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一號文”解讀 ⑰|市農業農村局:讓鄉村美麗、菜籃豐盈

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農村工作,在去年展示了優異成績,那麼,今年將如何大展宏圖?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今年,市農業農村局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圍繞全市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任務,強化“三農”領域的民生保障工作,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體經濟發展、生豬屠宰管理和休閒農業發展等重點工作,以實際行動助推“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

整治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美麗村居

回顧2019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那是破舊立新的開局。

“我市以創建全省唯一一個農村人居環境示範市為契機,堅持把城市品質提升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城鄉一體化推進。”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⑰|市农业农村局:让乡村美丽、菜篮丰盈

該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覆蓋城鄉的“乾淨整潔村”建設方案,同步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管理各項工作,2019年底全市“乾淨整潔村”達標率為80.3%。

“接下來,市農業農村局將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切入點,進一步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建設美麗村居。”該局上述有關負責人說。

該局計劃組織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動員組織各方力量分層次、分階段推進綜合整治工作,推動所有村(社區)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加快建設50個特色精品示範村,進一步提升鄉村風貌和建設水平,力爭在今年底前打造50個“特色精品示範村”。加強宣傳培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對鎮村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提升工作水平。

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堅持農村集體“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大力扶持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

接下來,該局將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新起點,創新集體經濟經營管理體制,鞏固提升物業型、投資型、服務型經濟,努力推動集體經濟拓展發展空間,挖掘增長潛力,爭取全年集體收入與上年持平,實現穩定增長。主要措施包括:

爭取更多政策扶持,幫助集體經濟組織渡過難關,維護基層社會穩定。穩住優質物業型經濟,鼓勵鎮街統籌集體土地物業,引導鎮街向村組集體傾斜讓利,推動村級工業園更新改造和老舊物業提檔升級。

幫助集體物業完善不動產權登記手續,完善並推廣物業交易價格指導制度,打擊“二手房東”,穩定工業廠房市場秩序。及時跟進企業經營情況,防止惡意欠租造成集體損失。

發展穩健投資型經濟,引導農村集體富餘資金通過信託等方式投向市、鎮重點項目和成長型企業,促進投資項目擴面、增量。探索搭建農村集體之間的資金互助平臺。加強投資理財政策及風險的宣傳,防範金融風險。

探索服務型經濟,引導農村集體開展“一村一物管”試點,組建物業管理公司承接轄區內出租民房的物管安保、環衛保潔、統租停車等服務,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和社區服務配套。動員有條件的農村集體根據區域規劃和發展佈局,統籌整合低效土地、物業等資源,引入文旅、創意等專業團隊經營,或有償提供給當地用作教育、醫療等配套。

管理好集體資產,根據新修訂的集體資產交易辦法指導各鎮街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研究出臺集體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指導意見、土地收儲增值共享操作細則、城市更新村集體表決事項指引,加強管理制度的宣傳培訓。

優化集體資產“兩個平臺”和“東莞村財”APP的統計監測分析、風險警示名單、網上支付租金、農村居民個人金融服務等功能,打造為農、便農、惠農的綜合平臺。加強對社會中介審計機構的資格條件審查和業務指導監管,全面開展農村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做好審計問題的整改落實和責任追究,為集體經濟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整合生豬屠宰場,保障農產品安全供給

生豬等肉食品供應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內容,屠宰場是監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市農業農村局推動出臺《東莞市生豬定點屠宰場整合工作指導意見》及相關配套措施,計劃到2021年底全市生豬定點屠宰場由32家減少至9家。

與此同時,大力推進屠宰場的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進一步提升屠宰行業發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生豬定點屠宰場已整合至18家。接下來,該局將從四個方面加速屠宰場整合進度:倒排整合節點、加強協調督導、強化責任考核、做好農產品保供應。

市農業農村局將做好預案,努力保障生豬、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的有效供給。延長調入生豬補貼政策,推動點對點養殖場生豬供莞,發動生豬供應商穩定供貨渠道;鞏固我市農業企業在市外自建或合作的116個共27.6萬畝蔬菜生產基地的產銷對接關係,抓好本地蔬菜生產;落實補貼政策,會同發改等部門推動大型批發市場收儲一批肉品、蔬菜。

發展聚焦休閒農業,提升鄉村旅遊質量

近年來,我市以農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特色產業為依託,積極推進休閒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美麗經濟增速。截至目前,我市已創建了一批國家、省、市級示範點,其中國家級示範點2個、省級示範點和示範鎮16個,市級休閒觀光示範點18個;打造出“田園郊享樂”農業休閒品牌,推介農業休閒觀光點118個、荔枝休閒採摘點119個;推出6個“農旅融合試點項目”,8條鄉村旅遊線路。

先後在東城、麻涌、中堂等鎮街打造多個創意稻田畫,其中2019年麻涌古梅農業園“美麗田園”優美畫卷登上央視新聞,展示了我市鄉村旅遊消費供需兩旺的繁榮景象。據統計,通過休閒農業的發展,創造就業崗位2000多個,每年接待遊客600多萬人次,經營主體實現經營收入超過2億元。

今年,市農業農村局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繼續做好三方面工作,持續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

加強示範點建設。重點評選一批具備“耕作體驗、田園觀光、產品採摘、文化傳播、科普教育”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市級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點,並引導、鼓勵其不斷升級完善,積極創建省級、國家級示範點。

打造農業創意項目。繼續挖掘我市農業農村文化元素,牽頭打造1個以上農業文化創意項目,示範帶動鎮村、企業嘗試打造更多的農業文化創意項目,弘揚我市農業農村文化。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 ⑰|市农业农村局:让乡村美丽、菜篮丰盈

打造採摘旅遊品牌。進一步豐富農業休閒旅遊線路,充實休閒農業項目庫,策劃荔枝、火龍果、葡萄等農產品休閒採摘旅遊線路,幫助農業經營主體打造農業休閒採摘旅遊品牌,豐富市民休閒農業旅遊線路選擇,提升我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的實力。

全媒體記者 葉珊

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