生菊科等雜草。

溫馨提醒:在選用藥劑時要注意對後茬作物的藥害,如施用含苯磺隆成分的除草劑,會對後茬的大豆等作物產生藥害。

春季小麥除草劑使用7建議,不要讓除草劑成了產量的絆腳石

有機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使用前、後7天不打除草劑

在春季防治小麥田蟲害時如果使用了有機磷類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時,再使用除草劑需間隔3-5天,否則容易引起小麥發黃出現燒葉現象。

平均氣溫太低不用除草劑

常用除草劑在低溫天氣下,效果都不理想,若噴藥時氣溫過低(6℃以下),雜草死亡較慢。最好在日平均氣溫10度以上用藥,溫度越高除草效果越好,因雜草吸收光照生長旺盛,氣孔張開,易吸收水分和藥液,選擇清朗無風的天氣最好。

春季小麥除草劑使用7建議,不要讓除草劑成了產量的絆腳石

天氣乾旱不用除草劑

使用除草劑除了看溫度,還要看土壤的溼度。土壤墒情在40%-60%時,有利於大多數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在旱情嚴重的情況下,要抓住麥田澆水時機,及時施藥。

及時關注天氣情況,大雨前後及冷空氣到來前不要使用除草劑

大雨前後及冷空氣到來前使用除草劑一方面影響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極易造成藥害,這些都屬於惡劣天氣,特別是倒春寒來之前的7天時間不能使用除草劑。

春季小麥除草劑使用7建議,不要讓除草劑成了產量的絆腳石

除草劑配藥定要採用二次稀釋法

施藥前先將藥劑用少量清水稀釋成母液,因為大部分除草劑產品都會自帶助劑,助劑起到滲透增效的作用,通常比較黏稠,如果直接倒入噴霧器可能會沉入桶底,導致助劑包裹除草劑無法化開的現象。正確的配製方法是二次稀釋法,用藥時在藥桶內先加入配製好的母液,然後補足所需的剩餘水量混勻後噴霧。麥田除草劑多數以粉劑為主,有時根據地裡雜草情況需多種藥液混配使用,二次稀釋法無疑是藥液均勻混合的最好方法,也避免了藥液混合不勻堵塞噴頭現象,均勻的藥液也使除草效果變得更好。另外,藥液要用清潔水配製。

不可重噴或漏噴除草劑

使用除草劑一定要均勻噴霧,如果漏噴或少噴的地方雜草受藥不均,防效肯定不好。有的農民朋友打除草劑時會在草厚、多的地方重噴幾下,切記不要重噴,小麥易發黃,容易引起除草劑藥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