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這幾年一直在追尋慧能六祖的學佛弘法、頓悟成佛的軌跡,從廣東新興找到慧能的誕生地夏盧村,從湖北黃梅東山寺找到慧能的得法地,從黃梅渡江南行避難過大庾嶺到懷集、四會隱藏十五年,從廣州法性寺(光孝寺)找到慧能的剃度出家地,從韶關南華寺找到慧能的弘法之地。

但是我們心中一直有個問題在盤旋,慧能從五祖手上接到衣缽後,為了躲避爭奪衣缽的名利之徒的追殺,連夜隱遁而去。

慧能潛伏十五年時間,究竟去了哪裡呢?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我們繼探該肇慶懷集上愛嶺六祖洞之後,再去四會廣寧尋覓禪宗六祖的隱匿地。

當年五祖弘忍曾叮囑六祖“逢懷則止,遇會則藏”,這句偈語深藏玄機。

學者們對此作了深入分析。“逢懷則止”道理簡單:懷集再往上就是廣西壯瑤之地,少數民族所信仰教派不同,佛家不宜在那裡駐足。而“遇會則藏”的道理卻饒有趣味:四會西北方佔全縣五分之三以上面積(今屬廣寧縣)除了山多樹多,竹林也很茂密,一方面易於藏身,另方面更因國人自古稱竹為“君子”,有德之人伴竹以修其心性,自然竹子亦為禪心所悅。

六祖到底隱藏四會何處呢?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遇會則藏”的四會,因四方河流匯聚得名,其“母親河”綏江河上游就是懷集縣,而廣寧在兩地之間。懷集縣縣誌辦學者稱,六祖是為逃避追殺才到懷集一帶,應該沿著綏江流域行走,可解釋為何三地都有其蹤跡和傳說,廣寧在綏江邊上,六祖可能溯源而上。

據說慧能行至懷集高嶺下的三江渡口,過渡後往西北方向而行。最後,他的目光鎖定在西北方向一座雲霧繚繞的大山上。這座山的名字叫上愛嶺。懷集縣誌中如是記:“五祖傳衣缽與慧能,密囑能速去,恐人害之。乃潛至上愛嶺石室棲遲。”而所謂“石室”,在上愛嶺的峰頂。此處正是慧能修行的藏身之所。

在上愛嶺,慧能不能不食人間煙火。有一個傳說,說六祖巖裡有一“出米洞”,是當時上蒼憐惜棲身於此的慧能,乃令石裂縫以資慧能日食――這當然只是傳說。在元本《壇經》裡,有一段字數不多的記錄做了更有說服力的解釋:“慧能……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當時,懷集與四會都是深山叢林,慧能便穿梭於其間,以“眾生為淨土,世事是度門,混農商於勞侶。”一次,慧能來到四會葫蘆山腳的龍頭鋪村。這裡山高林密,地勢偏僻,民風純樸。村民以耕種、狩獵為生。慧能肯吃苦耐勞,和當地村民、獵戶同食、同住、同耕種。閒時,在村頭地塘給村民傳經講法。上山狩獵時,獵人叫他守網,他偷偷地把獵物放走;其間,不少村民向慧能提親,但都被他一一謝絕。

慧能經常在葫蘆山上在一石池旁休憩、飲水、打坐、靜思,後來,村民便把葫蘆山改稱為“扶盧山”,把石池稱為“六祖池”。據清康熙年間四會縣誌記載,“扶盧山在上林、清塘、陶塘、龍頭鋪界,高千二丈(實測為海拔720多米),山上有石池,池沿石以踵(腳跟)擊之,其聲如鼓。池水四時清澈,池上花木繁茂,又有左壇方丈,每至甲戌日有管絃之音。”又稱“昔六祖嘗避難於此,故以扶盧山名山,石池為六祖池也。山下建有六祖庵,土人稱六祖寺,禱之輒應。”現在扶盧山上的“六祖池”尚在。池稍露地面,約3尺多寬,形似一隻大碗,裡面有水,村民稱之為“麻籃水碗”。池旁的“石壇”,距地面高70公分,寬80公分,長8米餘,表面平滑,可供人坐臥,又稱為“石床”、“石凳”。山間有“佛堂頂”、“仙人路”“爛布衣”等與六祖當年行跡有關的幻石傳世。

六祖在四會期間的弘法廟宇又在何處呢?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現在有一說,當年“遇會則藏”處,就在廣寧。媒體曾作報道《千年禪蹤無覓處 回首卻在“舊寺頭”----六祖惠能構庵避難15年的隱居處在廣寧被發現》。

據考證廣寧當年就是四會轄區。

古時四會西北方佔五分之三以上面積竹林茂密,明嘉靖三十五年平定賊患後將這片長滿竹子的地方從四會縣劃分出來,才設立了廣寧縣。

據許總介紹,早幾年研究人員發現並初步考證了廣寧縣賓坑鎮榕村舊寺頭存有六祖隱居龍龕古庵的遺址。

我們翻閱《廣東通志》也找到了答案。《廣東通志》卷二百三一十“古蹟略”十五之中“廣寧縣”一欄有記載:“龍龕寺在橄欖都榕村,六祖嘗避難構庵於此,庵廢,明萬曆初獲以古碑,有‘龍龕藏錫杖,衣缽在南華’之語,因而建寺焉。”後來又有記載,該寺清道光年間重修。其中提到的“龍龕寺文碑”現在仍保存在廣寧縣博物館。

我們走訪了廣寧賓坑鎮榕村,沿著一條窄長的田間小道,穿過一片竹林,沿著蜿延山路如一條蛇樣的攀爬,披荊斬棘,在樹叢中深處終於見到龍龕古寺舊址的殘垣斷壁。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儘管身上被棘剌劃傷了,大汗淋漓,但我們忘記疲勞,為尋到六祖慧能的弘法地而興奮不己,站廣為流傳的六祖“龍龕藏錫杖"的舊址前,思緒萬千。

頓悟成佛豈容易?慧能在十五年漫長時光裡藏在山旮旯裡,隱身在此,孕育了震撼後世的《壇經》的禪宗思想體系。 "

當地人為紀念六祖,將村名取為“寺灣村”。村中的老人們描述了年幼時見過的寺中香火旺盛的情形:“那時候高要、德慶,很遠的人都來這裡拜祭六祖。”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走四會廣寧尋訪六祖惠能避難15年的隱居地


  我瞭解到,龍龕寺最早不是建在江西嶺山腳下,而是建在江西嶺對面的舊寺頭山頂。而“舊寺頭”就是因為作為龍龕寺的舊址而得名。

當然,從風水角度來論,寺遷到嶺下更合風水法度,後山雄健有力,選址在二龍戲珠處,四象有情,藏風聚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