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在中国古代史中,中央政权长期受外来因素侵扰已成常态,而这其中最致命的威胁就是来自于边疆的侵袭。长期处于中原地带的政权,容易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中沉沦,而马背上征战四方的汉子却是愈加骁勇善战。在中国古代,对待边疆的政策五花八门,强势的如汉武帝寸土不让,懦弱的如宋高宗避而不争皆属常见。当然,

几千年来还有一种对待外来侵扰的方式——“和亲”,看上去是退而求其次的为了片刻安宁,但很多人却玩到了一定的新高度,比如说唐太宗。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在唐朝建立之后,来自东突厥的困扰从未中断,甚至兵临城下的情况也曾有之。所谓“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爱民内敛的李世民自然不会选择武力征服的道路,但是扶植“敌人的敌人”却未尝不可。薛延陀作为天选之子被选中,在大唐的扶植下如日中天,由一个小部落迅速成长,终于在双方配合之下于公元630年灭亡东突厥。在巨大的威胁倒塌的那一刻,分享胜利果实的李世民却眉头紧皱。因为在东突厥后又崛起了一个佣兵20万的强大部落——薛延陀。作为“老战友”,征伐必然不是喜闻乐见的形势,所以李世民选择了和亲。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骗婚”。

与突厥人结下了梁子归顺大唐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我国北方草木繁盛,牛羊丰美,而长期占据北方的的民族也往往生长于马背。在生活习惯的指引下,北方少数民族往往以骑兵为傲。在漠北,唯独一个小部落特立独行,他们不发展骑兵,而是像中原一样使用步兵,这就是——薛延陀。当时东西突厥并存,而所统区域也是模糊不清,薛延陀就是存在于夹缝中的部落。薛延陀在历史上由西突厥统治,强大的支撑下薛延陀能有较好的生活。但西突厥内乱之后,薛延陀趁机转舵。此时的薛延陀必然是渴望更强大的东突厥作为背景支撑,但是他们的殷勤却是又跳进了颉利可汗的牢笼。

薛延陀对自己的实力清楚,他们并没有反抗东突厥的能力与勇气,但是同样受困扰的大唐却是天赐良机。薛延陀可汗夷男与唐朝取得联系,归顺大唐,希望能够在双方努力之下共同对抗强大的突厥。为表诚意,唐太宗将夷男册封为珍珠毗伽可汗。得到了册封意味着有了强大的后盾,夷男欢喜的同时,对草原内部宣布成立了薛延陀汗国。鉴于大唐威严,各部落纷纷归顺,短时间内竟然做到了与颉利可汗分庭抗礼。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薛延陀生长于北漠,对北漠的各种条件资源均有详细了解。在东突厥受到屈辱导致大军压境时,薛延陀并没有像其余部落一样,以敌人之长攻击,而是御敌结阵,以步兵之力与东突厥强大的骑兵分庭抗礼。策略的正确选择意味着好的结果,在薛延陀步兵优势下,东突厥寸步难行。薛延陀很快收到了来自于战场的回报。漠北为薛延陀,漠南为东突厥。唐朝远交近攻夹击东突厥,突厥灭亡,大量的俘虏及牲畜迅速提升了薛延陀的战斗力。

想和唐朝扳手腕的薛延陀国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629年东突厥灭亡后,唐朝“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直接与薛延陀汗国接壤。战胜国的瓜分并无问题,但是薛延陀的贪念铸成大错。东突厥灭亡后,漠南地区出现真空,薛延陀趁虚而入,大肆吞并划入唐朝板块的漠南领土。除了吞并东突厥,更是乘胜追击向西突厥发扩张,一度达到“古匈奴之故地,胜兵二十万”。

东突厥灭亡,划归唐朝部分仍需管辖。强迁并不实际,但怀柔政策恰到好处。630年,李世民在漠南设置都护府加强管理,而任用的人员就是东突厥旧部首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思摩(阿史那思摩)。在639年,李世民遣李思摩降部渡过黄河,返回曾经的旧土,这一行为直接引发了唐朝与薛延陀的矛盾。李世民对薛延陀宣称战争已过去多年,东突厥地区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理应恢复部分首领加以管理。但薛延陀对这样的诏书只能看到“牵制”二字,而唐朝在薛延陀的行为中只能看到“反抗”二字。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639年,李世民为了建立与薛延陀之间的缓冲地带,正式册封李思摩为新的东突厥可汗。南北漠本就有嫌隙,此时唐朝建立缓冲区的做法更是激怒了薛延陀可汗夷男。640年,唐太宗直接命令北迁,为了不受其牵制,薛延陀发兵20万与李思摩交战不息。在实力面前,李思摩的正确做法是求助大唐,而大唐直接派出多名大将助攻,成绩斐然。大战失败过后,薛延陀虽然名义上仍是附属国的存在,但是双方关系已然破裂。

