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為什麼會被人民日報點名?

90後電影愛好者


最近的國產電視劇《完美關係》和《安家》都在熱播中,雖然大部分觀眾都對這兩部劇都感到滿意。但是隨著這兩部電視劇的更新,評分卻急轉直下。



就在這個時候,人民日報也點名批評了《安家》和《完美關係》,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由資歷深厚的編劇六六,實力派演員羅晉、和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是從一個普通的房產中介的視角來讓將普通大眾的在購房時的喜怒哀樂和辛酸歷程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而《完美關係》則是由知名導演安健來拍攝,演員更是請來了佟麗婭、黃軒。主要是將公關行業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是怎麼樣迅速地解決問題的場景展現給觀眾。


《安家》與《完美關係》雖然開始的時候評分都挺高的,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和故事的推進,大部分國產電視劇的通病就都體現出來了,劇情拖沓注水嚴重,感情戲貫穿始終。這也是導致這兩部劇都是高開低走的重要原因,以至於《安家》的評分也僅僅只有6.2分只能勉強及格,而《完美關係》就更慘了,評分只有僅僅的3.9分。

關於人民日報的點評可以說很中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兩部電視劇的問題所在。人民日報的點評主要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點:注水劇找實力演員也不行

雖然《安家》和《完美關係》的劇本都是由實力編劇編寫,但是卻都架不住後期的瘋狂注水。往往兩三集的劇情過去了,觀眾卻還是沒有明白這部劇到底要幹啥,尤其在後面幾集的時候這種情況顯得尤為嚴重。注水劇不僅僅表現在這兩部劇中,近些年來的國產小說改編劇尤其嚴重。在和日劇和韓劇比較時更加的嚴重,韓劇和日劇鮮有超過四十集的電視劇,就算有超過也很少會注水嚴重的情況,很多電視劇在看完後都顯得意猶未盡回味無窮。而反觀近些年的國產劇,很多人都是開著二倍速看電視劇,就算時和十幾年前的國產劇相比較確實一點進步都沒有還倒退了。


就是面對這樣的注水劇再好的實力派演員也不能挽救電視劇的口碑和評分。

第二:劇情懸浮始終不得人心

懸浮劇也不是這兩部劇的問題了,脫離實際,違背原理這隻會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沒有代入感。雖然《安家》在題材和演員的選擇上的確是費了一番手腳,讓《安家》在一開始的時候的確獲得了一些列的好評,但是劇情的懸浮依舊無法彌補,這隻會讓觀眾感到無聊。

第三:國產劇不應該只會談情說愛

在人民日報的定評中,主要提到了孫儷。在經過早些年出演的一系列作品《甄嬛傳》、《玉觀音》等著名作品,孫儷儼然已經成為了一些導演心中流量的保證。以至於一些觀眾都認為“孫儷出品必是精品”,但就是這樣一個頂級的流量明心也頂不住在電視劇中談戀愛。雖然孫儷在前幾集的時候的確展現出了超高的表演才能,但是電視劇卻也變成了都市愛情。本應該是情節緊湊的事業題材,卻也被硬生生的拍攝成了都市愛情。都已經變成了套著職場劇的外殼,實際上卻是上演著都市愛情,現實版的瑪麗蘇故事。


第四:拍一行毀一行屢屢不止

近些年來職業劇層出不窮,可是真正算得上是合格的卻很少,更不要說精品了更是寥寥無幾。按理說由金牌編劇六六編寫劇本的電視劇《安家》。雖然前幾集的確表現出了職場的情節,但是到後面的劇情就變成人生的各種難題,都在忙著談戀愛變成了都市愛情故事。而房中介這個職業的故事,就變得少之又少。所以說,往常的職場劇,並不是完好的職場劇情。

真正好的一部電視劇,因該有自己的思想。明白自己要拍攝什麼,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喜愛,才能稱得上是一部好的電視劇。而不是把電視劇都拍成愛情故事,更不因該為了利益而在劇中強行灌水,一部用二倍速看的電視劇不能稱之為好劇。


