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堡主最近看老版《三國演義》,發現曹丕稱帝后,逼弟弟曹植作《七步詩》。

看劇發現曹植作的詩與我小學時學校發的詩歌小冊子裡,要求背的《七步詩》不同。

由此,發現《七步詩》現有兩個版本:六句版與四句版。

《七步詩》版本

版一:(四句版)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鍋裡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四句版《七步詩》

版二:(六句版)

煮豆持作羹,漉菽(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註釋:

持:用來。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過濾。

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泣:小聲哭。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這裡指迫害。

何:何必。

譯文: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後,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六句版 《七步詩》

仔細分析就會知道,這兩首詩大意一致,不過,版一是版二的濃縮版。認真分析,就會明白,版二是原版,版一是現代詩人改編的,不過,由於《三國演義》等通俗作品的流傳,所以,現代人大部分只認識版一,導致版二出來,以為是杜撰出來的詩歌。

曹操家族

瞭解《七步詩》的真實性,得先了解相關人物,及其所處的歷史時代。

曹丕與曹植,都是魏武帝曹操之子。而且一母同胞,是親兄弟。皆是曹操的繼配夫人卞夫人所生。

由下圖所示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曹操家族

而曹操家族,崛起於東漢末年。由曹操之父曹嵩認東漢宦官曹騰為義父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而曹騰,在魏明帝曹叡即位後,遙尊其為魏高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宦官。

東漢末年的宦官,每一個是好的,都是挾皇帝自重,擅自廢立,而後憑用力之功,專權,斂財。

曹騰為西漢賢相曹參後人,官宦世家,自小入宮。歷仕安帝、少帝(濟北王)、順帝、衝帝、質帝、桓帝。

在質帝8歲,被權臣梁冀迎立,不滿梁冀所為,當朝稱其為“跋扈將軍”,為梁冀所忌憚,毒死其後。

質帝死後,朝中分兩派,太尉李固擁立清河王劉蒜為帝,大將軍梁冀擁立蠡吾侯劉志為帝。最終,在梁冀妹妹,皇太后的幫助下,劉志被擁立為帝,成為漢桓帝。曹騰因擁立之功,晉封為侯,費亭侯,並升大長秋(皇后宮主管)。

在安帝時,曹騰任黃門從官,太子侍讀;順帝時,為中常侍;桓帝時,為大長秋。一路晉升為皇帝心腹。

曹騰是宦官,且不是善官,有專權、擅權一面,但是他不斂財,清廉,對皇帝還算忠心。

曹騰死後,由養子曹嵩襲爵。(曹操父親能力絕對高,曹騰在未淨身前,有自己的兒子)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曹植 畫像

曹嵩在桓帝時,依靠父親曹騰關係,得官司隸校尉。

靈帝時,位列九卿,官拜大鴻臚、大司農。後買官,升太尉,成三公之首。

曹嵩不像他的父親曹騰,貪財。因有權而有財,又用財來升級他的權,由此,曹家當時富甲一方。也為後來的曹操發跡奠定財力基礎。

靈帝中平五年,黃巾起義,平叛不當,導致曹嵩太尉之職被免,曹嵩回到譙縣老家。

在董卓之亂,曹操在陳留起兵後,曹嵩帶少子曹德在琅琊避禍。曹操勢大,成北方大軍閥後,曹嵩帶幼子從琅琊郡趕往泰山郡,且泰山太守應劭也奉曹操命在郡邊迎接,但是當時的琅琊郡被曹操敵對勢力徐州牧陶謙控制,陶謙派輕騎在中途截殺,所以,在郡界邊上,曹嵩父子被追上,殺死。

而當年,曹操以報父仇為名,攻打徐州,並屠了徐州城。

據傳,曹嵩本姓夏侯(無法證實)。曹操父曹嵩,雖然貪戀權財,但是卻很敦厚,不是權奸,在王朝末世,也很難得。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三曹

現在,到了曹操,在熟悉三國史的人,都應該瞭解他的歷程。在父親的保駕護航下,在京城、地方為官。無論是縣令還是諸侯國相,都能使地方整肅,政治清明,才能突出。在靈帝中平五年,因家世成為“西園八校尉”(靈帝為分大將軍何進之權而設,皇帝親軍)之一,任典軍校尉,位列第四,在蹇碩、袁紹、鮑鴻之後。後來,何進被宦官所殺,董卓入京,曹操便逃離京城,在陳留起兵,討伐董卓。

曹操聚集在袁紹盟主大旗下,討伐董卓,在交戰時,自己的部隊被拼光了。而曹操與各軍向董卓交戰失敗後,也是各懷鬼胎自保,最後,聯盟解散。

第二年,曹操聚兵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曹操有了自己的基地。

又一年,黃巾軍在兗州勢大,殺了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出任兗州牧,併合兵擊敗了黃巾軍。曹操獲降卒30餘萬,收精銳組建“青州兵”。

