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被爆后,关东军为何中止行动?

爱老歌的人


1928年6月4日的凌晨,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在经过皇姑屯时,被日本人预先埋放在铁轨上的炸药,炸得面目全非。

在混乱中,随行的卫队很快找来一辆车,将浑身是血的张作霖送回了奉天大帅府。

事情发生后,报刊记者和通讯社都纷纷四处打探,一心想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消息。

不过,对张作霖生是生是死,最为关心的还数日本关东军。他们不惜动用一切情报手段,都想要知道真实结果。

然而,直到6月21日,张学良归来后,才正式向外发出讣告,宣布张作霖死亡的消息。

(张作霖剧照)

那么在这半个月中,大帅府是如何瞒天过海,骗过日本人的呢?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奉天当局非常重视。在得知张作霖伤重正在赶回大帅府的路上时,省长刘尚清和参议长臧式毅便带着医生第一时间赶往大帅府。但张作霖最后还是因伤重不治,撒手人寰。

事情紧急,刘尚清和臧式毅经过协商,很快就拿出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的方案。同时,又想办法催促在天津带兵的张学良返奉。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刘尚清和臧式毅认定皇姑屯是日本人所为。一直想夺得东北控制权的日本人,由于张作霖的不合作,他们已经对张作霖恨之入骨。之所以要杀掉张作霖,无非是想挑起社会混乱,然后趁机发兵以武力夺取奉天,并在此建立傀儡政权。

所以,在张学良回来之前,绝对不能让张作霖死亡的消息传出去。

很快,奉天城内便全城戒严。平日里本就守备森严的大帅府门口,更是站满了卫兵。凡是前来探望的日本人和社会名流政要,都被一句“大帅需要静养”为由,挡了回去。

同时,奉天也主动在报纸上“报道”了张作霖的情况。称爆炸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当时受到爆炸冲击,晕过去了一会便醒转来。只是鼻子被擦伤了,不久伤口便能痊愈。

还有报道称,爆炸发生后,张作霖身上的衣服被炸得支离破碎,不过张作霖本人的身体并无大碍。

总之,所有的消息都说明,张作霖只是受了轻伤。

(张寿懿剧照)

那么,大帅府中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张作霖一生娶了7位夫人,不过其中最能帮他分担事务的是五夫人张寿懿,因此她一直主持打理着大帅府里的事务。由于她为人正直,事事不偏袒,因此府中上下也对她颇为敬重,遇事都听凭她拿主意。

所以,刘尚清和臧式毅直接找到张寿懿,希望她能想办法使大帅府上下像往常一样,不给日本人起疑心的机会。

张寿懿是个明白人,再加上事发突然,虽然府中上下都知道张作霖被炸一事,但真正知道他去世的人却不多。所以她为了封锁消息,以张作霖的名义下令,除了自己和贴身丫鬟能进出张作霖的卧室外,谁也不得进入。

张寿懿将悲痛埋在心底,和平时一样操持着府中的上上下下。

除此外,丫鬟每天早晨,照例要端参汤到张作霖卧室中。而医生也经常出出进进,偶尔传出来的消息,总是张作霖的病情大为好转,需要多静养些时日。

日本人看到这种情形,也吃不准张作霖的伤情如何。于是,千方百计以探病为由,想要亲自验视张作霖的伤情。但都是刘尚清代为接见,并被委婉地挡了回去。

后来,刘尚清还特意在省公团以张作霖的名义,宴请了日本驻奉天的总领事内田、町野等人。并在宴会上再次代表张作霖,感谢大家对他的关心,然后还说:“愿中日两国继续‘亲善’,勿因无根之言,致生疑虑。”

(张学良剧照)

日本人见这种种情形,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当时留在东北的关东军也只有2万余人,如果发动战争很难有胜算。所以他们思来想去,决定派出太太团前往探视。

