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尋找關於愛國將領陳化成的故事

在廈門市中山公園西路(廈門人俗稱"鐘樓腳"),約70米處有一小巷名字叫出米巖巷,就是位於公園西路15號東側。就在這個巷子裡大約100米左右,有一座民族英雄陳化成的祠堂。




愛國將領陳化成出生於1776年,字業章,號蓮峰,福建同安丙洲人。生而魁岸穎異,少長,飲啖兼三人食,力可勒奔牛"。所以有個關於他的傳說:"當初生時,其尊大人見一蜈蚣長尺餘,在堂中巡行,遂報公生。及公就學時,曾一日午睡,其太夫人見一蜈蚣,由壁而下,將墜水際,適庭隅有竹竿,太夫人急取以引之,方免溺水。公忽醒,謂太夫人曰:"兒適夢至一處,大水汪洋,欲渡不得,幸有人以橋引兒過。心甚惻惻,以此而醒。"故太夫人每與人言及公乃蜈蚣生也。迨公殉節時,家中忽有牆崩塌,壓斃一蜈蚣,家人始悟蜈蚣與公有關焉。"

在廈門尋找關於愛國將領陳化成的故事

陳化成入伍之後,歷任嘉慶間參將、道光間總兵。在鴉片戰爭爆發時任任福建水師提督,後改任江南提督,在1842年6月16日鴉片戰爭時保衛吳淞(現在是屬上海市寶山區),與英國侵略軍力戰,英勇犧牲殉國。道光23年1843年9月12日,陳化成歸葬於廈門金榜山,因為他是在廈門島入伍服官,所以葬於廈門島。而位於出米巖巷的陳化成祠即陳公祠,是由參將陳勝元和廈門紳商合力出資建設,祠堂用於供奉陳化成並記錄歌頌愛國將領陳化成的英雄事蹟。後歷經抗戰等歷史事件,祠堂破損嚴重。在1982年這座祠堂就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廈門市政府於1983年、2000年撥款重修兩次。該祠堂坐北朝南,硬山布瓦頂磚木結構。祠堂內供奉陳化成牌位,除此之外裡面收錄了石刻,大炮,詩集等一些紀念陳化成的文物。

在廈門尋找關於愛國將領陳化成的故事

在廈門尋找關於愛國將領陳化成的故事

在廈門尋找關於愛國將領陳化成的故事

在廈門尋找關於愛國將領陳化成的故事

現在他的故鄉,廈門環東海域新城的丙洲島上,修建了一座地標式公園,命名為"陳化成公園"。公園裡豎立了一尊陳化成雕像。雕像建成於2012年,高17.56米。雕像由200多塊花崗岩石組成,重約1000噸。考慮抗震的需要,雕像地基深入海邊的岩層達3米以上。這尊雕像矗立於丙洲島"蛇頭"處,面朝大海。據《同安文史資料》記載,丙洲又名砥江,原有7個礁地,故名"七星墜地",因是同安縣城南部(丙方)的一個海島,故稱"丙洲"。在歷史上,丙洲島是同安的最重要門戶,丙洲流傳"龜蛇把水口,大牛來塞頭,鱷魚泅不到"的諺語。

在廈門尋找關於愛國將領陳化成的故事

位於丙洲到的陳化成公園和位於出米巖巷的陳化成祠堂都是免門票參觀。對歷史有興趣的旅行者們來廈門不妨去參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