再一年,曹操大敗袁術、黑山軍、南匈奴。並破徐州。

但是,曹操在徐州的劫掠行為,被東郡守備陳宮不滿,他與陳留太守張邈等人合謀叛亂,迎呂布為兗州牧,背叛曹操。

曹操從徐州趕回,一直久攻呂布不下。兩年後,終於獲勝,平定兗州。當年,漢獻帝在長安,宮廷權臣火併,獻帝東歸,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由此開始挾天子令諸侯。

曹操伐張繡、袁術、李傕、呂布、張楊,將勢力擴展到黃河以北。

後,曹操屯兵官渡,準備與袁紹大戰。劉備在徐州殺刺史,叛亂。曹操攻徐州大勝,劉備奔袁紹。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基本平定北方。後來,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從此不再南下。

曹操遠征烏桓、涼州,平定了邊地。一生文治武功極盛。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魏太祖(廟號) 曹操

曹操不僅政治、軍事才能卓越,詩歌散文、書法也很突出。留有作品《觀滄海》《龜雖壽》《讓縣自明本志令》《蒿里行》《孟德新書》。可謂“三國第一人”。

而所謂的“空城計”,其實是曹操在於呂布的交戰中所採用的。諸葛亮並未採用這種疑兵計與司馬懿對峙。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魏文帝 曹丕

曹操奠定了魏國的立國之基,當然,魏國的建國者是曹操之子——曹丕。

《七步詩》背景

這是曹氏家族的開基與崛起。咱們再將目光轉向曹丕與《七步詩》。

《七步詩》的背景,產生於曹丕稱帝后,為難弟弟曹植,讓他顯示自己是否真的有才氣,可以七步之內做出一首詩。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曹植《七步詩》

而曹丕與曹植的恩怨產生於曹操立魏王世子的立儲之爭。

曹操在迎獻帝至許都後,由司隸校尉到司空,再任丞相,進魏公,封魏王。一步步位極人臣。

而他的繼任者人選,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立長子曹昂,他是待在曹操身邊歷練最久的兒子,但是在與張繡的戰爭裡,他戰死了。

第二階段是幼子曹衝。就是小學課本里《曹衝稱象》的主角。自小就是神童,曹操也給予厚望。但是13歲發病而死。據猜測,可能是曹丕毒死,當然只是猜測,沒有直接證據證明。

第三階段就是曹丕與曹植的爭立。曹操生25子,8子早夭。傑出的4位:文帝曹丕,陳思王曹植,豐愍王曹昂,鄧哀王曹衝。

曹操、曹丕、曹植並稱“三曹”,是三國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操自己是大文學家,文學造詣很深,也會籠絡文人,愛惜人才,“建安七子”也是在他治理北方時,出現的代表人物。

但是對比曹丕而言,其實曹操更喜愛曹植,因為曹植的文學素養和才名更高。可才氣越高的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恃才傲物,放蕩不羈。李白有詩: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裡面的陳王就是曹植。曹植愛酒,而且愛與文學之士來往。

而最後他的失勢,也與酒有關。曹操本來派他去解救被關羽所困的曹仁,可前一晚,曹植喝醉酒,第二天出征時,還未起,曹操對他很失望,從此不再重用他,使他失去了立為嗣子的機會。由此,他也只能寄情於杯酒之中,一直哀怨。文人都有一顆報國心,在曹丕及曹叡當國時,曹植一直想為國效力,但是曹丕父子都提防著他,使他的餘生,除了寫文章,就剩下哀怨。最終,40多歲,曹植就去世了。

兩個版本的《七步詩》,及曹操家族背後的故事

《三國殺》曹植

咱們再來分析下《七步詩》的真實性。

關於《七步詩》的最早記載,見於《世說新語》,《世說新語》這部書是非官方編寫的歷史軼事故事集。所記得故事,真實性極高。所以,是有曹丕逼曹植七步作詩之事的。

而曹丕逼曹植作詩的目的,也無非是向曹植表明自己已經贏得了立儲之爭的最後勝利,告訴曹植,才氣不代表政治能力,文學永遠只是為政治服務的。算是對曹植的一種炫耀罷了!

雖然,政治人物都是冷酷的,但是曹丕與曹植是一母同胞的,而且卞皇太后也在世,曹丕不可能殺曹植的。

寫在後面

《七步詩》的故事,不過告訴我們,政治會讓親情變質,而所有的文學才子,對於政治都是比較低能的,所以只能感慨,對於文學之士,只能不碰政治,讓他們放心創作更好。

其實對於政治失意,對文學可能有反向利好,李白的失意,寄情於月光與美酒,所以,出現大量精品詩歌;蘇軾的政治失意,也出了很多詩詞歌賦。

被謝靈運譽為才高八斗的曹植(謝靈運曾經這樣說:天下的文學之才總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曹植)獨佔了八斗,我的才學佔一鬥,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遠離政治,不吝於是對他的另一種保護,以他的性情,真的做起政治來,可能不得善終也不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