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华父亲山”36亿年的盖头来

一座中华民族父亲山 十大中国文化经典史

揭开“中华父亲山”36亿年的盖头来

——话说中华父亲山:中岳嵩山

在中国汉语的语言词汇中,自从有了“中华母亲河”一词,国人们就不断扪心自问:中华有没有“父亲山”?如果有,“中华父亲山”在哪里?这些疑问,成了亿万中华二女的千年岁月,百年期盼。

“有其母,必有其父。”这是伟大中华民族的根亲逻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既是民族团结和睦的基因,又是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动力源和兴奋剂。

揭开“中华父亲山”36亿年的盖头来


(图为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吴宪领,在《中华父亲山》


文化项目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为揭开“中华父亲山”36亿年的盖头来,我经过多年的时间,大量走访嵩山文化专家学者、山民百姓,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考察调研得知,中华民族之根在中原,中国文化核心在河南。中岳嵩山,在天地之中、五岳之中、中原之中,具有36亿年山龄。从盘古开天地,女娲伏羲补天造人,繁衍生息;到炎黄建都安邦,夏商周建国理政,秦朝统一,汉唐发展,康乾盛世,大清广域;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发展壮大;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演进中,黄帝特用古时寓意男性的“耸”字为嵩山命名,被世人誉为神州万山之祖,身居“尊位”。

嵩山与黄河,苍天作合,山水依带,毗邻相近,大地当床,联姻为伴,“父”恩如山,“母”爱似海;哺育着世代中华儿女和子孙。这就是当今被人们视为中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域中“含金量”最高的藏宝之地。历史的年轮,为嵩山缔造了中华民族根亲文化独特的“十大经典”,即:

一、神州万山之祖地。 46亿年前,大自然界孕育生成出远古的地球。根据地质学家考证,在36亿年前,当地球还处于一片浩瀚大海水世界的时候,嵩山就开始雏形初现,率先发育成山,屹立世界,逐步成长为今天的中华五岳长兄。中华始祖黃帝为他命名,历代君王向他封禅朝拜,世人敬他为万山之祖!

二、“五代同堂”聚集地。嵩山古老而奇奥,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先后经过了嵩山“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和“少林运动”3次运动,形成了不历史时期的地质、“五代同堂”聚集地的天下奇观。这“五代”就是地质学中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2004年2月13日,嵩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独特唯一的“五代同堂”天然地质博物馆。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步穿越12亿年的“中岳运动”形成的嵩山风貌和“少林运动”形成的嵩山壮观畸形。

三、天地之中交点地。嵩山,从春秋战国时期周公旦,在此设置测影台,“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被誉为“天心地胆”、“宇宙中心”;足以证明中嵩岳山,地处天地之中五岳之中、中原之中的处世宝地。

纵观历史发展进程轨迹,我们还应当补几句,嵩山还几曾是中华民族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灵山圣地。从文明始祖黃帝,开国皇帝周武王,大汉君主武帝,到康乾盛世的乾隆,中国历代100多位皇帝几乎都到过中岳嵩山,或封禅,或祭拜。

四、神话传说形成地。在嵩山神话中,首先是引人入胜的开辟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这类神话气势宏大,形象生动。上古时候,天地混沌一团,象个大圆蛋,盘古就生在这里边。一日,盘古将身站起,顶天立地,天地两开,上为天下是。盘古到了临死的时候,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成了雷鸣;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大地四极和五岳名山;他的筋脉变成山川道路,血液变成江河,肌肤变成田土,汗毛变成草木,汗水变成雨露,牙骨变成天星,……。

嵩山神话,惊心动魄,奇瑰壮丽。在嵩山太子沟,至今还留有女娲补天的巨石遗迹。传说,当初女娲在太子沟山上补天,很久没有补好,天又特别冷,她就在手托五花石补天时,被冻死化成石山了。天补好了,她就死在这里了。

相传远古时期,伏羲长大成人以后,就带领部落族人,垦荒种谷,野猎生息。人祖伏羲为了帮助百姓解难释疑,就用草梗在龟背上画成八个卦形,分为前乾、坤、总、震、坎、离8个字,象征天、地、山、泽、风、雷、水、火等。以三道儿为一组变化出八个圈形,一阴一阳,一转一动。八卦为组成六十四卦,再加上六的变化,伏羲一画开天,是人类认识史的飞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生命哲学。它画过天,地、人的阴阳二气,将人融于天地万物之中。

五、中华文明发源地。5000年前,轩辕帝诞生在嵩山东麓的新郑轩辕丘。这里又成为他活动并联合炎帝,建都立国的一统万邦之地。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观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尧, 号陶唐氏,是黄帝的五世孙。

舜,号有虞氏,距黄帝九世。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按远古当时禅让制,禹帝应将天下让于伯益。伯不受禹帝禅让,避于箕阴。禹帝才将大权授予其子启,即史上所称的“禹传子家天下” 。伯益拒受禅让,被人赞扬。

