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買進口車為什麼這麼貴?

尤雅玲


國內進口車算是便宜的。貴從何來?國外節目,一臺多少先不說,到國內想要售賣,必須跑廢2臺車,認證3C,這些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花錢了還不一定能夠過得去。如果暴力利潤估計很多人都會做。而且進口車進到國內得到實惠的是消費者,打破壟斷行業。4s店一臺奔馳GLS450目前還是加價銷售,進口車不需要加價,裸車提車即可,相對目前進口車已經很成熟!


鄭州港大奎汽車Vlog


外國農用車為何價值百萬? 進口車主為何徹夜心疼? 豪華SUV為何屢屢漲價? 平行進口車無處保養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 敬請關注今晚《視知車學院》特別節目:《外國40萬的車國內賣100萬,錢都讓誰賺去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916\\u56fd40\\u4e07\\u7684\\u8f66\\u56fd\\u5185\\u5356100\\u4e07\\uff0c\\u94b1\\u90fd\\u8ba9\\u8c01\\u8d5a\\u53bb\\u4e86\\uff1f.mp4\

視知車學院


哈哈,壟斷知道嗎。


欲計無舟


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中,不合理的暴利是難以容忍的,但長期以來,受現有特殊

政策

照顧,進口車企在中國以特殊的方式掙得盆滿缽滿,卻理直氣壯、心安理得。現在,是破解暴利問題的時候了。

近期,針對進口

汽車

品牌的反壟斷調查正如火如荼,把進口

汽車

暴利問題再次擺在公眾面前。

有媒體發佈調查稱,同款進口汽車在

中國

賣100多萬元,而在美國的價格僅約合

人民幣

35萬元,其中間差價可達3倍甚至更多。通過一組國內外車價的對比,進口車在國內外的售價確實有著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種稅額,中間的差價依然大得驚人。

據有關部門統計,2013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汽車超過50萬輛,假設每輛車在總經銷環節的平均利潤為10萬元,國外車企僅在2013年前六個月就從中國賺取了500多億元,有媒體戲稱此為“中國式暴利”。

那麼,進口汽車為何在

中國會

有如此高的暴利?

暴利產生的三大原因

經對進口汽車影響價格的各類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後,筆者認為,除了

匯率

這一影響較小的因素之外,進口

汽車中國

式暴利產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市場供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大幅度提升,私家汽車已經成為人們過上小

康生

活的“標籤”。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銷量最大的國家,特別是高端進口汽車銷售市場需求強勁。

然而,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佔有極少的市場份額,難以與進口汽車相提並論,在中國消費者的

剛性需求

下,進口汽車甚至出現供難應求的火爆局面,在此情況下,進口車企自然會不斷提高車輛價格,以此挑戰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神經。然而,即便如此,也難以得出進口汽車的價格比國外畸高的答案。

其次是各種稅費。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進口汽車稅費的構成為25%的關稅、17%的

增值稅

,和最高40%

消費稅

(按照排量分為7檔)。

稅收

約佔最後售價的20%~30%。很多人認為中國政府為保護國內車企,對進口汽車徵收較高關稅,才造成進口汽車價格高於國外。

然而,有關數據顯示,按照中國的

稅率

,一輛進口車應繳稅額最高為車價的1.4375倍,排量3.0升左右,稅額為車價的0.95倍,照此計算,整車價格不應該超過國外市場的2倍,但很多車價均達到3倍以上。

進口車在國內外的售價有著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種稅費,中間的價差依然大得驚人,其中大約有30%至55%加價,由此可見,稅費雖是導致進口車高價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主要原因。

第三是特許經營。

中國加入WTO之後,進口汽車大量湧入,為了規範內地汽車市場,商務部於2005年制定並開始施行《汽車產業政策》和《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

》第六條規定:“同一汽車品牌的網絡規劃一般由一家境內企業制訂和實施。境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汽車,須授權境內企業或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境內設立企業作為其汽車總經銷商,制訂和實施網絡規劃。”這就是總代理商

管理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進口汽車流通經銷服務領域普遍實施以4S店為基礎的單一模式,進口汽車廠家也因此獲得了對進口汽車的絕對

定價權

,同時獲得了以總代理商制度為核心,並能夠統一銷售網絡和渠道的權利,即特許經營。筆者認為,這是進口汽車中國式暴利產生的根本原因。

特許經營與縱向價格壟斷

特許經營最早起源於

美國

,根據中國商務部定義,特許經營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的一種

經營模式

4S店是在1998年由

歐洲

引進的一種以“四位一體”為核心包括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後服務(Service)、信息反饋(Survey)的汽車特許經營模式。特許經營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種銷售方式,類似於獨家銷售、獨家購買和選擇性銷售,它是交易當事人使用最多的縱向非價格約束經營模式,在

歐美

國家,只要不涉及價格因素,特許經營便無可非議。

中國商務部制定的《

辦法

》所確立的以4S店為基礎的汽車特許經營模式,由於具有推動企業進入市場、減少搭便車、遏制價格飛漲、改善售後服務等積極因素,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可行的。

而在中國經濟多元化的今天,在進口汽車領域依然奉行汽車特許經營模式,由於汽車流通經銷服務領域只有單一的4S店渠道,汽車流通的各環節的價格由車企和總經銷商嚴格制定,筆者認為,這種涉及價格的汽車特許經營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縱向價格壟斷行為,該行為起到了縱向限制的消極影響。

首先,特許經營為區域劃分、封鎖市場提供了便利。由於特許經營賦予各進口品牌汽車廠商、境外總經銷商對國內銷售商的最高

控制權

,同時,還可以通過既有渠道輕易獲得獨家經營的權利,這就為進口車企和總經銷商進行區域劃分、封鎖市場提供了條件。而區域劃分、封鎖市場將會導致同一車型在不同區域執行不同的價格,卻難以在不同區域內

自由

交易,因此,在不同區域之間難以形成充分、有效的競爭。

其次,特許經營推動了價格

卡特爾

。特許經營如不涉及價格因素並不違法,對於一個本著善意且誠信經營的廠家來說,設置其產品的指導價格也無可非議,但如果其設置價格時,與自己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了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或者與交易

相對人

達成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時,就構成價格卡特爾。

而今,在中國進口車領域,從進口到維修的多個環節均受到車企和總經銷商的價格約束,特許經營成為車企和總經銷商進行價格卡特爾的推手。

由此可見,在中國進口汽車領域實施的特許經營模式已經充分暴露其存在的弊端,而相關機構在制度的修訂上難以跟進。市場環境在快速改變,當互聯網在逐步改變人們的

消費觀念

的時候,網上售車也逐步步入人們的消費視野,但特許經營依然桎梏汽車網店的興起,特許經營為進口車企進行縱向價格壟斷提供了有利條件。


小菜比們


大家其實沒必要這麼激情四射的開罵~個人覺得原因很簡單,這是在保護自主品牌和自家企業的利益,同時高稅收還能給國家帶來可觀收入,國家何樂而不為(本人並不知道政策的好壞或對錯,只是瞎猜哈),如果進口車價格大幅下降那合資車型的價格也一定會大幅下調,所以不難想象比如bba的一部分車型(比如奔馳A B C,奧迪A1 A3,寶馬1 3系等等)的價格區間下探到10-25萬這個水平的話...反正我肯定不會首先考慮自主品牌了,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


雹寶


國內進口汽車稅費高否,舉個歐洲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造出大國德國,北邊鄰居丹麥不生產汽車,汽車全是進口的,丹麥汽車進口關稅為130%,商品消費稅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