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麦除草剂使用7建议,不要让除草剂成了产量的绊脚石

很多未做冬前除草的农户,在春季温度上升,麦地杂草萌发时会有补喷除草剂的想法。因此每年因为除草剂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药害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温度的迅速升高,小麦生长迅速拔节后因为除草剂产生严重药害的,可能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甚至颗粒无收。今天,“农知君”就在春季除草剂使用上做下简单介绍,以供小麦种植者参考。

春季小麦除草剂使用7建议,不要让除草剂成了产量的绊脚石

本文“农知君”将从一株受药害的小麦苗说起。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此株麦苗虽然茎基部正常,但其上部嫩茎叶已受害。分析可能的原因就是施用了除草剂,如甲基二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具内吸传导作用的除草剂。此类除草剂主要作用于活跃新生组织,用药后遇强降温天气后会发生药害,对新生组织造成致命危害。这种现象在小麦拔节后施用除草剂并发生冻害时较常见。

温馨提醒:如图这种情况,因为小麦主茎、大分蘖已拔长两个以上节间,且毒害时间较久,很多开始出现腐烂现象,基本没有挽救的机会了。同时要注意关注天气情况,避免施药后短期内遇强降温天气,否则可能发生严重药害。

春季小麦除草剂使用7建议,不要让除草剂成了产量的绊脚石

接下来我们将对春季麦田除草剂使用的几点注意事项做简要介绍

小麦拔节后不打除草剂

春季麦田除草大多是在3-5叶期进行,拔节期停止用药。同时大家要注意用药时机和浓度,以免造成幼嫩麦苗因为解毒能力低产生药害。拔节期后,小麦进入孕穗期,此时是小麦一生中最脆弱时期,极易产生药害。如用药不当会引起麦穗抽不出、畸形麦、苗发黄、生长受抑、破坏穗分化等,严重时会影响后期产量。

用药建议: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野麦畏防除野燕麦,选用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防除雀麦、旱雀麦;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苯磺隆、唑草酮、2甲4氯、2,4-滴二甲胺盐、氯氟吡氧乙酸、辛酰溴苯腈、灭草松及其混剂防除藜科、蓼科、多年生菊科等杂草。

温馨提醒:在选用药剂时要注意对后茬作物的药害,如施用含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会对后茬的大豆等作物产生药害。

春季小麦除草剂使用7建议,不要让除草剂成了产量的绊脚石

有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使用前、后7天不打除草剂

在春季防治小麦田虫害时如果使用了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再使用除草剂需间隔3-5天,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发黄出现烧叶现象。

平均气温太低不用除草剂

常用除草剂在低温天气下,效果都不理想,若喷药时气温过低(6℃以下),杂草死亡较慢。最好在日平均气温10度以上用药,温度越高除草效果越好,因杂草吸收光照生长旺盛,气孔张开,易吸收水分和药液,选择清朗无风的天气最好。

春季小麦除草剂使用7建议,不要让除草剂成了产量的绊脚石

天气干旱不用除草剂

使用除草剂除了看温度,还要看土壤的湿度。土壤墒情在40%-60%时,有利于大多数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要抓住麦田浇水时机,及时施药。

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大雨前后及冷空气到来前不要使用除草剂

大雨前后及冷空气到来前使用除草剂一方面影响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极易造成药害,这些都属于恶劣天气,特别是倒春寒来之前的7天时间不能使用除草剂。

春季小麦除草剂使用7建议,不要让除草剂成了产量的绊脚石

除草剂配药定要采用二次稀释法

施药前先将药剂用少量清水稀释成母液,因为大部分除草剂产品都会自带助剂,助剂起到渗透增效的作用,通常比较黏稠,如果直接倒入喷雾器可能会沉入桶底,导致助剂包裹除草剂无法化开的现象。正确的配制方法是二次稀释法,用药时在药桶内先加入配制好的母液,然后补足所需的剩余水量混匀后喷雾。麦田除草剂多数以粉剂为主,有时根据地里杂草情况需多种药液混配使用,二次稀释法无疑是药液均匀混合的最好方法,也避免了药液混合不匀堵塞喷头现象,均匀的药液也使除草效果变得更好。另外,药液要用清洁水配制。

不可重喷或漏喷除草剂

使用除草剂一定要均匀喷雾,如果漏喷或少喷的地方杂草受药不均,防效肯定不好。有的农民朋友打除草剂时会在草厚、多的地方重喷几下,切记不要重喷,小麦易发黄,容易引起除草剂药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