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微软作为业界巨鳄自从涉及游戏领域之后,熊叔一直不是很感冒,除了X360,至今对微软在游戏领域的所作所为基本持忽视态度,原因无他,只有一个,微软从来没有想过认认真真去做一个好游戏开发商,微软高层的脑子里只有抢夺市场,资本运营,乃至霸占整个生态系统。正是这种建立在雄厚资本基础上的疯狂野心,让微软的游戏掌机计划一变再变,最终落得个胎死腹中的下场,本文将回顾微软开发游戏掌机的那段往事。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XBOX掌机想象图

始动!便携掌上多媒体计划

2003年,XBOX360代号为“Xeon”的开发架构已经完成,X360具体设计工作正式开始进行。X360首席技术官J·Allard放下桌头厚重的资料,临行前给下属留下了一句“I will be back”,甩手就开始了自己为期数月的漫长假期。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J·Allard是XBOX掌机计划中的关键人物

待到J·Allard潇洒归来,微软的大佬们望着初步成型的X360计划,已经开始畅想如何进一步抢夺市场,另外也要给X360开完完成后的200名工程师寻找新的目标和猎物。彼时索尼涉足掌机PSP计划已经公布,微软已经急不可耐,幻想着拳打索尼,脚踢任天堂,顺手一波流带走苹果。J·Allard除了监督X360计划的顺利推进,另外就是开始构思微软的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看清楚了,是多媒体娱乐设备,游戏也好、音乐也好、手机也好,微软准备通通收入账下,这就是微软做事的作风,要么不涉足,要么通吃。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三家打的热闹时,最危险的敌人出现了

2005年,微软进行大规模机构调整,将原来各自为战的庞大部门整合成三大部门,其中一个部门就是微软娱乐设备部,将原来家庭娱乐部、移动嵌入式设备部、智能手机、MSN、音乐、网络电视等部门通通整合在一起,集中力量,准备挑战最强大的对手——苹果。什么?索尼?任天堂?微软根本就没放在眼里,掌上娱乐设备将包含一切,当然也包括游戏。

笨拙的微软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开发一款超级掌上电脑。

野心!左右摇摆的战略方向

要实现上述诸多功能,必须拥有强大的硬件性能,同时又要兼顾便携的机身,XBOX设计者之一Otto·berkes为此设计了几部原型机,但他沮丧的发现,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英特尔芯片的兼容性,根本无法实现其超薄型掌上电脑的设计目标。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Berkes设计的原型机“Haiku”摆在了比尔盖茨办公桌,伟大的精神领袖拿着这款便携设备端详许久,最终因为其过于复杂设计和高难度量产困难而被否决。Berkes紧接着又设计了一款后续版本“Origami”。微软为了宣传Origami,以私下渠道特意放出了一段Origami运用微软巨作《光环》的影像视频,一时间在玩家群体里炸开了锅,大家普遍认为微软的XBOY掌机即将来到。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这个......大家看看就算了,别当真

有趣的是,无论是Haiku,还是Origami,微软都取自日语,一个是俳句的意思,一个是折纸的意思,看来日本厂商在游戏领域对微软的影响力之大。2006年3月德国CeBIT展会上,比尔盖子亲自向大家展示了Origami,后来改名为UMPC。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微软精神领袖亲自展示微软的“掌机”

可惜的是,虽然微软大张旗鼓的宣传Origami,但却对其硕大的机身并不满意。J·Allard被指派负责继续对新掌机进行研发。为此微软还聘请了曾参与索尼PS3 Cell低功耗处理器的公司全美达参与其中。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UMPC太大了,大到掌机特性无存

恰逢此时,正受爱立信撤资陷入困顿的R·Mical领衔的掌机开发团队找到了微软,但微软对于送上门来的合作项目却表现的不置可否。原来,微软高层在是否进军掌机市场的决策上非常犹豫不定,很多人认为微软当前应该把精力放在新XBOX上,而不是再开辟新的战场。就这样,R·Mical开发的代号为“红玉”的掌机计划就此夭折。

在X360发售走入正轨后,终于腾出手来的微软将注意力放在了苹果新兴的IPOD上,随后作为“IPOD 杀手”,被微软寄予厚望的的ZUNE终于发布。微软左右摇摆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出,微软从来没有把重心放在游戏上,也没指望通过游戏来为微软贡献多大利润。不管是XBOX计划,还是ZUNE,都是微软占领便携市场入口,抢占生态资源圈的一颗棋子而已。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来势汹汹的ZUNE在市场上很快消失

2006年,ZUNE正式发布。微软雄心勃勃,希望将ZUNE品牌系列化,在几代产品之后逐步加入电影和游戏内容,与苹果争雄,最终一统天下。

落寞!无疾而终的掌机计划

ZUNE计划微软耗费了数亿美元,但最终却毫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市场大海中。苹果带动的智能手机市场大潮,吞噬了包括MP3、MP4、游戏掌机在内的众多戏份市场,即便PSP与NDS的巅峰对决,也敌不过PSV 和3DS作为传统游戏掌机在时代潮流冲击下的无奈落幕。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PSV VS 3DS 掌机大战最后的绝唱

微软丧失了切入移动便携领域的最好机遇。胎死腹中的微软掌机市场落幕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一是胃口不要太大。不管是像NDS、PSP,还是IPOD,都是专注某一领域,在细分市场取得成功后,再逐步扩展。微软作为一个在电子便携设备的新手,即便拥有强大的资本后盾,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而成功。微软从开始,就想通过某一全能型设备,吃掉音乐、游戏领域的市场,是不现实的。二是反复犹豫错失良机。微软如果能够像任天堂或者苹果那样,瞄准一个市场当机立断,果断下手,也不会在反复折腾中错失市场发展大好机会。三是定位不能模糊摇摆。明确的目标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微软在掌机研发特别是面对R·Mical带来的“红玉”的掌机项目表现出的犹豫不定,模棱两可,正式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定位,究竟要开发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的具体定位和标准是什么,微软高层没有确定,下属开发人员也没有确定,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路线和方案,瞻前顾后的结果只能是踌躇不前,无所作为。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游戏圈的那些事儿

事实上,微软虽然贵为软件巨头,但他的优势更多的还是在家用电脑操作系统,缺乏像任天堂一如既往对卡带媒体的执着,也没有索尼所具备的传统硬件研发实力,至于用PSP推广UMD光碟这样的实力,也是微软所不具备的。游戏主机领域失败的XBOX一代和正在起步的XBOX360计划,让微软根本无力去发动另外一场战争。

从左右通吃到一地鸡毛,揭秘微软胎死腹中的“XBOY”掌机计划

这样的场景反正今年看不到了

所谓谋定而后动,微软左右摇摆反复不定目标模糊的发展,最终只能让自己的掌机计划落得一地鸡毛,胎死腹中,留下玩家对XBOY 的无尽畅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