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精神叫“自強不息”——天心區駐洛塔鄉扶貧工作紀實

00:00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洛塔鄉常年雲霧繚繞,恰似仙境。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風景秀美的洛塔鄉。

紅網時刻通訊員 甘秀珍 龍山縣報道

這是戰天坑、堵陰河的洛塔,這是有著“十八勇士”的洛塔,這是有著“鐵姑娘隊”的洛塔,這是努力奮鬥奔小康的洛塔,這更是在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絕不掉隊的洛塔……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美味的洛塔洋芋。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可口的龍山錐慄。

遇見洛塔

洛塔,位於群山逶迤的湖南省湘西版圖上,地質遺蹟十分豐富,境內有8類岩溶地貌,古植物、石林,以及"國家級地質公園"的喀斯特溶洞群,常年雲霧繚繞,恰似仙境。

美麗的洛塔背後,是怎麼也繞不開的貧困和閉塞。關於洛塔,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童謠:“有女莫嫁洛塔坡,洛塔坡上苦難多。白天洋芋當飯吃,晚上睡的是玉米窩。”

20世紀60年代初,洛塔鄉80%為雷公田,三年兩不收。於觀光的人,溶洞群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於當地百姓而言,多一個溶洞,生活就多一分艱難。地下陰河滾滾流,地上滴水貴如油。

在湖南省扶貧辦2014年公佈的深度貧困村名單中,龍山縣洛塔鄉佔了11個。全鄉尚有貧困人口7111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9.5%,90%的成年人外出務工,農業還是肩挑背馱的原始方式。

洛塔作為武陵山地區,深度貧困縣龍山縣的脫貧攻堅主陣地,它的未來在哪裡?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王振(左一)和李洋都是從長沙市天心區過來駐村扶貧的工作人員。

他鄉即故鄉

董智平、王振和李洋都是從長沙市天心區過來駐村扶貧的工作人員。初來洛塔,他們便愛上了這方山水。一有空,他們就會早早地登上洛塔的最高處,看雲海漫湧。

“我們只是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享受著都市人渴求的山野生活,回去後就再也找不回。”談起洛塔的生活,王振的話裡總是透著不捨。

他們愛極了高寒的洛塔,曲折蜿蜒的山路,涼爽如秋的夏季,還有一到冬天鋪滿山野的冰凌......來洛塔一場,就如歷經人生的一場電影,情節曲折、困難重重,身負脫貧攻堅的重任卻能一往無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天心區幫扶隊已融入當地,燒洋芋、烤餈粑、摘野果......他們陪伴洛塔人在貧瘠的土壤上,種錐慄、種中藥材、發展電商,與自然抗爭,擺脫貧困。

像天心區扶貧隊這樣的工作隊員,許是年輕,又許是愛極了這片土地。由此,他們總是懷著飽滿的熱情面對一切工作與困難。

把停水說成段子,把酷寒當做度假,把傷痛當做磨礪,把山間瓜果當做人間至味......他們愛洛塔,像愛自己的家鄉。

他們變成了洛塔人,用戰天鬥地的洛塔精神,披荊斬棘,書寫著洛塔脫貧致富的詩歌。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81歲的金昌龍,是還健在的洛塔“十八勇士”之一。

洛塔新時代的奮鬥者

現年81歲的金昌龍,是還健在的洛塔“十八勇士”之一。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他們為代表的洛塔人,戰天坑,打隧洞,堵陰河,開渠道,一把錘頭一把鋼槍,一把鋤頭一隻撮箕,書寫著洛塔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獨輪車、匝籠、渠道及石壩等老物件,都記錄下洛塔人奮鬥的足跡。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與新中國同齡的彭桂蓮在洛塔大山深處最簡陋的一間教室裡,任教40餘年。

六個娃娃,四個年級,一名教師,與新中國同齡的彭桂蓮在洛塔大山深處最簡陋的一間教室裡,任教40餘年。

她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嘔心瀝血地將一批批山裡的孩子送出了巍峨的洛塔界,鋪就一條通向大山外的道路。

這是她最後一次踮起腳跟,上最後一堂課,也是她最後一次和孩子們升起這面特殊的國旗。如今,孩子們有了更好的求學環境,她也將離開堅守了40餘年的講臺。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村裡頭的致富帶頭人——王正雙。

總是在慄園忙碌的年輕人叫王正雙,2018年之前 ,在外務工的他扛起了家庭的希望。

後因父母身體不好,回到洛塔開始種植錐慄,硬是在貧瘠的土地裡挖出了希望,一年時間成為了村裡頭的致富帶頭人。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自強不息的“電商人”吳添春。

年幼時患上嚴重性類風溼性關節炎,吳添春從此落下了終身殘疾,但是病痛並沒有阻止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土豆、靈芝、蝦米、蜂蜜,這些大山裡的珍饈美饌讓吳添春看到了商機。她將這些山貨進行加工包裝後,通過當地政府搭建電商平臺,推向了長沙廣州上海等全國多個城市。

在她的帶領和幫助下,村民們因地區閉塞而滯銷的土豆、雞蛋也走出了大山,成為了市場的“搶手貨”。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天心区驻洛塔乡扶贫工作纪实

洛塔在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絕不掉隊!

300KW光伏扶貧發電站、2700畝錐慄種植產業示範園、1700畝中藥材種植示範園、高規格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和電商服務站,以及已經建成 的“互聯網+洛塔鄉特產”電商產業方興未艾。

優質的醫療機構、洛塔精神文化廣場等建設,讓山裡人也享受到了城市的公共配套服務,洛塔鄉從全鄉11個貧困村7112貧困人口的深度貧困鄉鎮到2019年底實現全面脫貧,貧困發生率降低到0.6%。

洛塔鄉的群眾用發憤圖強的洛塔精神與勤勞致富的事實說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依靠自身不斷努力,幸福一定能夠創造出來。在天心區的鼎力支持、對口幫扶下,洛塔鄉初心依然,使命依舊。

他們有理由相信,一個“自然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支柱產業成型及各項事業並進”的新洛塔即將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實現全面小康,在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絕不掉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