星河電影


我不是黑誰。我親身經歷,買二手房找我們這裡的中介,他們三十多萬收購的房子。賣給我們就七十多萬。他們找別的店同事假扮房東。更讓我意外的是隻要挨著一個小學或者中學,不管是不是什麼樣的學校都能被他們以學區房的噱頭炒的翻一翻價錢。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三線城市。座標hhht


別瞎鬧成麼


剛開始看還行,後面到40多集的時候就有點尷尬了,現在看到48集了,覺得沒啥意思!房中介確實挺辛苦的,這個我接觸過兩個,因為去年我也有點看房經歷,因為不懂見過四個房中介吧!他只是給你看房子或者給你帶到樓盤,然後給你算房子的層數,多少層多少錢,然後首付多少,利率多少,什麼南北通透這些,到最後一箇中介我才覺得靠譜,最起碼人家會告訴什麼是滿五唯一怎樣買合適,雖然最後沒有買房子,但是我留了他的微信,以後有需求我肯定會找他,因為我覺得他靠譜!因為先前三個啥都沒告訴,就是帶你到樓盤人家給你介紹!


陌沫媽咪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孫儷最先遭殃!最近,人民日報轉載了一篇來自工人日報的文章,標題為《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

人民日報點名,原因是懸浮劇的梗

正文內容大肆批判《安家》《完美關係》這類“懸浮劇”,即使有孫儷的加入,也無法改變國產職業劇“拍一行毀一行”的一貫作風。

要知道,孫儷可是連貫多年的“電視劇女王”。

“孫儷出品,必屬精品”一度成為大家的固有印象。

可無奈“演技派也拯救不了懸浮劇”,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孫儷,似乎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原因很簡單,孫儷的粉絲多、知名度高、作品受眾廣,並且她拿下的獎項尤其影視相關的獎項更多。

所以,孫儷被點名確實能引發影視行業對“懸浮劇”的熱議。


平安官網


人民日報是在中國報道民生,非常專業的媒體。他們之所以評價《安家》這樣的影視劇,是因為劇情的走向會影響到觀眾對於行業的誤解。

房產中介除了辛苦以外,還有翹單,跑單的情況。這些情況,不僅存在於各大公司之間的競爭,更是存在於同事之間。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都是很正常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很多大學生,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的人,看到這樣的劇情,會誤以為,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沒有職場利益紛爭,只有互幫互助。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會傷害到我們的利益。

而真正的職場劇,應該表現這個職場中的兩面,一面為善,一面為惡。提醒所有想步入職場和剛步入職場的人,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擦亮眼睛,看世界!



幸福小福貴


1.未經業主同意隨意降房租,這個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2.未經業主同意,(未成交前)二手房中介自己重新裝修。

3.中介過多介入買賣業主的感情生活,雖然也許可以成為朋友,但是行業規矩和道德也是有底線的。

4.作為一個店長自己撬本店同事的單子,而且還振振有詞說,提成不分享。現實是:有同事搞不定的單子,喊店長一起合作,成交後大家分成。



我愛披薩1


雖然我沒看到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但是這部電視劇我看了,我說一下我的觀後感吧。

首先我感覺編劇把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寫的太狠了吧,世界上有對兒女這麼狠心的媽媽嗎?

其次就是說房產中介有不掙佣金,而且還倒貼五萬幫助客戶的嗎?你們認為有嗎?





豔子w


劇情太假,不接地氣。

很多情節完全不合理,就是為了推動劇情而強性存在。

一.徐姑姑人設不合理。就是超人一般的存在

1.985首開單,忽悠對門鄰居搬家,孩子要轉學時,當劇情需要認識學校領導了,他認識校長;

2.後搬進來的小女孩學拉小提琴,當劇情需要認識樂器老師了,他同學恰好就是,為了圓得圓潤一點,徐姑姑大學還組過樂隊;

3.向公館要找海外的後人,當劇情需要海外有人幫忙的時候,徐姑姑再次演繹了不僅不差人,而且不差錢,自掏腰包請私人偵探;

4.幫看護向公館的耿叔查詢贈予書,劇情需要認識證人的後人時,趙姑姑剛好認識電視臺的記者兼主持人,幫忙牽線結識了證人的後人,而且他還上過電視臺的節目;

