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作家,写了半个月,进步了许多,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始终没有明白?节奏应该怎么带,细节描写重要吗?

陶佳奥


有友友留言问我,好的文章如何能够看出来。

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好的文章或小说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语言通畅,文辞舒适,不会给人以生涩和难读通之感。

就如同诗词一样,一气到底,却让人心生喜爱,而长文章也是可以一直读下去,不觉得疲累。

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有迹可循。

01起承转折

好的文章,把起承转折做到毫无痕迹可言,不留心的话,仅能感觉故事的起伏跌宕。

凝神只注意其情节,完全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直到故事高潮过去,喘口气的功夫才得赞一声,作者笔法之奇妙。

片鳞半爪之间其实还是能够找到衔接之处的,只要有耐心多读几遍,就可以找到故事的开端,展开,承接,转折处。

我最近在拆解《度灵铺》这本小说,在拆解的过程中,完美地看到了它的起承转合,就拿这个举例子吧。

故事说的是药铺子里,师傅和徒弟的日常,帮助鬼怪度灵的故事,视角是徒弟的第一人称。

每次缘起都是由旁人开始的,这样比较自然,如果从第一人称的“我”开始,就会给人一种没事找事的感觉,主角难免不被批为白莲花。

这个我以前不知道,每次起大纲的时候,都是主角主动出击,出门找各种事物,每次都被师傅骂,太欠了。

所以大家要注意,事件的发生,最好是由别人引出。

《红楼梦》里诸事因由,还不是从刘姥姥开始。

为什么呢?就是这个“起”

《度灵铺》起:邻居屠户的娘子,来串门,送给她艾叶驱蚊虫(暗含牛鬼蛇神经常往来于这个小巷子。)然后,本单元的主角,杨主薄上门求药。

:也不能直接就把事情赤裸裸放到大家眼前,那样子太生硬。

杨主薄的妻子得了急病,眼盲,往墙上撞(这就是不正常的病,大家明眼也可以看得出来,不过这里不会明说,埋下伏笔)

师傅给抓了一味简单的药,看似敷衍,实际上师傅对此人是相当留心的(文章的细节中有带出。)

:这里就要出大事了,但也还是要再承一下,这是本作者的高明之处。

先是仆人送金叶子,说病好了许多,然后杨主薄立即就跟了过来,说娘子病症再次发作,这次非常厉害了。

:师傅和杨主薄加上“我”一起去杨府给娘子看病……引出下一个桥段的高潮

第一个紧张的回合结束了。

但是作者没有把这四个节奏全写到第一章,她只写到了起和承,转和合留到下一章,为的是做个扣子,吸引读者。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本未完结的书。

每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还有扣子都做得非常好,环环相扣,我从前看此书的时候只觉得好,经过拆解,方才明白,原来作者的情节是精心设计过的。

全文无一句废话,每一句都是下一情节的扣子。

如此循环,设定接下来的情节,四个环节排兵布阵,就能令小说引人入胜。

整个小说节奏感极强。大家也可用我的方法去拆解自己喜欢的小说,掌握好节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02语言节奏

文章是有轻重缓急的,和我们遇到事情时说话类似。

如果你有急事向长辈或亲人汇报,说话的语调就会急促;如果只是闲聊,会调均呼吸,顺其自然;若是表白,向心爱的人第一次坦露心声,可能会紧张磕巴;若是相爱已久的,就会温馨甜美,有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美好。

写作也如此,要适当的用语来表达文章的情绪。

写温馨之处用稍长的句子,写紧张之处用短句,写恐怖的地方用短语排比。

或许是在见到你的那一刻,或许是你清澈瞳仁望向我心底的瞬间,抑或只是,你笑起来温柔的样子……

而我,

余生的所有时光。,

只想和你一起虚度。——《明月逐来》

这是结尾的温馨语句,前面都是长句,作者为了余韵袅袅,又加了类似诗句的后三句,这本小说是甜美向,没有矛盾没有起伏,大量的温馨语言,想写此类文的友友们可以看看,而且并不长,大概不到10万字左右吧。

他朝身后拉住拴在他身上的绳索的那几个人瞥了一眼,便跟在那个回头浪后面,一头扎进大海,立即便跟凶浪搏斗起来,一会儿抛上浪尖,一会儿沉入浪谷,一会儿又埋进浪沫中间,最后还是被冲回到岸边。——《大卫科波菲儿》

排比句,写出紧张感。

当时玙姑已将箜篌取在膝上,将弦调好,听那角声的节奏。胜姑将小铃取出,左手揿了四个,右手揿了三个,亦凝神看着扈姑。只见扈姑角声一阕将终,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铃起之时,玙姑已将箜篌举起,苍苍凉凉,紧钩漫摘,连批带拂。铃声已止,箜篌丁东断续,与角声相和,如狂风吹沙,屋瓦欲震。——《老残游记》

描写一段交响乐,几乎可以听到那些曼妙的音乐声了,惟妙惟肖。

所以,掌握好文字的长短,也可以为文章塑造节奏感。

大家可以多找些类似的桥段,对比拆解,再仿写。

03音乐灵感

我喜欢听刘珂矣的禅音音乐,每次听的时候都能促进我的联想和灵感,有时候听,完全不听歌词,只听音乐的起伏。

某天突然有所感,她的歌曲之所以每首都很好听,是因为那些音符散落着起伏委婉,完全就是暗合着文章的起承转合。

后来注意到,所有我喜欢听的曲子都有这个特点。

也许别的朋友喜欢听高昂的曲调,比如华晨宇的那些歌。(我也喜欢,这些歌曲很治愈,对抑郁症发作的缓解有奇效,只是对我自己而言。)

