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安家》为什么会被人民日报点名?

90后电影爱好者


最近的国产电视剧《完美关系》和《安家》都在热播中,虽然大部分观众都对这两部剧都感到满意。但是随着这两部电视剧的更新,评分却急转直下。



就在这个时候,人民日报也点名批评了《安家》和《完美关系》,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资历深厚的编剧六六,实力派演员罗晋、和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安家》。是从一个普通的房产中介的视角来让将普通大众的在购房时的喜怒哀乐和辛酸历程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而《完美关系》则是由知名导演安健来拍摄,演员更是请来了佟丽娅、黄轩。主要是将公关行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是怎么样迅速地解决问题的场景展现给观众。


《安家》与《完美关系》虽然开始的时候评分都挺高的,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推进,大部分国产电视剧的通病就都体现出来了,剧情拖沓注水严重,感情戏贯穿始终。这也是导致这两部剧都是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以至于《安家》的评分也仅仅只有6.2分只能勉强及格,而《完美关系》就更惨了,评分只有仅仅的3.9分。

关于人民日报的点评可以说很中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两部电视剧的问题所在。人民日报的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点:注水剧找实力演员也不行

虽然《安家》和《完美关系》的剧本都是由实力编剧编写,但是却都架不住后期的疯狂注水。往往两三集的剧情过去了,观众却还是没有明白这部剧到底要干啥,尤其在后面几集的时候这种情况显得尤为严重。注水剧不仅仅表现在这两部剧中,近些年来的国产小说改编剧尤其严重。在和日剧和韩剧比较时更加的严重,韩剧和日剧鲜有超过四十集的电视剧,就算有超过也很少会注水严重的情况,很多电视剧在看完后都显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而反观近些年的国产剧,很多人都是开着二倍速看电视剧,就算时和十几年前的国产剧相比较确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倒退了。


就是面对这样的注水剧再好的实力派演员也不能挽救电视剧的口碑和评分。

第二:剧情悬浮始终不得人心

悬浮剧也不是这两部剧的问题了,脱离实际,违背原理这只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没有代入感。虽然《安家》在题材和演员的选择上的确是费了一番手脚,让《安家》在一开始的时候的确获得了一些列的好评,但是剧情的悬浮依旧无法弥补,这只会让观众感到无聊。

第三:国产剧不应该只会谈情说爱

在人民日报的定评中,主要提到了孙俪。在经过早些年出演的一系列作品《甄嬛传》、《玉观音》等著名作品,孙俪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些导演心中流量的保证。以至于一些观众都认为“孙俪出品必是精品”,但就是这样一个顶级的流量明心也顶不住在电视剧中谈恋爱。虽然孙俪在前几集的时候的确展现出了超高的表演才能,但是电视剧却也变成了都市爱情。本应该是情节紧凑的事业题材,却也被硬生生的拍摄成了都市爱情。都已经变成了套着职场剧的外壳,实际上却是上演着都市爱情,现实版的玛丽苏故事。


第四:拍一行毁一行屡屡不止

近些年来职业剧层出不穷,可是真正算得上是合格的却很少,更不要说精品了更是寥寥无几。按理说由金牌编剧六六编写剧本的电视剧《安家》。虽然前几集的确表现出了职场的情节,但是到后面的剧情就变成人生的各种难题,都在忙着谈恋爱变成了都市爱情故事。而房中介这个职业的故事,就变得少之又少。所以说,往常的职场剧,并不是完好的职场剧情。

真正好的一部电视剧,因该有自己的思想。明白自己要拍摄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喜爱,才能称得上是一部好的电视剧。而不是把电视剧都拍成爱情故事,更不因该为了利益而在剧中强行灌水,一部用二倍速看的电视剧不能称之为好剧。