一场宏大的“骗婚”行动

唐薛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而这种关系在失去共同敌人的那一刻已经破裂。大唐助力李思摩时,薛延陀损失惨重,为了避免步入东突厥的后尘,竟想到了“和亲”的方式。642年,可汗夷男向大唐敬献了一封信函,希望能够通过和亲的方式迎娶唐朝公主。此时的夷男在权威的压力下自然是真情实意,但百废待兴的大唐又何曾不想平息战火。所以双方得出一致结论——和亲可行。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对于唐太宗,和亲固然可行,但薛延陀必须付出应有的态度,比如说以牛羊作为聘礼,而且须夷男亲自登门提亲。李世民对于薛延陀心有芥蒂,此时提出要求必然存在阴谋,但如此态度下夷男并没有发现问题。对于部下的直谏,夷男回复:“我本来是个铁勒小首领,不是天子的提携我哪有今天。现在天子又嫁公主给我,这一次必须我自己去。”为了示好,夷男此次绝对是咬着牙凑聘礼,“五万匹宝马,骆驼一万匹,羊十万头”几经波折才如数凑齐。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漠北环境恶劣,甚至有大面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这样的条件对于吃草的牛羊来说堪称苛刻,不出所料,不到半路,带来的牛羊已经损失过半。刚好使唐太宗借题发挥,怒斥薛延陀聘礼不够诚意。除了撵走运送聘礼的使者意外,更是将新兴公主嫁给了长孙曦。夷男此时幡然醒悟已经没有意义,原本不富裕的薛延陀斥资迎娶公主,到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此举足以证实薛延陀失去了唐朝作为支撑,部下纷纷倒戈。唐太宗上演“骗婚”桥段,拖垮了北漠强国,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杀一儆百,十一国归顺

薛延陀在失去大唐的扶持之下变得岌岌可危,内部矛盾重重。645年,夷男去世,争夺汗位兄弟相残的事情再度发生,拔灼以兄弟突利之死为代价登顶,自立为多弥可汗。多弥可汗为人暴虐,对前朝功之臣进行清洗,恐惧氛围弥漫整个部落。646年,在唐朝的支持下,回纥、同罗部杀死了多弥可汗,薛延陀迅速寻找接班人。唐朝并未给他喘息的机会,7月时李勣帅兵亲往,新即位可汗咄摩支投降,薛延陀彻底灭亡。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李世民征讨薛延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个部落,而是为了平定一个地区。唐太宗利用部落间矛盾,使其内部迅速分化,达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曾经依附于薛延陀的部落见大势已去,为了内部稳定纷纷向大唐称臣。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铁勒11部酋长相继前来请求归附唐朝。唐朝在北漠地区并设州郡,大大加强了对其管辖力度。

在薛延陀崛起时,唐朝加大扶持,形成围攻之势对抗突厥。部落间矛盾被合理利用,效果显著,增加了唐朝边境的安宁。只可惜,突厥覆灭的结果并没能使薛延陀看清形势,三番五次试图挑战唐朝权威,扩大版图,最终的结果以灭亡告终。唐太宗的一次“骗婚”,换来了北方及东北地区11个部落归顺,从此边境安宁数十年。

结语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草原相比中原,地大但贫瘠,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下,并不能支撑游牧贵族的统治。在李世民之前,中原对草原的统治虽是属国却拥有强大的独立性,在历史长河中草原反制中原的情况屡见不鲜。李世民利用部落间矛盾,把中原王朝统治拓展到草原大漠,在消除边境侵扰方面史无前例。突厥与薛延陀先后灭亡,甚至将版图扩大至贝加尔湖,开创了中原面对游牧民族的辉煌战绩。

大唐灭薛延陀全程过程,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婚”行动

李世民顺应天时地利,在部落臣服后,并没有强制推行汉文化,而是十分尊重民族风俗,加大民族间交流,同时也使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上千年文化的巅峰期,这对边疆长久稳固意义重大。时势造英雄,除了稳固边疆,李世民在政治、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将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顶峰,建立了大唐的盛世——贞观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