5.當向公館林茂根和耿叔陷入糾分要打官司時,劇情需要認識律師,徐姑姑同學2恰巧是大上海名律師,巧了嘛這不是;

別的還有很多,像認識退休的郵遞員還很相熟,只幫他不幫別人等等。總之,沒有徐姑姑一個電話搞不定的事,如果有的話,那就兩個電話。

不合理的地方還有,中介為賣房子幫甲方裝修,房似錦和王子健都幹過,在大上海隨便裝裝都得十幾萬吧,為了打廣告還必須得是歐派,那就更不合理了。即便他們有錢這麼做,那就不怕裝修好之後被別的中介給賣出去嗎?那自己的錢不打水漂了?不要說是獨家房源,劇情沒說是獨家房源。就算是獨家房源,剛開始那個樓道房十幾年沒賣掉,房東不早急了,還掛在中介十幾年,還就掛一家,有錢燒的,合理嗎?而且這種戶型房東肯定也知道不好賣,所以正常人思維肯定是掛的中介越多越好,提高售出機率嘛。房東這個不懂。

房似錦媽媽人設也極不合理,看劇情得知房家五個孩子就房似錦混得好一點,所以房媽可著她要錢。正常人思維不是因為女兒優秀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嗎?看劇情很明顯她不是正常人的思維,就是要逼死女兒幫襯兒子,那麼為什麼女兒工作丟了就不鬧了?按照房媽的思維你工作丟了管我屁事,我只負責要錢,我管你怎麼賺錢才對。突然變成關心女兒工作丟了掙不到錢了,思維又變正常了嗎?

其他bug太多了,不說了。


干將莫邪G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最近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個文章。對最近播出的電視劇《安家》等作出評價,稱他們是“懸浮劇”。即使影后,影帝來做主演也沒能改變職業拒拍一行毀一行的職業作風。

《安家》到底是不是“懸浮劇”呢

《安家》的主題是房子,是關於房產中介這一行業的職業劇。他的前三集,講述了房似錦的心機手段,她的職業特點。生動紮實,讓觀眾看到了房產中介的辛苦和卑微,甚至是背後的套路,算計。如果一直維持前三集的水平,那就很不錯了。

但是後面的劇情與房產中介這一職業形象疏離。完全是胡編亂造,生搬硬套,不合常理。房產中介這一行業真的有權利將毛坯房變成精裝房銷售嗎?

阿超覺得這部劇的編劇,導演缺乏生活體驗,各種故事情節都是憑藉個人想象捏造出來。我認為影視劇應該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正能量。還不是為了利益故意製造話題吸引眼球。藝術來源生活可這部劇偏偏遠離生活。那現在的劇到底應不應該值得我們去追捧呢?


阿超愛追劇


人民日報本著比較客官的角度對電視據《安家》做出評價,也是希望中國的影視行業能夠真正拍到人民內心中去,讓觀眾們評價:這是一部好劇,演的夠真實,能感染到我。而不是靠小鮮肉、狗血劇情、高投資、高顏值、大明星去吸引流量創造收益。

1.《安家》中確實有很多劇情不夠貼近中心內容

小三、三角戀、婚外情、喜當爹接踵而至,而沒有圍繞著“房產中介”展開,卻以“買房的人”為內容展開,確實感覺有些偏離軌道。

2.愛情戲逐漸成為了電視劇的核心內容

人民日報吐槽現在的電視劇多充斥的“愛情戲”,本身這個內容無可厚非,誰都想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如果摒棄或者減輕對中心內容“賣房”“房產中介”的份額,就會顯得不足以表達核心內容的渲染力。原本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卻喧賓奪主,確實不太合適。

3.高顏值、高演員流量逐漸成為電視劇看重的部分

本來為了能夠更好展現在熒屏上,顏值高是可以理解的;明星演員的演技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久而久之,電視劇充斥著“高顏值代替演技”“明星演員帶來流量”的內容,讓劇組不再十分重視劇本內容,不再重視劇中細節,這是人民日報對《安家》主要不太欣賞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