有些朋友喜欢听低沉的乐曲。

你也可以根据音乐的长短来设定你的文章起伏,以音乐来做节奏。

诗和词在古代本就是唱的,本身就是歌,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之极。

我们也可以把文字中的平仄夹杂在文章中。

据说村上春树也是听着音乐创作的。

正是那些隐藏在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它们像岛屿和礁石散落在大海里那样,散落在内心各处,而且深藏不露,它们等待着叙述之船的经过,让其靠岸,也让其触礁。这几乎是所有伟大的叙述者都要面对的命运,当巴赫为两个合唱队和两个管弦乐队写下《马太受难曲》时,他不断地要让宣叙调的独唱去打断合唱队的对唱。随时插入到原有叙述中的新的叙述,成为了改变方向的否定式叙述,而且时常是当它刚刚否定了前面段落的叙述后,紧接着就会轮到自己被新的段落所否定。乐曲在叙述的轮回里死去和再生,作曲家的内心也在经历着一次次如同闪电般短促的人生,或者说他的乐曲成为了他内心经历的录音。——《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这是余华书中的节选,他用了整本的书来讨论音乐与写作,可见音乐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04.朗读节奏

我以前曾经在喜玛朗雅上面做了一段时间主播,阅读古偶小说,读着读着,就感觉某些作品特别生涩,气息不均,一段话我要重新录制很多次。

这就是节奏感很差,阅读体验也不会太好,浪费了那个不错的故事。

朋友们写完文章最好自己朗读一下,或是复制到讯飞语音中,用AI朗读,把自己当做听众,这样更能客观的评论自己的文章。

也能听出文章中的毛病。

时间久了就能培养出自己的语感和节奏感。

我们通过起承转合、语言节奏、音乐灵感和朗读节奏,能够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文章与小说,做到润物细无声,却能产生强烈吸引能量,如果节奏掌握的好,更容易产生共鸣。

希望这些小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理解,拆解文章,化解卡文状态,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秀小说来。


人鱼薇沫谈成长


对于文学新人来说,怎么把握文章的节奏?以及细节描写的技巧?

首先,欢迎你加入文学大家庭,看到你的问题,提的很好,已经初窥门径,这是困扰大部分文友的问题,在此,我很愿意和你分享互勉。

1,先谈细节吧,首先要清楚,细节是文章的一部分,他是为文章整体服务的,你先要理解这一点;细节的描写要根据文章的呈现需求来决定,如果是对主要人物,主要场景,高潮部分的描写,那么这时候的细节描写就很重要,一花一草,一举一动,一呼一吸,点点滴滴都不能放过,不要着急,静下心描写到位,刻画清楚,如果有一点含糊,读的人马上就能感觉出来,什么地方缺了一块。如果是描写不足轻重的人物,或者故事的转场,这时候细节描写不要太多笔墨,以免给人感觉头重脚轻。

2,文章的节奏,确定文章节奏是动笔前的工作,故事开始前,先列一个框架,把各部分规划清楚,主体是什么?首尾是什么?铺垫怎么做?各个部分确定好以后,考虑节奏,每部分的节奏怎么定?主体部分节奏肯定是紧的,其余部分缓一些,定节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张弛有度,不要紧的让人窒息,也不要松弛的让人睡着,活学活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欢迎随时沟通共勉。



聊聊我的每一天


新人写作还是缺乏许多经验,还应多读多写,多读一些名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写一些短小的文章,从而增长自己写作知识技巧。

节奏是整篇文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一种衔接,节奏就如一首歌的节拍,音乐节拍好,能使整首歌更动听,如果文章节奏好,会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读起来更生动传神。

关于细节描写多见一些小说和故事类文章,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最好的表现方式,这样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整篇文章更形象生动。


用户7091628069345乌


主要看你写什么,如果是写新媒体观点文的话,细节当然不需要写了,如果是写小说的话就需要注意细节。新媒体里边儿的故事文也不太需要很多的细节描写。


毛毛在倾听


现在我也刚尝试写作,写作小白。有时候也看看学习别人介绍怎么写作,但感觉对新人来不一下学会不是一朝一夕。感觉先要清楚表达事情真实表达自己观点,然后学习别人的节奏,布局……


宝妈妮妮2020


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哪天会突然文思泉涌,写出一部旷世奇作。可以人生已经过了五分之二,还是啥都没有,所以想想,抱歉没能帮助到你,发了几句自己的牢骚而已。


人到中年心态最重要


我也是新手上路,写作是一件需要坚持输入输出的事情,多读多写,找找符合自己风格的优秀作者作品,关注一下他们都是怎么行文的,这样也许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加油


柳岸花谜


写完了自己读一下,别读得喘不过气来。😊


李卫平210150960


起初学习,阅读输入应该大于写作输出,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作有一定益处!


慕茵爱读书


既然自称作家,那就不是新人了,对吧?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