大约公元前2070年前,大禹治水成功,平息水患,划建九州,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六、历代帝王朝圣地。据史书记载,到嵩山巡幸、游览、狩猎、求仙、祭祀、祈雨、封禅的帝王或派使臣祭拜的传说故事很多。纵观历史长河,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黃帝、炎黄到唐尧、虞舜、夏禹,从西汉武帝到清朝的乾隆皇帝,历代来嵩山朝拜的帝王和国家领导有100多个,他们在嵩山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

女皇武则天却别出心载,对中岳嵩山情有独钟,先后8次到中岳嵩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嵩山以及三阳宫避暑,在峻极峰投放“除罪金筒”等,并使武氏江山稳固。

七、“三教荟萃”传播地。嵩山,山川秀丽、环境幽美,也是儒学家办学、佛家和道家的修行之地。历史上堪称“三教荟萃”,都以孔孟学说为其教材,内敬奉孔子为至圣先师。北魏孝文帝和太八年(484年)创建的嵩阳寺,是嵩山儒学文化的集中地。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初年由西天竺国传入中国以后,首先在嵩山落迹,并同中原文化融合,形成中国汉传佛教。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上古时期的万物有灵、崇拜图腾是道教多神信仰的渊源。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

揭开“中华父亲山”36亿年的盖头来


吴宪领编著的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

八、古建艺术“世遗”地。少林寺、达摩洞、初祖庵 、广惠庵、法王寺、嵩岳风穴寺、石窟寺、玄奘寺龙潭寺、始祖山、 九龙圣母庙、黃帝宫、奉天宫、升仙观、嵩阳书院、杜甫故里等,都向世界“申遗”成功。

九、少林功夫诞生地。中国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武术所用的兵械和技术。北魏太和19年(520年),嵩山少林功夫便随之产生。隋唐时期重视并支持佛教,嵩山少林功夫得以发展;元明时期嵩山少林功夫开始向纵深发展;清朝时期因战乱,少林功夫陷入低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林武术被列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嵩山少林功夫不但快速发展,而且逐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1988年9月,嵩山少林武术馆开馆,并同时举办首届“国际少林武术表演邀请赛”;1991年9月10日,举办第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此后的每年里,几乎年年都有少林武术的表演或赛事,参赛范围从几个国家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于人数由几千人增加到10万多人。2004年10月16日,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承办了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十、名胜景观繁华地。嵩山山势雄伟,群峰耸立,重峦叠嶂,景色诱人;上有72峰,下有72寺;美丽景观140多处,不愧中华名胜之地。如:峻极峰为嵩山太室主峰,巍然屹立于众多山峰上,凌空飞卧于连天摩云之中,古人有“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之说。

滚磨成亲石。传说伏羲、女娲 兄妹二人。为了延续后代,兄妹各站一个山头向山下滚磨扇,磨扇若合,即可成婚,不合则不能成婚,此为天意。结果磨合后,兄妹成婚,使后代得以繁衍。

炎黄化石在少室山西当阳山南麓,峰峦陡峭,突出二石,次第相连,好似两尊并肩而坐的圣像,前者左臂下摆,右手按膝;两腿弯曲垂地,束发宽衣,面目清晰,神态若定,注视前方;后者依次端坐,威严庄重,被称为炎黄二帝石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1982年,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龙门石窟为世界遗产,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北长1公里,石窟如蜂房,大小窟龛2345个,佛像10万尊,碑文题记2870多块,各种石雕佛塔50多座。

201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我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在京接见后,立即赶回河南,斗胆把创作《中华父亲山》的多年构思创意付出实施。我以中华爱国根亲文化为主题,以嵩山地质、地貌、史事、文化、景观、风情为依据,以纪实手法为形式,以《父亲山》为载体,聚焦嵩山,探秘嵩山,解读嵩山,展示嵩山。第一次向世人全面展示中华父亲山,第一次圆中华民族人文地理之巨缺,第一次提出嵩山文化“十大经典”。

新时代,新发现。当今,揭开“中华父亲山”36亿年的盖头来,让天下为之惊喜!他将成为:中国文化新坐标、黄河文化新发现、天地之中新景观、世界旅游新亮点!

吴宪领简介

吴宪领,男、汉族、1951年11月生、河南省项城市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分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经济文化专家团成员、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曾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河南工作站副主任、《法制与新闻》杂志河南釆编、中国报道网釆编、河南电视台睛彩栏目“百县巡演”总执行。现任中国雷锋报联络部副主任、河南父亲山文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原创主要作品:中国第一部《中华父亲山》、《速记中国》,被北大、清华、国家图书馆收藏,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大河报、教育时报、文化时报等20多家媒体报道。已在编审待出版原创千诗集《中华颂》、《中外历史地理速记歌》。拥有国家著作权证书原创作品16部。

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网、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发表新闻、论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800多篇首)。

主要社会活动:曾参加国务院对外汉语办、国家教育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世界汉语大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华爱国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作文化创新主旨演讲,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推荐,以我原创千首诗歌为内容,为北京奥运会创意策划“中国文化千米长卷”;为宣传我创意策划的“中华父亲山”,在全国首次进行“我的爱国文化万里长征”,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等60多家媒体向国内外报报道。多次参加河南省举办的嵩山文化论坛,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受到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接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