说起来,张作霖平时和日本人没少打交道,而张寿懿由于善于应酬,人又长得漂亮,做事说话又得体,所以张作霖平时带她见客较多,因此她和日本要人的夫人也多有往来。

这天,领事夫人以慰问为借口,来到了大帅府。

张寿懿明白领事夫人的真实目的,所以她让丫鬟把领事夫人带到会客厅。她仔细梳妆打扮了一番后,才笑意盈盈地出现在领事夫人面前,并和领事夫人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破绽。

不光如此,领事夫人还看到医生从西屋出来,对正在送茶水的丫鬟叮嘱,大帅的身体恢复得很好,药水可以先停了,只以牛奶等补充营养就可以了。

就在医生离开不久,领事夫人又听到西屋传来张作霖的咳嗽声,断断续续的骂人声。

于是领事夫人回去后,把她看到听到的情景报告给了总领事,日本人由此得出结论:张作霖还活着。于是,断然取消了准备攻打奉天的计划。

张学良秘密赶回奉天后,便召集刘尚清和其他部下开了个碰头会。

经过讨论,刘尚清考虑到张学良模仿张作霖签名惟妙惟肖的本事,而所有的军政命令在张作霖生前,一直由他亲自签发。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权力过渡,便让张学良仍以张作霖的名义下达各项军政命令,并以书面文件宣布,一切军政事务交由张学良代为处理。

待一切都稳妥地处理好后,张学良才于6月21日向外界发出讣告,宣布张作霖去世的消息。

不过,此时政权交结已经完毕,再加上张学良又有张作霖“签字的遗命”,日本人也无法找茬干涉。就这样,日本人的阴谋最终没能实现。

(参考史料:《张作霖传》《张学良口述历史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话说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至皇姑屯附近时,随着一生轰鸣,专列被气浪掀翻,赴山海关迎接专列的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殒命,而大帅张作霖则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大帅也敢行刺,这还了得,可眼下救人要紧。张作霖被从车厢抬出后,紧急送往奉天大帅府。到府上之后,张大帅意识还算清醒,私人医生紧急救治,当医生将其衣服剪开后,发现大帅的一条手臂已经完全炸断,因失血过多,伤势过重,叱咤风云的张作霖药石无灵,离开人世。

临终之前,张大帅趁着还能说话,要求立即发电报令学良速回沈阳,除此之外,并无交待其他遗嘱便瞑目归西。

张大帅命陨大帅府之时,张学良远在千里之外,正在京津前线指挥奉军往关外撤,虽接到电报,但是一时难以返回。家中事务一时无人主持,是否立即发布死讯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时任军署参谋长的臧式毅与奉天省长刘尚清紧急通电,深恐这一消息传出去后,东北三省将人心惶惶,若乱了起来,正好给日本人制造可乘之机。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必要的,就在爆炸案当天,沈阳城内的日本侨商会等地方就连续发生了日本特务投弹事件,显然东洋萝卜头是有备而来,这些计划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其后数日,日本一方开始不断挑衅,并且有增兵迹象。显然皇姑屯事件不是一次孤立的事件,更不是一个意外的事故,而是有预谋的周密行动。

由于担心日本关东军会借此事件发动侵略东北计划,再加上少帅不能返回、奉军主力此时也在关外,臧式毅,刘尚清等人迅速与张作霖最宠信的寿夫人商议,决定暂时密不发丧,并严密封锁消息,以免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

就在张大帅被炸身亡后的第三天,奉天公署对外通电,伪称“主座由京回奉,路经皇姑屯东南满铁道,桥梁发生爆炸,伤数人,主座亦身受微伤,精神尚好”。

为防止日本奸细窥测,大帅府中重重设防,寿夫人命人将张作霖的遗体安放在卧室,头部以绷带包扎,只露出口鼻。桌上按大帅生前的起居习惯摆上鸦片炉具与水果,每天晚上灯火通明,给人一种张作霖仍在疗伤的假象。

