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罩机产业畸形怪状,道路坎坷!

由于疫情发展突然,又赶传统假期,防护物质供应失调,出现了急功近利之衍生怪象。

第一,本来大家做这个事情,一是为了支援民众需求,响应国家地方政府号召,还能顺应在这百业不旺的时段做点既有意义又可以赢点财运的事业。

第二,原来一直做这个产业的客户商家就比较好,维护原有产能的基础,远远不够需求,所以又涌进一批新的事业型强人,一边办理批证,一边装修厂房,还要购买天天暴涨的熔喷布及其他口罩所需原材料,万事俱备只欠口罩设备,真是设备一响,黄金万两。

第三,殊不知,买口罩设备市场上竟然出现了一个怪象连篇,让这些事业佼佼者大佬们马失前蹄:

1.定好货的口罩机设备,交货时间无限延期,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不能按期交付使用;

2.已经准备交付的设备被一些投机者高价现货监守自盗的炒掉了;

3.有的设备供应厂家订单接的严重超出了自己的产能,人手匮乏,安装无人可派,调试无人胜任,由此出现了买方客户自己派人请人自行安装,再行请人调试,总算是想办法拉回来一台所谓东施效颦的“设备”;

4.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买方降低服务要求,只要能有口罩机,只要可以生产,顾不得考量口罩机的品质,机型是否稳定,囫囵是个口罩机,就以高价现货买入,一百万都是友情价,一百二十万,一百五十万更有甚者价格更高。

5.有的老板也不知情机器是不是能用起来,售后服务一切免提。时间紧迫也好,政治任务也罢。拉回自己公司装上先用起来再说。总不能让原材料报废,降价,车间白白装修吧。

综上所述。是卖设备的商家,买设备的商家双方都是苦不堪言,买方想着设备一旦运行起来,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收回投资,不差钱的老板还想着,当前形式反正其他行业不好做,干这个一两个月,把所损失的都可以全部赚回来。结果搞得人仰马翻,不得不降低目标要求的底线。盘算着可以赚个盆满钵满的基本上成了南柯一梦了。

有4点个人愚见:本人作设备有快二十年经历了,极其罕见的是既然不是成熟量产中的自动化设备,两到三周时间,从图纸设计到成品安装调试,再到量产阶段,就可以进行两边几十台上百台出货,真的有这么厉害?1.实际上做设备犹如十月怀胎,不足月肯定发育不良,或者突发事件被迫出世,五六个月的早产儿怎么可能很强壮,况且多胞胎的早产儿风险更大。即便能够“存活下来”也是凤毛麟角,极为鲜见。

2.有些设备商家的结构及零部件并不差,但是,安装加工工程图纸没有经过严格审核,不够完善,再让没有这种非本行业经验的技工,貌似很专业的人进行装配,本就是摸索安装,更何况有些技工不考虑售后,不考虑调试,推起来就完事了,这个设备怎么可能便于调试,生产呢?打个比方,给我们一批组装纺织设备的技师,给他们拿出来一批优良的高要求高标准的飞机零部件,让他们装配出来一架飞机肯定不行吧,即便可以飞起来,又有谁敢乘坐?反正我是不敢坐。

3.还有更离谱可悲的是,有的设备供货方,图纸既不是自己的,也不对工程图纸进行审核,就进行拿图卖货“跑马圈地”。有的也不管不问设备是否有更新,拿到手里的方案设计已经“爷爷辈”的“祖先”级别的淘汰工程设计图纸就大张旗鼓的干起来了,殊不知,这一路肯定会跌宕起伏,坎坎坷坷。

本来买卖双方是强强联合,互利共赢之举。最后的结果有可能会是剑拔弩张,对薄公堂。也许是有些设备供应商,收设备款太爽,自己也兴奋的红了眼睛,从来没有遇到过卖设备这么好签合同收定金的,不小心有点得意忘形,云山雾绕的飘起来翘起来了,忘记了责任,想不到良知……

不要忘记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个世界真的很会开玩笑,中国已经平息稳定。世界又火了。本来最危险的领土,现在演变成了最安全的全球避风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