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蘇州河橋樑「家族」將擴充!中心城區規劃新增4座慢行橋

徜徉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便利的兩岸通行、深厚的橋樑文化令人印象深刻。未來的上海蘇州河,也將是一座“橋樑博物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9月7日從上海市規土局獲悉,蘇州河中心城區橋樑“家族”將進一步擴充,規劃新增4座慢行橋,供非機動車與行人穿行。根據遠期規劃,將有48座橋樑將屹立於蘇州河上。

到2020年,蘇州河42公里岸線將基本貫通。除了沿岸貫通問題外,蘇州河兩岸聯繫也有待加強,其中橋樑扮演了重要角色,既可承擔交通功能,也能提升城市品質。根據正在公示的《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未來蘇州河中心城段將全面取消貨運功能,蘇州河沿岸要打造成為多元功能複合的活力城區、尺度宜人有溫度的人文城區、生態效益最大化的綠色城區。

對標全球一流,規劃建設19座橋

參與規劃編制的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對標全球一流濱水空間,現狀蘇州河上的橋樑在空間佈局、使用功能上都要進一步優化完善。

蘇州河中心城區段全長約21公里,目前建有橋樑29座(不含軌道交通3號線橋)。其中,24座橋樑在內環線以內,5座橋樑在內外環之間。

如果參考與蘇州河最相似的塞納河,可以發現:蘇州河的橋樑數量和兩岸互動明顯弱於塞納河。塞納河在中心城區的長度約13公里,但河流上方的橋樑超過36座,平均間距360米左右,間距最小處約130米。密集的跨河橋樑恰恰增強了塞納河兩岸地區的聯繫。

未來蘇州河中心城區規劃建設19座橋樑,其中15座為原規劃控制橋樑,4座是新增慢行橋樑。其中,內環內區段對標塞納河;內外環之間結合實際情況,相比塞納河的橋樑密度會有所降低。

上海蘇州河橋樑“家族”將擴充!中心城區規劃新增4座慢行橋

上海蘇州河橋樑“家族”將擴充!中心城區規劃新增4座慢行橋

分三種功能區,針對性縮小橋間距

增加橋樑密度很有講究。根據規劃,蘇州河中心城區將分為三個區域,有針對性地補充橋樑,縮小過河交通設施的距離。相比現有的蘇州河橋樑,新建橋樑也會降低標高,從而提升人們通行的舒適度。

現狀長壽路橋以東,屬於《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圈定的中央活動區範圍,文旅和商務業態集中,歷史建築密集。目前,區域內有14座橋樑,橋樑間距約400米左右,可以較好滿足兩岸地區機動車越河交通的需求。以後會更強化慢行跨河功能,新增橋樑7座。屆時,橋樑間隔縮小到150米至250米,行人可隨時隨地穿行蘇州河兩岸。

上海蘇州河橋樑“家族”將擴充!中心城區規劃新增4座慢行橋

現狀長壽路橋以西至內環線,住宅相對密集。目前有10座橋樑,橋樑間距約800米左右,間距偏大。規劃新增橋樑5座,會兼顧慢行越河通道和機動車越河通道功能的提升。以後,橋樑間隔縮小為300米至500米。

在內外環之間,功能業態相對複合,腹地比較開闊。目前有5座橋樑,間隔超過1公里,相當於每兩條主幹道才有一座橋。由於間距明顯偏大,高峰時段跨河橋樑的交通飽和度均接近1,其中瀘定路橋達到1.2、真北路橋達到0.97、祁連山路橋達到0.95。按照“超過0.9為擁堵”的數據標準,內外環之間跨河交通擁擠嚴重。考慮到均衡機動車跨河流量、增加過河舒適度和便捷性,規劃新增橋樑7座,橋樑間隔變為500米至800米。

新增橋樑形式更多樣,外形更好看

新增四座慢行橋的方位各有考量,其中,長壽路以東、內外環之間各有1座,長壽路以西至內環線有2座。

文安路慢行橋介於外白渡橋至西藏路橋。該區域的橋樑原本就非常密集,文安路慢行橋的出現,將進一步縫合南岸更新後歷史建築與北岸商業中心的聯繫。

M50慢行橋將增加蘇州河腹地與沿岸的聯繫,打通M50創意園、沿河綠地、空中巴比倫花園和對岸商務寫字樓的聯繫。

夢清園慢行橋位於江寧路橋和中潭路橋之間,這片區域居民密集,居民要到夢清園只得繞行。夢清園慢行橋建成後將增加居民和公園之間的聯繫。

涇陽路慢行橋是內環外慢行橋。建成後,蘇州河南岸凌空SOHO、各大商務辦公區,可與北岸住宅區進行聯動。

目前大部分新規劃橋樑還未進入建設實施階段。未來將結合實際交通情況,選擇不同的橋樑形式,比如慢行、混行、橋隧結合等。此外,橋樑將更好看,以現代輕盈為主。在橋樑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採取方案徵集、專家評審、公眾參與等多種方式,保障橋樑造型美觀、交通便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