星河电影


我不是黑谁。我亲身经历,买二手房找我们这里的中介,他们三十多万收购的房子。卖给我们就七十多万。他们找别的店同事假扮房东。更让我意外的是只要挨着一个小学或者中学,不管是不是什么样的学校都能被他们以学区房的噱头炒的翻一翻价钱。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三线城市。坐标hhht


别瞎闹成么


刚开始看还行,后面到40多集的时候就有点尴尬了,现在看到48集了,觉得没啥意思!房中介确实挺辛苦的,这个我接触过两个,因为去年我也有点看房经历,因为不懂见过四个房中介吧!他只是给你看房子或者给你带到楼盘,然后给你算房子的层数,多少层多少钱,然后首付多少,利率多少,什么南北通透这些,到最后一个中介我才觉得靠谱,最起码人家会告诉什么是满五唯一怎样买合适,虽然最后没有买房子,但是我留了他的微信,以后有需求我肯定会找他,因为我觉得他靠谱!因为先前三个啥都没告诉,就是带你到楼盘人家给你介绍!


陌沫妈咪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安家》,孙俪最先遭殃!最近,人民日报转载了一篇来自工人日报的文章,标题为《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

人民日报点名,原因是悬浮剧的梗

正文内容大肆批判《安家》《完美关系》这类“悬浮剧”,即使有孙俪的加入,也无法改变国产职业剧“拍一行毁一行”的一贯作风。

要知道,孙俪可是连贯多年的“电视剧女王”。

“孙俪出品,必属精品”一度成为大家的固有印象。

可无奈“演技派也拯救不了悬浮剧”,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孙俪,似乎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原因很简单,孙俪的粉丝多、知名度高、作品受众广,并且她拿下的奖项尤其影视相关的奖项更多。

所以,孙俪被点名确实能引发影视行业对“悬浮剧”的热议。


平安官网


人民日报是在中国报道民生,非常专业的媒体。他们之所以评价《安家》这样的影视剧,是因为剧情的走向会影响到观众对于行业的误解。

房产中介除了辛苦以外,还有翘单,跑单的情况。这些情况,不仅存在于各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更是存在于同事之间。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都是很正常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很多大学生,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人,看到这样的剧情,会误以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没有职场利益纷争,只有互帮互助。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会伤害到我们的利益。

而真正的职场剧,应该表现这个职场中的两面,一面为善,一面为恶。提醒所有想步入职场和刚步入职场的人,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擦亮眼睛,看世界!



幸福小福贵


1.未经业主同意随意降房租,这个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2.未经业主同意,(未成交前)二手房中介自己重新装修。

3.中介过多介入买卖业主的感情生活,虽然也许可以成为朋友,但是行业规矩和道德也是有底线的。

4.作为一个店长自己撬本店同事的单子,而且还振振有词说,提成不分享。现实是:有同事搞不定的单子,喊店长一起合作,成交后大家分成。



我爱披萨1


虽然我没看到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但是这部电视剧我看了,我说一下我的观后感吧。

首先我感觉编剧把房似锦的妈妈潘贵雨写的太狠了吧,世界上有对儿女这么狠心的妈妈吗?

其次就是说房产中介有不挣佣金,而且还倒贴五万帮助客户的吗?你们认为有吗?





艳子w


剧情太假,不接地气。

很多情节完全不合理,就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强性存在。

一.徐姑姑人设不合理。就是超人一般的存在

1.985首开单,忽悠对门邻居搬家,孩子要转学时,当剧情需要认识学校领导了,他认识校长;

2.后搬进来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当剧情需要认识乐器老师了,他同学恰好就是,为了圆得圆润一点,徐姑姑大学还组过乐队;

3.向公馆要找海外的后人,当剧情需要海外有人帮忙的时候,徐姑姑再次演绎了不仅不差人,而且不差钱,自掏腰包请私人侦探;

4.帮看护向公馆的耿叔查询赠予书,剧情需要认识证人的后人时,赵姑姑刚好认识电视台的记者兼主持人,帮忙牵线结识了证人的后人,而且他还上过电视台的节目;

