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煮之刑是什么刑法?为何古代帝王常使用,也不见史官记载

在历朝历代当中,刑法一直都是占据一隅之地,而往往为了巩固统治,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酷刑,有些酷刑光是听名字就不寒而栗,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绞刑)、刖刑等等。

烹煮之刑是什么刑法?为何古代帝王常使用,也不见史官记载

这些刑法多数都相继出现在野史、正史当中,比如商鞅车裂,岳飞缢首,刖刑就是将膝盖骨削掉,孙膑就受到了这种刑法,孙膑本为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而我们今天要说是烹煮之刑。

烹煮之刑是什么刑法?为何古代帝王常使用,也不见史官记载

烹煮可以理解为“烹饪”“蒸煮”,根据历史记载,西伯儿子伯邑考被纣王放在大锅中“烹为羹”并赐给了西伯,西伯不知道是儿子,就把它吃了,这是历史上最早关于的蒸煮之刑的记载。

在《淮南子·说山训》篇中记载的有: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古人烹煮用的大锅叫做鼎或镬,因此这种刑法也被称为镬烹、鼎镬或汤镬,在《汉书·刑法志》说“陵夷至于战国……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亨(烹)之刑。

烹煮之刑是什么刑法?为何古代帝王常使用,也不见史官记载

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混战,没有太多的法制规定,国君往往都采取烹煮的方式来惩罚人,公元前547年,宋国太子痤被成公囚禁,自缢而死,后来成公知道太子是无罪的,就烹杀了造谣的寺人伊戾。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说“臣令人持璧归,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请就汤镬”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烹煮之刑在春秋时最为昌盛,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商鞅变法,增加了肉刑,镬烹也是死刑之一。

烹煮之刑是什么刑法?为何古代帝王常使用,也不见史官记载

秦末楚汉之争,项羽也打算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给烹了,但刘邦回话说:“分他一杯肉羹”后,最终项羽还是没有这么做,不过烹煮刑法并没有消失,但汉代对于刑法其实非常重视,汉代统治者吸取秦暴政速亡的教训,废除了一些苛刻的刑法。

汉文帝是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废除刑法也给汉朝打下了盛世的基础,但是东汉末年,董卓就烹煮了太守李旻及其好友张安,这种刑法到十六国时期并未绝迹,北齐后主高纬就曾烹杀妖贼郑子饶。

烹煮之刑是什么刑法?为何古代帝王常使用,也不见史官记载

直到隋朝,这种刑法才被废除,正式规定死刑只有绞、斩、凌迟等,烹煮在正史当中十分少见,多流传于野史,比较烹煮刑法太过于残忍,统治者们通常会被认为是暴虐无度的昏君。

在野史关于南宋时期也有一段烹煮刑法,秦桧专政,就曾用过烹煮刑法,杭州古代藩属旧址,还保存着一只大铁镬,据说这是秦桧用来烹煮的,但秦桧烹煮过何人,并没有记载。

烹煮之刑是什么刑法?为何古代帝王常使用,也不见史官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