日本一方也不能闲着,为了打探到张作霖是伤还是死,遂派官员到府上探访,大帅府中如以往一样,看不出任何异常。并有医官坐在张作霖床前假装把手问脉,开具处方。由于对张大帅的真实情况无从判断,日本一方不断派人来访,力图打探到真相,但接待人员以张作霖病情过重不便见客为由予以拒绝,但准其在外屋远观。

为了更加迷惑日本人,寿夫人如平常一样,身着华丽服饰接待前来“慰问”的日本官太太,宾主谈笑自若,完全好似无事发生一般。

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之后,一方面采取一切措施掩盖炸车案的真相,另一方面不断派人刺探张作霖的伤情,以决定下一步的计划。但迟迟未探知真实情况,日本人的下一步计划不敢贸然行进。

正是因为奉天当局的伪装十分完美,关东军虽然精心策划部署了这场震惊中外的爆炸案,但他们对张大帅是否被炸死仍没有完全把握,最终计划落败,在张学良返回奉天前未敢有任何轻举妄动。

张作霖“炸而不死”,日本“探而不明”,这一切也许就是个玩笑吧。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没几年,日本人还是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而那位张大帅在器重的少帅,嘿嘿,不说也罢!


大狮


关于日本人将张作霖炸死的这一事件,相信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印象。炸死张作霖事件其实是918事变前的前奏,或者说这就是918事变前的一个预先演习。因为就在918事件中,日本人也是突然袭击,然后占领了整个东三省。

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这么认为?日本人将张作霖炸死以后,认为只要确诊张作霖死亡,日本人就会马上进攻东北三省。


按照如今日本公布的这个历史材料说,确实可以这么认为,但是,皇姑屯事件和后来918事变虽然有共同相似之处,然而,也许在于细节上我们要再稍加辨认。

就先说第一个问题,日本人是不是真的想要杀死张作霖,或者说已经有了将张作霖除之而后快的报复之心呢?

按照日方公布的数据,日本其实没有这种说法的。首先要说日本人的一个预想吧。日本军队是希望借张作霖回到奉天的时候,逼张作霖下野,也就是说,日本军队将免除张作霖这个东北王的头衔乃至是一切实权。然后日本军队将张作霖手下的奉军的武装解除,进而,日本军队掌握张作霖手中的东北实权。

按照这个构想来看,张作霖本身其实是日本人手中的一个重要傀儡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姑屯事件其实就是日本计划中的一个结果变形。也就是说,本来是想让张作霖下野的日本人,却变成了日本军队将张作霖置于死地的一场大闹剧。也正是因为日本军队发现,张作霖这个傀儡要忤逆他们,所以河本大作那个二百五就带领着手下的人在皇姑屯的铁路附近埋设了炸弹。

也是因为炸死了张作霖,也带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关东军为什么要停止行动?

如果我们从当时中国北方的时局来说来说。关东军的这个行为,是不是符合了日本国内的要求呢?

在张作霖乘火车回到东北以前,张作霖率领手下的部队。进入山海关,也就是中国的河北一带。与北上的北伐军交战,与北伐军交战的过程,奉军可谓是一触即溃。日本人看到自己扶持的张作霖被广东的革命军打的一败涂地的时候。1928年5月4日,日军第六师团借济南城内日本侨民被中国军队杀害的借口,杀入中国济南城。这其实就是干扰北伐军与张作霖部队交战的意思。或者说就是阻止中国南北统一的情况出现。而在那种情况下,张作霖无疑就是日本人在北方或者该说在东北的一个最佳代言人了。

其实炸死张作霖完全是关东军的自作主张。就以上文的解除奉军武装,进而武装占领东北这个预想来说,这完全是关东军的一厢情愿,并不能代表日本国内的上层的意见。也就是说在日本国内,当时的日本首相是田中义一,也就是田中义一代表的田中内阁,反而不希望让日本军队进入东北,占据大片东北的土地。这样做的后果,将会让日本在以后的时间里,在外交等方面,处处待在被动的位子上。