5.当向公馆林茂根和耿叔陷入纠分要打官司时,剧情需要认识律师,徐姑姑同学2恰巧是大上海名律师,巧了嘛这不是;

别的还有很多,像认识退休的邮递员还很相熟,只帮他不帮别人等等。总之,没有徐姑姑一个电话搞不定的事,如果有的话,那就两个电话。

不合理的地方还有,中介为卖房子帮甲方装修,房似锦和王子健都干过,在大上海随便装装都得十几万吧,为了打广告还必须得是欧派,那就更不合理了。即便他们有钱这么做,那就不怕装修好之后被别的中介给卖出去吗?那自己的钱不打水漂了?不要说是独家房源,剧情没说是独家房源。就算是独家房源,刚开始那个楼道房十几年没卖掉,房东不早急了,还挂在中介十几年,还就挂一家,有钱烧的,合理吗?而且这种户型房东肯定也知道不好卖,所以正常人思维肯定是挂的中介越多越好,提高售出机率嘛。房东这个不懂。

房似锦妈妈人设也极不合理,看剧情得知房家五个孩子就房似锦混得好一点,所以房妈可着她要钱。正常人思维不是因为女儿优秀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吗?看剧情很明显她不是正常人的思维,就是要逼死女儿帮衬儿子,那么为什么女儿工作丢了就不闹了?按照房妈的思维你工作丢了管我屁事,我只负责要钱,我管你怎么赚钱才对。突然变成关心女儿工作丢了挣不到钱了,思维又变正常了吗?

其他bug太多了,不说了。


干将莫邪G


你好,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个文章。对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安家》等作出评价,称他们是“悬浮剧”。即使影后,影帝来做主演也没能改变职业拒拍一行毁一行的职业作风。

《安家》到底是不是“悬浮剧”呢

《安家》的主题是房子,是关于房产中介这一行业的职业剧。他的前三集,讲述了房似锦的心机手段,她的职业特点。生动扎实,让观众看到了房产中介的辛苦和卑微,甚至是背后的套路,算计。如果一直维持前三集的水平,那就很不错了。

但是后面的剧情与房产中介这一职业形象疏离。完全是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不合常理。房产中介这一行业真的有权利将毛坯房变成精装房销售吗?

阿超觉得这部剧的编剧,导演缺乏生活体验,各种故事情节都是凭借个人想象捏造出来。我认为影视剧应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还不是为了利益故意制造话题吸引眼球。艺术来源生活可这部剧偏偏远离生活。那现在的剧到底应不应该值得我们去追捧呢?


阿超爱追剧


人民日报本着比较客官的角度对电视据《安家》做出评价,也是希望中国的影视行业能够真正拍到人民内心中去,让观众们评价:这是一部好剧,演的够真实,能感染到我。而不是靠小鲜肉、狗血剧情、高投资、高颜值、大明星去吸引流量创造收益。

1.《安家》中确实有很多剧情不够贴近中心内容

小三、三角恋、婚外情、喜当爹接踵而至,而没有围绕着“房产中介”展开,却以“买房的人”为内容展开,确实感觉有些偏离轨道。

2.爱情戏逐渐成为了电视剧的核心内容

人民日报吐槽现在的电视剧多充斥的“爱情戏”,本身这个内容无可厚非,谁都想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如果摒弃或者减轻对中心内容“卖房”“房产中介”的份额,就会显得不足以表达核心内容的渲染力。原本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却喧宾夺主,确实不太合适。

3.高颜值、高演员流量逐渐成为电视剧看重的部分

本来为了能够更好展现在荧屏上,颜值高是可以理解的;明星演员的演技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久而久之,电视剧充斥着“高颜值代替演技”“明星演员带来流量”的内容,让剧组不再十分重视剧本内容,不再重视剧中细节,这是人民日报对《安家》主要不太欣赏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