后来的事实证明,从炸死张作霖到日本军队占领东三省。其实是。关东军一个暴走的过程。日本国内反而有一股很强大的遏制势力,不希望关东军会有这样暴走的结果。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张学良在东北“忍”了两次,第一次是1928年6月“老帅”张作霖被炸身亡,第二次是三年后的“九一八事变”,历史已经证明,同样的决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效果和结局也是不一样的。应该说,在“皇姑屯事件”后选择忍让,是这位少帅为数不多的正确决择之一。



“皇姑屯事件”与后来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相同,都是关东军激进分子背着日本政府实施的,但目的又不尽相同。鉴于张作霖在《满蒙新五路条约》等问题上的出尔反尔和渐不合作的态度,河本大作等人谋杀张作霖首先是想“换马”,即再找一个听话的傀儡和利益代理人。

而军事占领满洲是次要选项,武装解决需要满足三个前提:东北军政大乱、奉军群龙无首、日本军部和身后的“朝鲜军”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当然,如果奉军为了报仇雪恨主动进攻关东军更是送上大礼,那就等于对日本宣战了,让关东军失望的是,前述没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



张作霖的五夫人确实厉害,严密封锁了“老帅”抬回不久即告身亡的消息,医生照样忙碌,每天换药依旧,让拼命想了解消息的日本人一无所获,而不能确定张作霖是否已死,关东军就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奉军大部主力正在沈阳周围或在出关回奉的路上,对垒拥有绝对统帅权的张作霖和20万奉军,日本人没有把握。

关东军又想阻隔远在河南前线的张学良回到奉天(正在阻击北伐军前进),从而使东北军政高层因争夺位置而发生内乱,结果张学良混在伤兵列车里,躲过了被日本人控制的车站盘查,兼程赶回奉天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奉军的老、新、洋三派冲着张作霖的面子在当时也能够达成一致,局面被迅速稳定,日本人无机可乘。



张学良明知是关东军下的黑手,却在这个问题上装傻充愣,一不彻查案件二不起兵报复,反而“外交关系”保持如初,日本人非常无奈,找不到动武的借口。但张学良私下里加快了“易帜”的谈判和进程,期望通过归顺中央政府来抵挡日本的压力。

而在1928年的日本国内,军部尚未控制政府,日本的国策与政策仍然在文官政府的掌握之中,必不会支持关东军的军事冒险,如果关东军一意孤行,就凭他们的一万来人还真占不到便宜。实际上,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大范围泛滥是1930年,这一年诸如“樱会”等法西斯军官组织才渐次成立,开始夺权。



更为严重的是,即将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正在摧垮了日本经济,日本一时无力发动侵略战争。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英美等国为保护自身利益,设置了森严的贸易壁垒,使原料和市场都严重依赖海外的日本损失惨重,1927年“济南惨案”发生后,举国上下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仅仅两个月日本在华贸易损失高达1700万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1928年7月,美国政府正式承认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对日态度有所强硬,所以当时的日本文官政府非但不可能支持关东军搞事情,反而急欲改善中日关系以挣救经济危局,与蒋介石秘密达成了“全面改善中日气氛”的共识,日本军方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提案肯定不合时宜。



也就是说,在张作霖死后的近一年里,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几方面都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张学良1928年底即已宣布“易帜”,而关内的南京政权尚未出现后来的“中原大战”之分裂,奉军主力云集东北,关东军只能把“皇姑屯事件”当成九一八事变的一次预演。

1930年的中原大战严重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最精锐最嫡系的10余万人入关“武装调停”,东北空虚。而日本军部开始“暴走”,主张走稳妥路线的首相滨口被刺,军事手段解决“满蒙问题”的强硬派占了上风。



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开始猛烈扩充利润巨大的军事工业(纳粹德国也是如此,这是帝国主义的规律),参谋本部开始制定作战指导方案,同时军部威胁政府:“在满洲惹起事端后,政府若不追随,就决心发动军事政变,以使满洲问题易于解决”,这才是真正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因此,用辨正的理论来评价的话,1928“皇姑屯事件”是必然之中的偶然,而1931“九一八事变”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结果张学良用同一方式应对,结局注定是抱憾终生的。


度度狼gg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行至皇姑屯时,被日本人预先埋放在铁轨下的炸药炸成重伤,大帅当时血肉模糊、面目全非,随行的卫队很快找来一辆车,将张作霖送回了奉天大帅府,而随车同行的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殒命。

大帅回府后,意识还算清醒,即命发报给张学良,要他速回沈阳;随后,尽管私人医生使出看家本领,进行紧急救治,但因失血过多,伤势过重,药石无灵,离开了人世。



张学良当时正在京津前线指挥奉军作战,接到电报,一时难以脱身,帅府当时无人主事,臧式毅、刘尚清与张作霖最宠信的寿夫人商议,决定暂时密不发丧,并严密封锁大帅死亡的消息!


大帅被炸身亡后的第三天,奉天公署对外通电:“主座回奉路经皇姑屯东之南满铁道时,桥梁爆炸,伤数人,主座身受微创,但精神尚好”; 寿夫人有巾帼气概,命人将大帅遗体安放在床上,头扎绷带,只露口鼻,房内按大帅生前的起居习惯,摆上鸦片炉具与他常吃的水果,每晚上灯火通明,制造大帅在疗伤的假象;她 自己及其它家眷也强忍悲伤,丝毫没流露悲戚的表情,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

日本间谍四出,因消息封锁,无果;遂派员到府上一探究竟,来员仔细观察,帅府一切照旧,无任何异常,还不断有医疗人员进进出出,更有医官坐在大帅榻前为其把脉,与其对话,随后还开具处方;欲进房中以判断虚实,接待人员又以张作霖病重予以拒绝,所以,他们只能在外屋远观;而寿夫人也如平常一样,身着丽服接待前来“慰问”的日本各级军官太太,谈笑自若,镇静如常,好似无事发生一般。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方千方百计地采取一切措施掩盖炸车案的真相,以消灭证据,又不断派人刺探张作霖的伤势,以决定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但由于迟迟不得真相,日本军方也不敢轻举妄动。


奉天当局的精妙伪装,让关东军对大帅生死无法把握,屡屡试探,屡屡落空,最终趁虚而入的计划落败了,在张学良返奉前没任何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希望星晨58298869


晚年的张学良在采访中曾多次回忆自己的家世,尤其是对张作霖的回忆,角度独特,在张学良看来,父亲的雄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作霖聪明敏感,能够接爱新事物。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独具一格的统治能力。张学霖虽然一生仅读过六个月私塾,却能在奉系集团内活得游刃有余,张作霖年龄最小,资历也浅。但他在拉起队伍后,却始终稳坐当家人的位置。所有人对他都忠心耿耿,服服帖帖,这与张作霖能容人、会识人,会用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作霖更未接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但他能够在各个领域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发展措施,以至于奉系实力与日俱增。

关于父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关系,张学良讳莫如深,但言辞却非常中肯:“我父亲比我强,他应付日本人,应付得好。我不行,我没这个能耐。他很会软硬都来,所以日本人一定要干掉他。我父亲这一点,我非常佩服!

对于张作霖的回忆,张学良时常会提到这样几句话:“别人说我聪明,我没我父亲聪明”,“我父亲比我强”,“我没我父亲长处大”,言语之间都流露出对他父亲的崇拜之情!


阿呆有點呆


没有民族脊梁,都是为了利益而已。。。如果当时张小六子被炸死,花花公子张学良有魄力,有胆识,有担当,有胆量……就应该誓死守住北大门。。。做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